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衰竭俯卧位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呼吸衰竭俯卧位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呼吸衰竭俯卧位通气患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有利于优化患者血气指标,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呼吸衰竭 俯卧位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当前ICU俯卧位通气患者群体中,压力性损伤出现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进行评估和分析。方法 筛选2020.3-2021.1期间进入我院接受ICU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患者共计10例,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针对10例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患者压力性损伤出现的原因,并针对如何有效进行患者护理,降低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进行了观点的探讨和分析。结果 通过本文的观点分析,发现ICU俯卧位通气患者中,压力性损伤是一种常见现象,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以及患者自身、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情况的发生原因,本文给出了对应的改善方案和措施,基于此希望能够为防范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提供一些经验分享和借鉴。结论 对于ICU俯卧位通气患者而言,患者会有较高的压力性损伤发生可能。针对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成因进行深入解读,并结合成因进行相应防范对策的探讨,并将这些对策应用到具体的临床实践中,对有效防范ICU俯卧位通气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ICU俯卧位通气患者 压力性损伤 发生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RICU重症肺炎无创通气患者予以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分析对象为2020.7~2021.12在我院RICU就诊的58例重症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无创通气治疗,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29例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者纳入研究组,29例予以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护患关系明显较好,P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无创通气 重症肺炎 RICU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诸多手术需要通过全身麻醉进行,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围麻醉期机械通气相关性肺部并发症的产生,影响手术患者预后效果。因此,为预防和减少全身麻醉患者围麻醉期易出现的肺损伤问题,本文就全身麻醉患者围麻醉期实施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做如下概述,希望为围麻醉期肺保护性通气提供参考。

  • 标签: 全身麻醉 围麻醉期 保护性通气 肺损伤
  • 简介:摘要: 俯卧位通气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的几率很高,因此护理上既要确保俯卧位通气重症患者通气供氧充足,还要注意其皮肤护理。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是衡量重症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故本文将从压力性损伤、俯卧位通气等概念出发,对压力性损伤发生机制做详细分析,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压力性损伤发生机制及成因,结合俯卧位通气重症病人的特点,选择科学的预防性护理方案以提高压力性损伤的护理质量。

  • 标签: 俯卧位通气患者 压力性损伤 重症护理 预防性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俯卧位通气护理对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78例(2016年8月至2020年8月),随机分为俯卧位通气护理的观察组(39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9例),观察氧合指数、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氧合指数高,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给予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俯卧位通气护理,能提升氧合指数,促进身体恢复,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 标签: 俯卧位通气护理 严重创伤 ARDS 预后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不同时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加入到此次研究的患者为本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治疗A组(39例,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B组(39例,延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血气指标对比分析,可见治疗A组PaO2/FiO2较高,FaCO2较低(P<0.05)。实验组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中,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血气指标 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监护室(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护理效果。方法:取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入院的92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研究,分成护理组和普通组,各46例;普通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比普通组短,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普通组低,P

  • 标签: 生物-心理-社会 一体化护理 ICU 重型颅脑损伤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多频振动排痰机联合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频振动排痰机联合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不仅缩短了在ICU治疗的时间,在机械通气时间方面也显著降低,且仅有5例患者出现了压力性损伤,统计学存在意义(P

  • 标签: 多频振动排痰机 预防性护理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患者在实施多频振动排痰机同时配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重要性。方法:以随机法纳入预防性护理联合多频振动排痰机31例(时间2020.01月至2022.04月)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患者归类为观察组,再取同期同人数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多频振动排痰机患者归类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结局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各项生命体征指标中除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生命体征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患者在实施多频振动排痰机同时配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VAP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可稳定患者各项生命指标。

  • 标签: VAP 老年 多频振动排痰机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重症专科护理小组的效果。方法:2021.4-2022.4,选取90例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通过抽签法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重症专科护理小组服务、常规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血气指标、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接受重症专科护理小组服务,可改善血气指标及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重症专科护理小组 常规护理服务 血气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肌炎症和细胞凋亡是否参与了大潮气量(VT)损伤性机械通气所致大鼠右心室功能障碍(RVD)的发生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成年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小VT通气组(LVT组)和损伤性通气组(HVT组),每组10只。CON组保持自主呼吸,LVT组和HVT组分别给予VT为6 mL/kg和20 mL/kg机械通气4 h。右颈总静脉及左颈内动脉置管连接PowerLab生物信号采集和分析系统,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 max)。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右室舒张期末内径(RVEDd)、三尖瓣环收缩位移(TAPSE)及心肌性能指数(MPI)。用颈椎脱位法处死大鼠,取右心室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分别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ting)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随着给予大鼠VT的增加,HR、MAP、+dp/dt max有逐渐下降趋势,RVSP有逐渐升高趋势,LVT组与CON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HVT组与LVT组和CON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R(次/min):397.6±5.7比433.0±4.8、441.6±7.8,MAP(mmHg,1 mmHg≈0.133 kPa):102.0±2.4比108.5±2.2、110.6±2.1,+dp/dt max(mmHg/s):2 357.65±62.80比2 661.27±55.62、2 679.43±75.13,RVSP(mmHg):28.8±1.0比22.6±0.8、21.9±0.4,均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随着VT的增加,RVEDd/LVEDd比值和MPI逐渐增加,TAPSE逐渐减小,LVT组与CON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HVT组与LVT组和CON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VEDd/LVEDd比值:0.36±0.02比0.26±0.01、0.23±0.02,MPI:1.23±0.03比0.84±0.04、0.86±0.03,TAPSE(mm):1.65±0.03比1.88±0.02、1.91±0.04,均P<0.05〕。右心室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CON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大小一致;LVT组心肌间质少量炎症细胞浸润;HVT组心肌细胞排列明显紊乱,结构明显破坏,较多炎症细胞浸润。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HVT组IL-6、TNF-α、caspase-3、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LVT组和CON组〔mRNA表达(2-ΔΔCt):IL-6为1.97±0.07比1.09±0.02、1.02±0.03,TNF-α为1.69±0.10比1.10±0.03、1.05±0.04,caspase-3为1.82±0.09比1.08±0.02、1.06±0.03,Bax为2.19±0.14比1.07±0.03、1.04±0.03;蛋白表达(灰度值):IL-6为0.64±0.02比0.38±0.03、0.31±0.04,TNF-α为0.50±0.04比0.16±0.01、0.15±0.01,caspase-3为0.58±0.02比0.29±0.01、0.25±0.02,Bax为0.50±0.03比0.21±0.01、0.26±0.02,均P<0.05〕,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LVT组和CON组〔mRNA表达(2-ΔΔCt):1.23±0.05比1.43±0.05、1.50±0.08,蛋白表达(灰度值):0.42±0.02比0.62±0.03、0.65±0.03,均P<0.05〕。结论心肌炎症和细胞凋亡可能参与损伤性机械通气诱导的RVD。

  • 标签: 机械通气 右心功能障碍 心肌炎症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诊手术治疗机械通气后呼吸状态仍不稳定的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的经验和体会。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21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急诊手术的9例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平均手术时年龄为3.3个月,平均体重为5.2 kg;完全性气管软骨环8例,软骨环缺失1例。8例患儿为机械通气后转入本院,1例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辅助通气后转入本院。1例在外院行肺动脉吊带矫治,2例在外院行Slide气管成形及肺动脉吊带矫治,术后均脱机困难。9例患儿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复查随访。分析患儿手术方式、术后气管插管时间、并发症、内镜介入干预和预后等情况。结果8例患儿行Slide气管成形术,1例行气管隆突重建术。患儿平均狭窄段气管长度为3.7 cm,狭窄段气管长度范围为1.0~4.2 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为167 min,范围为100~247 min。术后死亡2例,住院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其中1例术后出现脑出血、脑积水并行脑室腹腔分流,另1例吻合口哆开。7例存活患儿的平均气管插管时间为208.4 h,范围为37.0~636.3 h。7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为17个月,范围为9~36个月,无出院死亡,无明显呼吸道症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的患儿更倾向于急诊手术(P=0.009,OR=0.274,95%CI为0.103~0.727)。结论急诊手术是治疗机械通气后呼吸状态仍不稳定的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的有效方法。低龄是先天性气管狭窄患儿需急诊手术的危险因素,建议诊断明确后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症状严重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 标签: 气管狭窄 先天性 气管成形术 机械通气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位患者,分为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间歇气道灌注法,观察组采取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2020年8月-2021年7月开展研究,将70例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以有创通气治疗,观察组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及总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

  • 标签: 肺结核 呼吸衰竭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集束化护理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及对机械通气时间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2年2月期间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78例作为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抽样法予以分组,其中参照组39例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讨组39例新生儿采用集束化护理方式,主要就其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及对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接受护理后研讨组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新生儿,且VAP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新生儿,组间数据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新生儿VAP,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此方式对促进患儿病情恢复极为有利。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预防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 机械通气 时间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中实施集束化气道护理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本院于2021年2月到2022年6月时间段内诊治的9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应用双盲法对患者进行处理,将其分成探讨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探讨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气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负性情绪进行对比。结果:相比于探讨组,常规组患者临床指标较差;护理后常规组相比于探讨组患者负性情绪较为严重(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中实施集束化气道护理,有利于优化临床指标,对于缓解负性情绪也有着积极影响。

  • 标签: 集束化气道护理 机械通气 高血压性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中引入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取得的具体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从2022年1月~2022年6月这段时间里收治的累计接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接受治疗的先后时间顺序作为基础,将其平均分为普通组、对比组,每组分别拥有40例病患。病患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过程中,普通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对比组病患则需要以此为基础落实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干预工作。在本次研究中,相关人员需要分别针对两组研究对象呼吸机使用、ICU监护和住院治疗时长,以及接受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对比。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对比组病患的呼吸机使用、ICU监护及住院治疗时长明显小于普通组(P<0.05),而从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看来,对比组病患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明显低于普通组(P<0.05)。结论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治疗中,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的应用能够明显压缩病患使用呼吸机以及ICU监护和住院疾病治疗的时长,并且在机械通气中病患不良反应发生也能够得到有效管控。

  • 标签: 集束化气道护理管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 术后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B-IMRT)对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IMRT的颈、胸上段食管癌的17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首先对全组患者的预后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依据患者照射方式,将全组患者分为常规IMRT(C-IMRT)和SIB-IMRT两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对接受C-IMRT和SIB-IMRT的两组患者进行配比,并分析PSM后患者的疗效、预后影响因素、治疗失败模式和不良反应等。结果全组患者中位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30和20个月。食管病变周边组织器官是否受侵、cN分期、化疗和GTV-最大横径为影响全组患者OS和PFS的独立性影响因素(P<0.001、P=0.013、0.005、0.002;P<0.001、P=0.017、0.034、0.002),影响PFS的独立性因素还有近期疗效(P=0.036)。PSM后C-IMRT和SIB-IMRT两组患者各有54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病变周边组织器官是否受侵、cN分期、cTNM分期、处方剂量、GTV-最大横径和照射方式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性因素(P<0.001、P=0.008、0.014、0.021、0.010、0.008),食管病变周边组织器官是否受侵、cN分期和大体肿瘤靶区GTV-最大横径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性因素(P<0.001、P=0.044、0.013)。C-IMRT和SIB-IMRT两组患者治疗后总失败率(70.4% vs. 50.0%)和局部区域复发率(61.1% vs. 31.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9.53,P=0.031、0.002)。C-IMRT组的≥1级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SIB-IMRT组(χ2=6.16,P=0.046);而≥2级白细胞抑制低于后者(χ2=12.77,P=0.005)。结论与C-IMRT相比,SIB-IMRT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颈、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OS,能否改善患者的PFS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颈段食管癌 胸上段食管癌 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疗 预后 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