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8例,根据患儿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置为观察组,双号设置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结合神经节苷脂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88.6%明显高于对照组63.6%,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NBNA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神经节苷脂钠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优化治疗后的NBNA指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诊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的112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的112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轻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经治疗均痊愈;但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5.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58%。结论护理干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选择性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0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6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别编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应用全身亚低温治疗,研究组采取亚低温疗法,并将两组的GCS预后得分情况作比较。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73.3%)的预后良好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50.0%),研究组的死亡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预后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采取亚低温疗法能够对脑部起到迅速降温的效果,其疗效显著,降温手法简便,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的脑脓肿29例、脑肿瘤坏死3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脑肿瘤、脑脓肿诊断结果,记录脑脓肿与脑肿瘤坏死液化区域弥散系数值。结果DWI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常规MRI诊断,差异显著(P<0.05);脑肿瘤坏死和脑脓肿在对侧脑实质、脓肿或囊变坏死、脓液及脑脊液在液化区域弥散系数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DWI在鉴别脑肿瘤坏死和脑脓肿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提高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护理干预方式。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6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9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均等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合理喂养,早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1年后体重、头围和身长;干预前和1年后患儿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的差异。结果早期组家长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早期组、常规组1年后体重、头围和身长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前两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相似,P>0.05;1年后早期组相较于常规组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期护理干预方式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运动和智力发育情况,提升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使用EV3公司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aneurysms)的临床效果。分析可脱弹簧圈治疗破裂动脉瘤,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及处理办法。方法血管内栓塞治疗Hunt-HessI-Ⅲ级动脉瘤病人60例,26例患者同时行腰椎穿剌放脑脊液,视患者脑脊液颜色及流出速度决定每天行1次穿剌还是2次穿剌,一般是1次,每次放出脑脊液30ml-40ml,一般不超过50ml,每次放脑脊液时间不低于20分钟。观察栓塞效果及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发生血管痉挛的共9例,其中有1例是行腰穿放脑脊液组的。所有患者随坊2-36个月,发生少时再出血1例,血管痉挛病人中中度致残2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弹簧圈栓塞治疗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病人恢复快等特点,而腰椎穿刺放脑脊液对降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