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与气管插管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辅助呼吸治疗中临床疗效。方法对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9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Ⅰ~Ⅲ期)患儿分组,46例进行nSIMV治疗,46例予气管插管后SIMV治疗。监测肺动脉血流速度、心输出量、心率、血压、血气分析,记录两组FiO2、PaO2、PaCO2及氧合指数(OI)的变化,比较两组48小时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抗菌素使用时间、喂养不耐受、镇静剂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治疗6h、24h、48h、72h后患儿的肺动脉血流速度、心输出量、PaO2、OI、PaO2/FiO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各对应时间点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SIMV组治疗各治疗时间点的FiO2、PaCO2、心率、血压与SIMV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48小时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抗菌素使用时间、喂养不耐受、镇静剂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IMV技术简单易掌握,对Ⅰ~Ⅲ期HMD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同步间歇指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院74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与研究组(37例),对照组选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治疗,研究组选用同步间歇指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肺活量)、血清指标(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及C反应蛋白)与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结果2组治疗前肺功能指标、血清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4 9、0.367 3、0.303 2、0.075 3、0.234 1、0.197 6、0.026 4,P值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G、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用力肺活量及肺活量更高,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A及C反应蛋白水平更低,哮鸣音、喘息、气促及咳嗽消失时间更短(t=5.470 1、7.233 5、7.122 6、3.156 1、3.991 0、4.566 4、10.940 7、5.649 4、5.362 2、4.051 1、4.127 8,P值均<0.05)。结论同步间歇指令联合无创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体征,维持血清指标正常水平,促进其肺功能快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同步间歇指令 无创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内随机选择60(60)例,即将治疗形式作为分组依据,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人数分别为30(30)例。对照组整体病患均接受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实验组整体则接受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nS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氧疗时间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发现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血气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5%,对比发现P<0.05。结论: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实施nSIMV((应该是nSIMV))联合PS治疗,可以提升疗效,缩短氧疗时间,改善血气指标,促使患儿康复。

  • 标签: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适应性支持通气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医学科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1年4月医院收治的40例呼吸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观察组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对比两组使用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炎症指标、呼吸力学指数)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1],能够有效改善呼吸力学指数,减少通气时间,降低炎症指数,临床应用效果良好,可推荐运用。

  • 标签: 适应性支持通气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单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SIMV辅以压力支持(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治疗效果,探讨SIMV+PS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采用SIMV+PS通气模式的39例RDS患儿为观察组,以单纯SIMV通气的39例RDS患儿为对照组,评估两组患儿出生后28d内及出院或死亡时的结局.结果观察组第28天时补氧率为41.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P<0.05);观察组RDS患儿出生起至死亡或出院的最终脱机日龄为20(12~38)d、机械通气时间为19(10~31)d及补氧时间为20(14~33)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出生后28d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分别为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出生后28d内死亡率及间质性肺气肿、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和Ⅳ级脑室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等并发症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MV辅以PS可在不增加呼吸做功的前提下,降低RDS的氧依赖,减少补氧时间,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对新生儿机械通气早期阶段实施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具有实用价值.

  • 标签: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比较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HMD新生儿随机分为nCPAP组(n=35例)和nSIMV组(n=35例),详细记录两组患儿需行气管插管,气漏、低氧血症、CO2潴留、呼吸支持时间和呼吸暂停等情况,同时密切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12、24h时FiO2、PaCO2、pH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nSIMV组患儿需行气管插管,气漏、低氧血症、CO2潴留,呼吸暂停等发生率和呼吸支持时间均明显低于nCPAP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FiO2、PaCO2逐渐降低(P〈0.05),而pH值则逐渐升高(P〈0.05),且nSIMV组降低或升高幅度明显大于nCPAP组(P〈0.05)。结论nSIMV治疗HMD疗效明显优于nCPAP,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呼吸暂停早产儿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7年12月~2019年12月诊治的呼吸暂停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均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采用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气指标、康复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暂停次数和需采用有创呼吸治疗例数。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相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0%效果更佳,数据对比P

  • 标签: 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枸橼酸咖啡因 呼吸暂停 早产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nSIMV联合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4例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均分成实验组(nSIMV联合PS治疗)、对照组(nCPAP联合PS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效果显著。

  • 标签: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nSIMV联合 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 84例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均分成实验组( nSIMV联合 PS治疗)、对照组( nCPAP联合 PS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效果显著。

  • 标签: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穴位贴敷及手指点穴对肺部感染伴意识不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江苏省丹阳市中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97例肺部感染伴意识不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7)、研究组(n=50)。对照组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联合手指点穴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d炎症反应指标、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对比于治疗前,治疗后7d两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于治疗前,治疗后7d两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7d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水平均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肺部感染伴意识不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穴位贴敷及手指点穴治疗,能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促进病情康复,可于临床推广。

  • 标签: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穴位贴敷 手指点穴 肺部感染 呼吸衰竭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院3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开展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17例。对照组接受PS+nCPAP治疗,研究组接受PS+nSIMV治疗。对比治疗效果及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及通气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S与nSIMV治疗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改善临床症状,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鼻塞式间歇指令通气(nIMV)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无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41例入选RDS早产儿,随机分入nIMV组和nCPAP组,均无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nIMV组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比率低于nCPAP组(20%vs43%,P<0.05);nIMV组CO2潴留比率低于nCPAP组(25%vs57%,P<0.05);nIMV组平均上机时间低于nCPAP组(2.83dvs5.02d,P<0.05);nIMV组低氧血症的比率低于nCPAP组(35%vs48%,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IMV能更有效的对RDS新生儿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 鼻塞式间歇指令通气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间歇正压通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太和县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术中行肺保护性通气)和对照组(n=40,术中行间歇性正压通气)。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 s用力呼吸量(FEV1)及用力呼吸峰值流速(PEF)],记录2组肺中心静脉压(CVP)、呼吸频率及顺应性,记录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FVC、FEV1及P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FVC、FEV1及PEF水平较术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气腹前(T0)、气腹后1 h(T1)及手术结束时(T2)CVP和呼吸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和T2时肺顺应性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7例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对照组术后16例,发生率为40.00%,2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间歇正压通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显著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保护肺功能,改善患者肺顺应性。

  • 标签: 肺保护性通气 间歇正压通气 妇科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脊柱矫正术唤醒麻醉过程中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脊柱矫正的全麻病人,在唤醒实验前20分钟时停用肌松药,同时呼吸模式转为SIMV+PSV。在唤醒前5分钟,停止泵注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通过患者苏醒过程中自主呼吸时有无人机气道对抗和血气等评定呼吸状况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患者苏醒过程中无人机气道对抗且血气、SPO2、EtCO2等各项呼吸状况良好。结论术中唤醒麻醉在唤醒过程中合理运用呼吸模式不仅可以使患者在此过程中更为平稳,且可以不使用肌松药拮抗剂以防再次加深麻醉时造成的麻烦。SIMV+PSV呼吸模式在唤醒麻醉中的合理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压力支持通气 唤醒麻醉
  • 作者: 何振锋 查姗姗 关力理 陈荣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08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510120,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518020
  • 简介:摘要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是多种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但NPPV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类型人机不同步事件(patient-ventilator asynchrony,PVA)会导致氧合、舒适度、睡眠质量下降等不良结局。因此,临床上越来越重视对PVA的检测和改进。本文将对PVA的常见类型、检测手段、量化方法及改进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决策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限价指令簿和指令驱动市场的研究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由于在指令驱动市场中投资者的行动空间、状态空间以及决策时点的维度都大大增加,研究难度也大大提高,该领域的研究在国外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内则几近空白。早期的静态均衡模型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于描绘加总的LOB形状,以及不同市场机制的比较。近年来很多学者将外生决定的指令选择这一假设修改为内生决定的指令选择,从而将LOB的理论研究从静态均衡模型推向了动态均衡模型。LB的实证研究则主要包括指令簿和指令流的特征分析、指令的激进性、指令的不衡、指令簿的信息内涵以及指令簿透明度与市场质量等方面。但相对于指令驱动市场目前在全球证券交易中所占的绝对重要地位而言,关于指令簿和指令驱动市场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拓展。

  • 标签: 市场研究 指令簿 指令驱动
  • 简介:摘要:目的:把间歇声门下吸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1月我院ICU实施机械通气的100例患者,采取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观察组行间歇声门下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及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出现VAP患者是2例, VAP发生率是4.76‰,而观察组出现VAP患者是1例,VAP发生率是2.64‰;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每日气道内吸引次数、气道粘膜损伤出血次数、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显著的下降,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将间歇声门下吸引应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患者的VAP发生率明显下降,每日气道内吸引次数、气道粘膜损伤出血次数也有所减少,除此之外,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缩短,节省住院费用。             

  • 标签: 间歇声门下吸引 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 简介:指令再审性质上是一种审判监督机制,支撑该制度的基础主要是司法系统的等级构造、实质正义的诉讼观、"自治"的审判监督观、"两难"的司法效率观、集体责任的司法机制。现行指令再审的制度设计暴露出深层次的病理,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诸多程序问题没有得到明确规范。制度改革的方向应当是废除其中有悖于诉讼法理的制度因素,保留可能发生积极效果且设计合理的制度安排,从制度上控制和保证指令再审发生的合理性,并对其程序问题进行规范完善。

  • 标签: 指令再审 审判监督 上级法院 司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