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阐明我国在脓毒症领域的研究内容、当下热点及未来趋势等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以帮助重症领域学者把握其科研方向与临床重心。方法基于科学网(Web of Science)来源数据,筛选出1985至2019年我国脓毒症研究的关联文献;借助CiteSpace 5.6.R2和VOSviewer 1.6.13可视化软件,运用数据挖掘、信息处理和知识计量方法,绘制脓毒症研究的网络知识图谱,呈现脓毒症相关研究内容,分析我国脓毒症研究的历史演变进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结果共纳入我国学者发表的有关脓毒症论著及综述类文献8 189篇,1985至2019年我国脓毒症发文量逐年递增,2019年达发文高峰(1 276篇)。在研究方法上,形成了以脓毒症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为中心的两大支撑点。通过聚类分析发现,脓毒症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脓毒性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急性肾损伤、肠源性脓毒症和炎性介质六大主题,涉及肠、脑、肝、肾等器官损伤的科研工作较多,而心、肺研究较为边缘化。此外,基于突现关键词强度与时间,内毒素、内毒素休克等为持续关注热点,炎症、免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关联研究为核心研究热点,诊断、化学疗法等综合管理为新增研究热点。结论我国脓毒症研究现状偏于动物实验、流行病学等基础层面,其研究内容多围绕炎症反应、免疫功能或某一器官功能障碍展开。预测在流行病学、诊断、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治疗等科研基础上,有关儿童脓毒症、MODS相关器官损伤机制和干预挖掘,以及中西医结合实行综合管理脓毒症研究或为未来研究方向。
简介:摘要微颗粒是由各种类型静止、活化或者凋亡细胞释放的、直径在0.1-2μm的囊泡膜颗粒。近年来,血小板来源、内皮细胞来源、白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并已经证明这四种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具有调节炎症反应、促进凝血、诱发内皮功能紊乱的作用。凝血功能紊乱导致炎症及血栓形成,引发心血管疾病及脓毒症等病理状态,此时微颗粒数量增加、表型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血小板来源微颗粒在病变部位急剧增加并扩散,放大内皮细胞的凝血功能。脓毒症微颗粒诱导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蛋白表达,导致有害反应发生,因而在脓毒症休克中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本文将概括这三种细胞来源的微颗粒在炎症、凝血,尤其是脓毒症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简介: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儿童存在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或感染高度相关的临床综合征,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4项标准中至少2项,其中1项为体温或白细胞计数异常,即可诊断为脓毒症。脓毒症需要与非感染因素造成的炎症反应相鉴别。在鉴别诊断中,原发病的诊断起重要作用。儿童脓毒症的诊断标准虽明确,但是为了更适于病理生理学、检验学和流行病学,有学者新近提出了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概念,为脓毒症的诊疗与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对脓毒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实行CRRT(连续性肾脏代替疗法),探究此种治疗方案产生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以2020年4月-2021年4月为时间段,总共筛选出52例脓毒症患者纳入实验研究范围,其中26例作为A组(观察组),另外26例作为B组(对照组)。对B组患者实行普通治疗方案,对A组患者则实行CRRT治疗,就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及患者的各项体征等作为指标进行对比。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且各项体征均有大幅降低,两组间形成显著对比(P<0.05)。结论:CRRT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代替人体肾脏的正常功能,有助于稳定患者的机体环境,值得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