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1-2022.12期间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新生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时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停留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并对比干预前后新生儿疼痛(NIPS)评分和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控制时间、NICU停留时间、症状改善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NIP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NIPS评分均改善且观察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重症时间,强化护理效果,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新生儿,随机分组,即对照组41例,实行新生儿日常护理,观察组41例,实行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一般反应、原始反应、被动肌张力、新生儿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评分高,P<0.05。结论:新生儿日常护理结合新生儿早教新型护理模式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既能改善护理效果,又能提高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发育,从而有助于新生儿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新生儿期游泳对新生儿生理、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纳入5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截取于2020年4月-2021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经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为2组,1组为常规组(n=27,接受常规护理),1组为研究组(n=27,接受常规护理+新生儿期游泳);针对常规组、研究组两组新生儿最终结果展开观察、对比与分析。结果 在出生14天及出生28天时行为神经评分及满3个月时社会适应行为评分、心理发育评分方面,研究组相对于常规组显著更高,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新生儿期游泳不仅能有利于新生儿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可切实促进新生儿生理、心理的良好发育;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新生儿溶血检验标本对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作用,并初步探讨指向新生儿的采血技术。方法:2021年2月-2022年4月,将180例新生儿选做调查对象,遵照新生儿在接受血液检验前是否发生溶血问题,将其具体划分成研究组60例(已发生溶血)和参照组120例(未发生溶血),测算对比两组新生儿的CK指标、LDH指标、TP指标、ALP指标,以及ALT指标。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的CK指标、LDH指标、TP指标、ALP指标,以及ALT指标与参照B组新生儿未见差异(P>0.05);参照A组新生儿的CK指标、LDH指标、TP指标、ALP指标,以及ALT指标均低于参照B组新生儿(P<0.05)。静脉采集血液样本溶血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颈部采集血液样本溶血问题发生率、手背采集血液样本溶血问题发生率,以及足内踝采集血液样本溶血问题发生率(P<0.05)。结论:在指向新生儿开展血液检验过程中,采集获取静脉血液检验样本,能支持实际获取的检验结果具备充分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对减少新生儿低体温发生的临床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21.1月至2022.1月生产的80名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予以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对照组予以常规分娩护理,对分别护理后新生儿的体温以及新生儿家长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出生后的5min两组新生儿的体温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出生后30min以及90min,研究组新生儿的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接受早期基本保健,可防止新生儿低体温的发生,新生儿家长也比较满意此种措施,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对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所有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包括抚触、音乐疗法、非药物镇痛剂等方法。在患儿接受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儿的疼痛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和记录,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比较干预前后新生儿的疼痛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新生儿的疼痛情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新生儿的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具体表现为:患儿的睡眠时间增加,睡眠质量提高;情绪状态稳定,能够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对新生儿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新生儿的疼痛,提高新生儿的舒适度和睡眠质量。这主要是因为抚触、音乐疗法、非药物镇痛剂等方法能够减轻新生儿的应激反应,缓解疼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此外,这些方法还能够促进新生儿的情感交流和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在NICU中实施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总结32例新生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由于新生儿RSV肺炎临床表现不典型,进展快,护理重点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维持呼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NSURE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1月内收治的5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其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有29例,其中,对照组,常频通气(CMV)治疗,研究组,INSURE策略治疗,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患儿PO2和PaCO2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4h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②比较患儿呼吸机时间和用氧时间,研究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③统计显示,研究组2例并发症,对照组7例并发症,两组数据分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SURE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新生儿呼吸困难时采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疗法的效果。方法:以 2013年 1月至 2016年 10月为期,共挑选新生患儿 41例,其均被确诊为早期呼吸困难症。对其采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方案,记录治疗前后患者心电图评分和血气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患儿胸片评分为( 1.25±0.31)分,明显低于治疗前( 3.27±0.73)分;治疗后患儿血氧分压为( 73.82±5.37) mmHg,明显高于治疗前( 50.28±3.16) mmHg,同时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利用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方法治疗新生患儿呼吸困难能够有效纠正低氧血症,并且改善肺部病变程度。
简介:摘要新生儿肺脏疾病超声诊断技术日益成熟,尤其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肺脏超声(lung ultrasound,LUS)监测指导下管理患儿,极大地改善了RDS预后。为了有助于LUS的开展和应用,更好地发挥LUS在RDS管理中的优势,特组织有关专家拟定了本专家共识,对超声仪器的选择、参数调节、基本操作方法、RDS的超声诊断及分度标准等进行了详尽介绍。专家共识认为肺实变是RDS最重要的超声影像学特点,是LUS诊断RDS的必备条件。根据肺实变程度和范围及是否导致了严重并发症,将RDS分为轻、中、重三度,从而优化对RDS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