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合理性和对PTCA术后缺血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0例胸痛小于2h施行直接PTCA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阿昔单抗组3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常规剂量肝素100U/kg,阿昔单抗组静脉注射小剂量肝素70U/kg和阿昔单抗0.25mg/kg,随后以阿昔单抗10μg/min持续静脉滴注12h,观察30d时两组死亡率、心肌梗死、再次急诊冠脉血运重建术和出血发生率.结果随访30d,两组均未见出血并发症,对照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0%;阿昔单抗组无1例死亡,也未发生心肌梗死和施行再次冠脉血运重建术.结论在急性冠脉缺血综合征中,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是安全合理的,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阿昔单抗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TCA术后缺血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住院患者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stroke,IS)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的老年NVAF患者314例,根据是否合并IS分为NVAF组239例,NVAF+IS组75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探讨各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NVAF+IS组年龄、收缩压、高血压、外周血管疾病、CHADS2、CHA2DS2-VASc、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指数、左心室质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NVAF组,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明显低于NVA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内径指数、左心室质量、左心室质量指数是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CHADS2、CHA2DS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及eGFR预测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AUC分别为0.541、0.525、0.577、0.577,CHADS2+左心房内径指数+eGFR的AUC分别高于CHADS2、CHADS2+左心房内径指数、CHADS2+eGFR的AUC(0.621vs0.541、0.585、0.588,P<0.05);CHA2DS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eGFR的AUC分别高于CHA2DS2-VASc、CHA2DS2-VASc+左心房内径指数、CHA2DS2-VASc+eGFR的AUC(0.626vs0.525、0.586、0.591,P<0.05)。结论CHADS2、CHA2DS2-VASc分别联合eGFR和左心房内径指数对老年NVAF住院患者发生IS的预测能力分别高于CHADS2、CHA2DS2-VASc。
简介:摘要目的华蟾素肠溶胶囊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探讨。方法本文选取64例肝癌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采用华蟾素肠溶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实体瘤治疗效率以及患者的生存结果。结果治疗组的三个月生存率、半年生存率、一年生存率以及一年以上生存率分别是90.625%、68.75%、46.875%以及34.375%,其中一年生存率以及一年以上生存率两个时间段的生存结果和对照组的一年生存率以及一年以上生存率两个时间段的生存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患者采用华蟾素肠溶胶囊治疗后,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对肝癌病情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09月期间的糖尿病患者116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社区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依从性和血糖检测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依从性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无意义。实验组患者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后的依从性评分(24.26±1.6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9.43±1.72)分。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血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无意义。实验组患者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于统计学而言有意义。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水平,可广泛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的过程中。
简介:目的了解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基因分型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1988~1994年度,从广东城市和农村,1993~1994年度,从湖北、吉林9~11岁学龄儿童分离的179株GAS进行RAPD分析.结果①同一T型的菌株有特征性条带,但有些亚型带型间差异较大;②不同T型间可有相同的带型;③分型率比T分型高,达到96.6%;④有主导RAPD型菌株流行的情况存在.结论RAPD方法对GAS分型及流行病学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区别同一血清型不同地区来源的GAS.
简介:患者男,25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头晕就诊.T36.8℃,P92次/min,BP110/70mmHg.心肺体征(-).临床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悸发作时,心动过速呈突发突止特点.图为V1导联:P波直立,为异位P波.p-P及R-R间期呈长短交替,分别为0.42s及0.35s,互差0.07s,平均0.385s,频率156次/min.R-P间期固定.为起源于交接区心动过速.QRS波呈rsr'型.P及R形态一致.上述现象为交接区异位起搏点分别经快、慢2条径路同步、传导速度比例恒定(R-P间期恒定)的顺传、逆传所致(见梯形图).P-及R波形态一致,系2条径路分别到达心室及心房前,均经共同通道到达心室及心房之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并总结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维持性血透内瘘失功的患者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①急性内瘘闭塞共11例,6例患者发生于透析结束后,患者均存在透析后低血压,回家后发现内瘘震颤减弱或消失,瘘口处有疼痛感;3例患者由于低血糖反应、腹泻后发现内瘘闭塞;2例患者由于造瘘侧肢体受压时间较长而发生闭塞;经溶栓治疗以及介入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等措施,有9例患者内瘘再通,2例患者处理无效,给予内瘘重建术;②20例为慢性闭塞,由于内瘘吻合口狭窄或血管瘤形成导致血栓形成。17例患者再行动静脉内瘘吻合术,再次动静脉内瘘手术则在同侧肢体更高位置行动静脉吻合10例,另外2例行对侧肢体动静脉吻合术。3例患者因为局部血管条件差,无法再次行造瘘术,改为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例患者改为腹膜透析。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影响因素众多,护理人员应分析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证动静脉内瘘的质量,提高患者透析的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又分为80、200、400μg/kg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D模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予以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消毒花生油。连续给药30次,隔天1次,共60d。手术后60d应用Y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试30次的正确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GFAP、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中80、200、400μg/kg组学习能力的正确次数分别为25.8±1.8、15.5±2.0、21.2±2.2、23.7±2.0、20.5±2.1;记忆能力的正确次数为26.2±1.7、16.0±1.9、21.3±1.7、23.4±2.1、21.6±2.0。GFA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6.5±1.7、28.8±1.6、23.4±1.4、20.2±1.6、27.6±2.0;nNOS阳性细胞数为30.3±2.5、17.8±1.7、22.1±1.9、25.8±1.7、21.4±1.8。模型组与其他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GFAP及nNOS阳性细胞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620,P=0.000;F=39.112,P=0.000;F=91.484,P=0.000;F=58.839,P=0.000)。200μg/kg组与80、400μg/kg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4.983,P=0.000;F=16.718,P=0.000)。结论17β-雌二醇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缺血后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FAP、提高nNOS阳性细胞表达有关;其疗效与剂量有关,200μg/kg的雌二醇对大鼠神经保护作用优于80μg/kg及400μg/kg。
简介:目的:研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分析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的3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桡动脉组(153例),股动脉组(15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桡动脉组151例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8.7%;股动脉组150例顺利完成介入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8.0%。两组手术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住院时间[(8.0±3.5)d比(3.5±1.7)d]明显缩短,治疗费用[(3.74±2.06)万元比(2.61±1.4)万元]明显减少(P均〈0.01);术后冠脉闭塞(3.92%比0%)、心律失常(11.76%比1.31%)、血管痉挛(6.54%比1.96%)以及血肿(7.19%比0.65%)等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应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优于股动脉途径,可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发症,值得推荐。
简介:目的评价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治疗肾血管性高压血的近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22例不同病因(大动脉炎9例,纤维肌发育不良7例,动脉粥样硬化6例)的肾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PFRA术。术后造影观察即时技术成功指标并复查血压,血清肌酐水平判断PTRA的临床疗效。结果即时造影的技术成功率达95%(21/22)。术后100%的病人高血压得到改善,8例(36%)血压降至正常,14例(64%)血压状况得到改善。9例病人肾功能得到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以上资料提示PTRA术近期疗效良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中国人颈动脉狭窄性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及准确性.方法应用CDFI检测416例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的颈总动脉远段、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共832支)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CCA、PSVICA、PSVDIS)和颈内动脉狭窄段、狭窄远段血管舒张期末流速(EDVICA、EDVDIS),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PSVICA/PSVCCA、PSVICA/PSVDIS、EDVICA/EDVDIS及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比较上述各参数在不同取值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并与以往文献中推荐的CDFI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①诊断颈动脉50%~69%狭窄的参数标准依次为PSVICA≥155cm/s、EDVICA≥60cm/s、PSVICA/PSVCCA≥2.0、PSVICA/PSVDIS≥1.6.70%~99%狭窄的参数选择是PSVICA≥220cm/s、EDVICA≥100cm/s、PSVICA/PSVCCA≥3.5、PSVICA/PSVDIS≥3.5.②联合采用PSVICA、EDVICA、PSVICA/PSVDIS或PSVICA、EDVICA、PSVICA/PSVCCA参数标准,CDFI诊断颈动脉狭窄50%~69%和70%~99%与DSA的符合率,分别为95.5%、92.9%和96.4%、93.9%.③PSVICA/PSVDIS比值对于颈动脉70%~99%狭窄病变的准确率(91.1%)高于PSVICA/PSVCCA(90.8%).结论PSVICA、EDVICA、PSVICA/PSVDIS、PSVICA/PSVCCA是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的多普勒血流动力学参数.各参数联合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简介: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分为AMI组和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①与冠心病组相比,AMI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Neu)水平(t=-10.501,P<0.01)及NLR水平(t=-10.695,P<0.01)明显升高,淋巴细胞(Lvm)水平(t=2.603,P=0.01)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NLR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16,95%CI1.313~3.411,P=0.002).③NLR取3.528作为预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界值时,曲线下面积0.869(95%CI0.824~0.915),灵敏度为0.831,特异度为0.771,P<0.01.结论NLR与急性心肌梗死有关,可以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简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有6%~67%的患者将会发生脑积水.可发生于SAH后急性期(SAH后0~3d)、亚急性期(SAH后4~13d)或晚期(SAH后≥14d).有的脑积水必须进行永久性分流术,称为"分流术依赖性脑积水".
简介: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标准疗法进行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K-MB、BNP等指标情况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观察组CK-MB、BNP等指标较对照组均更低,两组患者CO、LVFS、SV、LVEF等指标均有所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标准疗法辅助参麦注射液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疾病,其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医学可借鉴。
简介:目的在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中应用胺碘酮治疗,探讨与分析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双色球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39例患者胺碘酮治疗(甲组),另39例患者采用利多卡因治疗(乙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相应治疗,在总有效率上,甲组为94.9%(37/39),乙组为87.2(34/39),甲组显著高于乙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室早数、短阵室速数、QTC间期、PR间期和QRS波时限上均得到改善,而在改善幅度上,甲组要显著优于乙组(P〈0.05)。两组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针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可起到显著的疗效,安全无毒副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