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长期抗凝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接受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且术后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老年患者87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在(1)治疗依从性;(2)治疗有效性;(3)治疗安全性;(4)护理满意度四个层面的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戒烟戒酒、饮食控制、遵医用药和定期复查四维度治疗依从性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多维度协同护理配合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在ICU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时段内ICU收治的86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多维度协同护理配合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比患者呼吸和循环系统指标、护理指标。结果:对照组呼吸和循环系统指标显著较差于观察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观察组医疗护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在ICU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中,以多维度协同护理配合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操作,能够有效改善呼吸和循环系统指标,提升护理指标,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 【摘要】 目的 对比AngioJet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TM)与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2年6月我院36例急性中央型和混合型LE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AngioJet装置抽吸血栓(PTM组,18例),18例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一周肿胀消除率、尿激酶使用剂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PTM组、CDT组双侧下肢术后1周肿胀消退率分别为(74.01±8.13)% 、(71.94±12.9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T组在尿激酶使用剂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 CDT组[60(10,180)万 U vs 240(180,300)万 U、6.78±0.19h vs 66.32±10.12h、8.45±2.221 vs 12.64±4.754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与CDT相比较,PTM在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具有治疗时间短,溶酸药物使用量低,安全性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有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对93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分为正常组(52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行抗感染和解痉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较之下,实验组的氧合指数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则明显改善,同时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有效改善临床治愈率、肺通气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机械通气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接受适应性压力支持通气(ASV)模式治疗者为ASV组,接受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模式治疗者为SIMV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 d血气指标[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酸碱度(pH值)]、呼吸力学指标[呼吸频率、吸气/呼气周期时间比值(Ti/Ttot)、潮气量(VT)]及生命体征[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结果治疗后7 d,两组PaO2、Sp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且ASV组PaO2、SpO2[(74.19±2.28)mmHg(1 mmHg=0.133 kPa)、(97.78±1.65)%]高于SIMV组[(70.25±2.43)mmHg、(97.02±1.74)%],PaCO2[(51.01±1.37)mmHg]低于SIMV组[(55.18±1.86)mmHg],P<0.05。治疗后7 d,两组呼吸频率均低于治疗前,VT均高于治疗前,且ASV组呼吸频率低于SIMV组,VT高于SIMV组(P<0.05)。治疗后7 d,两组HR、SBP及DBP均低于治疗前,且ASV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时,ASV模式相较于SIMV模式,更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血气指标,提高呼吸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气管导管内腔表面细菌生物膜(endotracheal tube-bacterial biofilm,ETT-BF)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采取气管插管留置时间≥48 h的新生儿30例,根据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分为A组(2~6 d)13例、B组(7~14 d)9例和C组(>14 d)8例。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下ETT-BF的形态,分析3组患儿VAP的发生率,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阳性率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阳性率、菌株检出情况及其耐药性。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提示气管导管留置达3 d可在气管导管内腔表面观察到片状基质物,留置4 d可见球菌黏附,随着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延长,细菌生物膜结果趋近完善。30例新生儿中,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阳性率达23.3%(7/30),均为革兰阴性菌。A组无患儿发生VAP,B组有2例VAP患儿,C组有5例VAP患儿,3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P=0.004)。不同气管导管留置时间下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P=0.598)。13例A组患儿中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阳性者7例,主要为革兰阳性菌,随着留置时间延长,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逐渐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在7例VAP患儿中,5例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菌株与其对应气管导管表面分离菌株一致,分别为液化沙雷菌、产酸克雷伯菌、黏质沙雷菌、脑膜脓毒性黄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且菌株耐药性一致。结论早期的ETT-BF定植菌可能来自上呼吸道,较少发生迁移引起VAP,随着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延长,患儿的VAP发生率升高,气管导管表面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可发现同一病原菌,具体病原菌来源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HVR)患者术后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3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MHVR术后接受长期华法林抗凝治疗的8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治疗有效性、治疗安全性3个层面的指标。结果治疗依从性方面,观察组患者的戒烟戒酒、饮食控制、遵医用药和定期复查4个维度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性方面,观察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栓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家庭单元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具备有效性及安全性,可提高老年MHVR患者术后服用华法林治疗的依从性,提升老年患者的INR达标率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学对线全膝关节置换(KA-TKA)和机械对线全膝关节置换(MA-TKA)术后髌股关节影像学参数的变化及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因膝骨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27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男性105例,女性122例,年龄(68.6±7.2)岁(范围:52~86岁)。按手术对线方法分为KA-TKA组(102例)和MA-TKA组(125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Blackburne-Peel指数、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髌股指数;记录两组患者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术前和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并计算术前、术后差值。如差值符合正态分布,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如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类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时,KA-TKA组和MA-TKA组的髌骨倾斜角分别为(14.22±3.26)°和(13.35±2.27)°,外侧髌股角分别为(9.73±4.86)°和(11.91±3.89)°。KA-TKA组术后6个月相较术前外侧髌股角的改变程度明显小于MA-TKA组[(1.68±4.86)°比(4.15±4.88)°,t=3.805,P<0.01]。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OKS及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P值均<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术前、术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A-TKA组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率为14.4%(18/125),KA-TKA组为6.9%(7/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6,P=0.071)。结论与MA-TKA组相比,KA-TKA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髌骨具有更大的外侧倾斜,但这种影像学改变并未表现为临床结果和术后关节活动度的差异,也未增加术中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的频率,因此不会增加术后髌股关节并发症及术中髌骨外侧松解的难度。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施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借助掷币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我院56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28例,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施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排痰效果、肺换气功能。结果 (1)观察组每天排痰量及痰鸣音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2)观察组治疗3d后PaO2及SpO2较对照组更高,且PaCO2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施行综合护理有助于促进排痰排出,并有利于改善肺换气功能,可行性较佳。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护理时对患者给予优质气道护理的整体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即为对照组、实验组,选取用时在2019年5月-2021年5月,参选患者均为急诊呼吸衰竭患者,参选患者均进行机械通气,共选取患者数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在ICU心力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作用。 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本院ICU病房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58例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别纳入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临床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长及ICU治疗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相对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全面护理在ICU心力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ICU治疗时长,提升治疗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性加温湿化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择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入院的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治疗,按照入院的先后来进行分组,每组各有45例。入院在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气道护理干预;入院在后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持续性加温湿化干预。就两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进行检测,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就患者干预前后的基本体征加以观察。结果: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基本体征改善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加入持续性加温湿化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其基本体征与肺功能,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观察对象70例,均为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平均分组,每组35名患者,分别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每日排痰量、痰鸣音评分指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SpO2恢复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SpO2指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无创机械通气患者而言应用价值显著,方案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