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机械通气是挽救重症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措施,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集中在ICU治疗,消耗大量ICU医疗资源,经济负担重。借鉴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机械通气治疗中心,是更好地满足大众健康需求的必然选择,亦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长程规范化撤机和康复管理的必由之路。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ICU(重症监护室)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便秘发生危险因素。方法:ICU长期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取样98例,均为我院2018.02-2021.02期间收治,分为便秘组(n=43)和非便秘组(n=55),收集一般资料,分析患者便秘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在非便秘组与便秘组患者单因素分析中,鼻饲喂养速度、鼻饲每天喂养量、鼻饲液种类、口服钾剂、应用镇静剂、应用抗生素、年龄比较差异明显,P<0.05。多因素分析中,鼻饲喂养速度、每天鼻饲喂养量、鼻饲液种类、应用镇静剂、年龄是影响患者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ICU长期机械通气治疗中,鼻饲喂养速度、每天鼻饲喂养量、鼻饲液种类、应用镇静剂、年龄均为影响患者便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对长期机械通气(PMV)患儿撤机的临床效果及对呼吸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0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12例符合PMV并应用NAVA(包括有创、无创NAVA)进行撤机管理的患儿资料。记录患儿主要诊断、病原学、氧合指数(OI)、小儿危重症评分(PICS)、机械通气治疗情况、呼吸力学指标、PICU住院时间及预后,评估过渡到NAVA后的相关并发症。NAVA通气前后呼吸力学参数和血气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2例患儿中11例有基础疾病,早产儿合并慢性肺部疾病8例,其中Wilson-Mikity综合征2例;先天性脐膨出1例;Prader-Willi综合征(PWS)1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1例。8例患儿主要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总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2.0(25.0,39.0) d和39.5(29.5,48.5) d;有创NAVA和无创NAVA通气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5(3.8,6.3) d和7.0(5.0,9.5) d。撤机成功率100%,出院生存率100%。患儿均无与NAVA通气相关的并发症。NAVA通气6 h后,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相比,呼吸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降低[43.50(41.75,46.00) mmHg比48.50(45.25,56.00) mmHg,1 mmHg=0.133 kPa](Z=-2.253,P=0.024);动脉血氧分压明显升高[68.00(65.00,72.25) mmHg比62.00(59.00,64.75) mmHg](Z=-2.733,P=0.006);OI明显下降[3.70(3.38,5.60)比5.90(4.58,7.08)](Z=-2.272,P=0.023)。结论采用NAVA模式对PMV患儿进行撤机管理,安全可靠、撤机成功率高;与SIMV模式相比,NAVA模式可明显改善通气和OI,尤其是慢性肺部疾病或撤机失败的PMV婴幼儿,推荐应用NAVA模式撤机。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分析机械通气患者口腔护理电动牙刷的应用方式,探讨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50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25例,实验组应用的是电动牙刷联合含氟牙膏进行口腔护理,并且使用无菌水冲洗,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在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概率较低,护理满意度交工,护理后的牙菌斑平均指数较低,数据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电动牙刷含氟牙膏清洁口腔,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有着良好的优势,有效的减轻并发症的问题,促进牙菌斑指数的降低,患者身体舒适感较为明显,避免发生感染的问题,在临床应用中意义重大,对于医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鼻咽通气道机械通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方法抽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2月至2021年10月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18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体质指数≥28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鼻导管吸氧组(C组)、改良鼻咽通气道吸氧组(O组)和改良鼻咽通气道机械通气组(N组),每组60例。C组经鼻导管吸纯氧5 L/min;O组置入改良鼻咽通气道,经其吸纯氧5 L/min;N组置入改良鼻咽通气道,并连接麻醉机机械通气。记录检查过程中缺氧相关不良事件(亚临床呼吸抑制、缺氧和重度缺氧)发生情况及处理措施(抬下颌、面罩加压通气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使用情况。记录检查过程中及术后体动、呛咳、鼻出血、咽痛和口腔干燥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O组亚临床呼吸抑制和缺氧发生率降低,抬下颌使用率降低,呛咳发生率降低(P<0.05);N组亚临床呼吸抑制、缺氧及重度缺氧发生率降低,抬下颌和面罩加压通气使用率降低,呛咳发生率降低(P均<0.05)。N组缺氧发生率为1.7%(1/60),抬下颌使用率为1.7%(1/60),低于O组的13.3%(8/60)、16.7%(10/60),P均<0.05。三组体动、鼻出血、咽痛和口腔干燥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咽通气道机械通气用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快速定量评估ICU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风险,探究不同医护方法、患者不同体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误吸风险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方法:根据医源性因素、自身因素对患者可能造成误吸的影响,分别划分2-3种情况进行赋分,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8例,通过赋分表定量评估误吸的可能性,根据误吸风险高的患者降低医源性因素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误吸病例的发生。结论:根据定量评估风险表,可以迅速定位误吸高风险患者,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发生误吸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快速定量评估ICU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风险,探究不同医护方法、患者不同体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误吸风险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方法:根据医源性因素、自身因素对患者可能造成误吸的影响,分别划分2-3种情况进行赋分,并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98例,通过赋分表定量评估误吸的可能性,根据误吸风险高的患者降低医源性因素造成的影响,从而减少误吸病例的发生。结论:根据定量评估风险表,可以迅速定位误吸高风险患者,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发生误吸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患者家属参与的早期肺康复治疗对ICU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真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邯郸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肺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肺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肺康复治疗。在肺康复治疗前对患者的1名家属进行培训,在肺康复治疗时,此名患者家属可参与辅助工作。其中肺康复组有4例患者撤机前康复次数<4次,淘汰出组。在试验开始前和撤机前使用床旁超声测量2组患者的膈肌位移,记录此时的呼吸频率,计算出膈肌呼吸浅快指数(DRSBI),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谵妄发生率、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撤机前DRSBI的差异。结果肺康复组患者谵妄发生率22.2%(6/27)较对照组48.4%(15/31)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39)。肺康复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125(108,138)h]较对照组[163(117,262)h]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9,P=0.037)。肺康复组患者撤机成功率85.2%(23/27)较对照组撤机成功率61.3%(19/31)提高(χ2=4.12,P=0.042);撤机前肺康复组患者DRSBI[11.24(10.29,12.42)次·min-1·mm-1]较对照组[13.25(12.12,19.23)次·min-1·mm-1]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P=0.018)。结论有患者家属参与的早期肺康复治疗可减少患者谵妄发生率,改善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改良冲吸式口护牙刷在经口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干预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施口腔护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良Beck口腔评分、口腔异味视觉模拟评分及口腔护理操作时间。结果:实施口腔护理后,干预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3、5d首次口腔护理前,干预组改良Beck口腔评分及口腔异味视觉模拟评分均有随口腔护理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实施口腔护理后第3、5d改良Beck口腔评分及口腔异味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口腔护理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改良口腔护理可改善口腔卫生,减少病原菌的定植并降低VAP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80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有大幅度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道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获得可观的效果,通过对患者病情变化实施密切的观察,有助于呼吸机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辅助机械通气时间,患者的血气指标得以大幅度改善,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临床治愈率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急诊ICU机械通气患者问题,在临床强化护理干预,分析实际影响。方法:选取合适的患者190人,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研究了解患者身体状态,记录患者ICU监护时间,从多方面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患者ICU监护时间为(3.42±1.56)天明显用时短,患者危重情况评分(APACHEII)为(5.16±2.28)分,明显评分较低,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后合计引发并发症为6例占比6.32%,与对照组的20.00%比明显低,差异显著。观察组对护理评价持满意态度的合计为92例占比96.84%,与对照组的84.21%相比明显高,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对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80例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的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有大幅度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严重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道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患者应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获得可观的效果,通过对患者病情变化实施密切的观察,有助于呼吸机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辅助机械通气时间,患者的血气指标得以大幅度改善,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为临床治愈率的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在目前重症医学中发病率较高,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也更为严重,随着患者病情发展,其机械通气时间也会随之增加,同时患者死亡可能性也随之增加。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氧合指数出现明显下降,同时造成相关性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出现,造成患者康复效果降低。研究指出,在ARDS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并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常规基础干预措施所获效果甚微,而随着早期康复理念在临床的推广,其所发挥效果越加明显,早期肺康复技术在ARDS治疗中的应用频率逐渐增加,且效果显著。本研究对ARDS重症患者应用早期肺康复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