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普外科所收治2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中,男性13例,女性9例,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或内窥镜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淋巴,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NHL)。病灶位于胃14例,肠道8例。给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本组随访19例,3年生存率52.6%(10/19),5年生存率26.3%(5/19)。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应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治疗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胃肠道恶性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扁桃体恶性淋巴的临床特点,探讨如何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明确扁桃体恶性淋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分析2000~2012年收治的13例扁桃体恶性淋巴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1例失访,7例死亡,5例生存,其中3例生存期超过5年,2例已生存3年。结论扁桃体恶性淋巴早期在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其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差,生存率较低,故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扁桃体恶性淋巴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提高临床医生使用甲氨蝶呤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方法3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大剂量使用甲氨蝶呤并用亚叶酸钙解救后,通过检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考察患者对甲氨蝶呤的代谢清除情况,利用MTHFR677C〉T基因型检测、肝肾功能检查和药物相互作用分析,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影响因素。结果2例患者出现甲氨蝶呤排泄延迟,其原因可能与MTHFR677C〉T基因多态性阳性、肝肾功能损伤及质子泵抑制剂与甲氨蝶呤联合用药相关。结论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应发挥专业所长,密切关注甲氨蝶呤排泄情况,从而更好地协助临床医生降低甲氨蝶呤排泄延迟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 标签: 甲氨蝶呤 非霍奇金淋巴瘤 药物排泄延迟
  • 简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PTL)不常见,源于病变的甲状腺淋巴组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桥本甲状腺炎的自身免疫作用有关。本文以一例74岁老年女性原发性甲状腺淋巴(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的诊治过程,并通过文献复习PTL的临床、病理等特征及治疗方法。

  • 标签: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桥本甲状腺炎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人类疱疹(EB)病毒阴性的不典型淋巴样肉芽肿一例。患者 女,34岁,首次因憋喘、胸闷就诊外院,5年内病情反复并不断进展,辗转多家医院诊治未明确诊断后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就诊,胸部CT示双肺弥漫分布结节状及片状密度增高影,伴多发空洞。颅脑MRI检查示颅内多发异常强化灶。肺穿刺病理活检确诊为淋巴样肉芽肿。

  • 标签: 淋巴瘤样肉芽肿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PGML)的误诊原因和有效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8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收治的18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人以上腹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为主要临床特征,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3.3%。其中术前确诊7例,均在胃镜下确诊。16例获得随访,5a生存率为56.3%。病理诊断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其中B细胞性淋巴14例,T细胞性淋巴3例。16例行辅助性CHOP化疗,总有效率为93.4%。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胃镜活检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和辅助性化疗是提高其生存率的关键。病理类型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 外科治疗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B细胞性淋巴瘤 T细胞性淋巴瘤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1病例报告卢某,男,54a,职员。因发现右腹股沟肿物10余年,于2007年3月29日入院。查体:全身情况良好,无发热、消瘦、黄疸,未见蜘蛛痣与肝掌,双颏下、右颌下多个直径2~3cm肿大淋巴结,右腹股沟区扪及6.0cm×5.0cm×4.0cm实质性肿物,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右下肢轻度浮肿。入院检查:乙肝HBsAg(+)、HBeAg(+)、HBcAb(+),肝肾功能正常,AFP74.57μg/L。

  • 标签: 淋巴瘤 恶性 肝癌 原发性 重复
  • 简介:摘要CD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属于非霍奇金淋巴中的一个亚型,其共同特征为肿瘤细胞呈间变性,多呈巢状分布,并伴有淋巴结的坏死和明显的沿窦和滤泡间侵润,本文就其在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CD30 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73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73例初诊非霍奇金淋巴患儿资料,其中男52例,女21例;年龄2~13岁。对所有患儿发病的起始或累积器官、病理诊断、疾病分期、手术及疗效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73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中66例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其中38例由手术确诊,20例由活检确诊,且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明确,8例通过流式细胞术等确诊;另7例中的6例获大致病理分类,仅1例分类不明。66例明确病例中以伯基特淋巴最多为31例,其余依次为T-淋巴母细胞型14例、间变大淋巴7例、B-淋巴母细胞型6例、弥漫大B淋巴5例、结外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1例和脂膜炎样T淋巴1例;起始部位或累积器官涉及多个器官,以颈部(20例)、腹腔(15例)、纵隔(6例)等最为多见;临床转归与疗效中Ⅱ期、Ⅲ期和Ⅳ期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0%、85.1%和72.2%;Ⅲ期和Ⅳ期患儿无事件生存率低于Ⅱ期组患儿(80.9%比66.7%比100.0%),病理类型分组结果显示淋巴母细胞淋巴较伯基特淋巴无事件生存率更低(73.7%比90.3%),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男性发病多,婴幼儿少见,病理类型较成人单纯,以伯基特淋巴最多,临床分期和病理类型与预后可能相关。

  • 标签: 儿童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特点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CL)是一组生物学高度异质的肿瘤,基于遗传学特点对其区分亚型有助于临床危险度分层并指导精准治疗。近年来,DLBCL的分子分型已由原来单纯基于基因表达水平的起源细胞(COO)分型逐渐过渡到COO分型与侧重于驱动性遗传学异常(包括基因突变、易位及拷贝数改变等)检测的基因分型相结合的阶段。二者结合的分型方法,或许能更好地解释肿瘤的生物学异质性与治疗反应差别。上述分型理论,可能还有待更多的实践加以验证和补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研究其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对我院历年来收治的10例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早期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影像学检查确诊率较低,较易误诊,活检是唯一确诊方法。10例患者中经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确诊6例,1例患者开颅手术活检,3例患者开颅病灶切除术后病理确诊。10例患者中6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单纯放疗2例,生存期9~33个月;单纯化疗2例,生存期6~36个月;放疗联合化疗2例,生存期10~43个月。结论原发性颅内恶性淋巴系临床少见颅内恶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早期确诊率低,病理活检是唯一确诊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后放疗、化疗、放疗联合化疗为主,整体来讲,临床治疗预后差。

  • 标签: 颅内恶性淋巴瘤 病理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郑鑫琪 朱华渊 李建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京医科大学血液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29,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南京医科大学血液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29;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浦口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中心,南京 2118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脑淋巴的数字病理远程会诊,探讨远程会诊对基层医院疑难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展望手术中病理诊断和快速冰冻切片的远程会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优纳全自动数字切片扫描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全息高清扫描病理切片并通过互联网传送给解放军总医院的病理专家进行读片会诊。结果全息高清扫描的数字病理切片能达到用显微镜读片的同等效果,上级医院专家读片后可即时发出病理报告。结论数字病理远程会诊对基层医院疑难病理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进一步进行手术中病理诊断和快速冰冻切片的远程会诊。

  • 标签: 脑淋巴瘤 数字病理远程会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DLBCL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共入组14例患者。分析病灶的CT表现,包括病灶分布、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与强化、支气管及病灶周围表现、胸腔内肺外表现及远处转移情况,并测量结节或肿块病灶的最大径线值及所有病灶平扫、增强动脉期和实质期的CT值。结果14例原发性肺DLBCL患者中,10例多发,4例单发。12例表现为肿块和/或结节,最大径线值为0.8~8.2 cm,中位数为5.3(2.9,7.8)cm,2例表现为单纯实变影。12例病灶边界清晰、光整,2例边界模糊。14例患者病灶CT平扫密度较均匀,CT值(35.1±1.0)HU,增强实质期轻中度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4例,CT值(61.8±1.5)HU,动脉期CT值(50.9±1.3)HU,动脉期可见血管造影征9例。14例患者中,5例支气管通畅,4例见支气管轻度受压或狭窄,5例病灶内支气管受侵、闭塞。8例病灶周围间质轻度增厚,8例胸膜不均匀增厚、受侵。10例合并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其中3例包绕或侵犯纵隔内大血管,7例呈钻缝样生长。4例合并少中量胸腔积液。8例患者经治疗后CT复查均无远处转移(7例经放疗、化疗或手术切除后病灶大部分消失,预后良好;1例化疗后灶增大,病情进展),6例放弃治疗,要求出院。结论原发性肺DLBCL侵袭性强,恶性程度较高,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肠非霍奇金淋巴的超声表现特点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小肠非霍奇金淋巴患者24例,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中19例病变部位为回肠,2例病变部位为空肠,3例病变部位为十二指肠。其中17例病理类型为肿块型,5例为浸润性,2例为溃疡型。15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型,主要存在腹腔内实性低回声包块、呈不规则形或类圆形,具有清晰边界,内部回声不均匀且较低7例为肠壁增厚型,内部回声极低,小肠壁局限性不均匀增厚,官腔狭窄等;2例为非特异性征象。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有效发现小肠淋巴病变,但在定性诊断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

  • 标签: 小肠 非霍奇金淋巴瘤 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