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李旭昶 陈祥发 刘博 汪璐芸 赖金胜 项帅 姚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学办公室,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在医学生视域下探讨基于多学科诊疗医学概论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应用效果。方法2020至2021年,选取武汉某高校参与医学概论课程学习2016级和201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9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级54名学生为试验组,采用基于多学科诊疗翻转课堂教学,2016级42名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等问卷调查,并进行理论知识考核和病历书写评价。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中临床思维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学生[4.04±0.50)分比(3.69±0.67)分];试验组学生教学方式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学生[59.2%(29/49)比18.8%(6/32)];试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学生[(107.27±8.64)分比(103.76±7.54)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病历书写系统性思维能力(A级病历40份、B级病历12份、C级病历2份)和逻辑性思维能力评价(A级病历30份、B级病历22份、C级病历2份)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学生(系统性思维能力A级病历26份、B级病历7份、C级病历9份;逻辑性思维能力A级病历18份、B级病历15份、C级病历9份),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诊疗翻转课堂教学在医学概论教学中具有较好教学效果,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翻转课堂 多学科诊疗 八年制临床医学生 医学生视域
  • 简介:摘要志愿服务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高度耦合,参与志愿服务是医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渠道。医学生志愿服务在社会、学校、个人层面上存在不足。强化全员性、全过程、全方位志愿服务顶层设计,搭建特色鲜明、常态开展、多方受益志愿服务平台,创建"校地共建"志愿服务品牌,评选医学生志愿服务先进模范,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运行、激励、保障等长效机制,对医学生提升自身志愿服务意识、保障服务过程合法权益、扩大志愿服务影响力、增强志愿服务有效性意义重大。

  • 标签: 志愿服务 医学生 现状 展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科医学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以下简称全科住培学员)批判性思维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2017年至2019年同济大学附属医院141名全科住培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批判性思维量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学员进行电子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全科住培学员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采用多个自变量方差分析方法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科住培学员批判性思维总分为(252.96±36.54)分,仅有19.9%(28/141)学员为正性批判性思维。其影响因素有性别、学习英语频率、处理临床问题方式和教师带教方式(均P<0.05)。结论全科住培学员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弱,可以通过教学查房、双语教学和带教方式改变等促进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

  • 标签: 全科医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批判性思维能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医学教育基石,但关于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研究报道较少。本文以军队院校《药理学》课程为例,分析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有效教学内涵,并结合实践探讨影响因素以及策略。影响因素是多元,主要包括学员、教员、课程资源、教学环境等四个维度。提升教学效果策略包括强化教书育人理念,分层定位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育人平台。

  • 标签: 医学专业基础课程 有效教学 影响因素 提升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轮胎使用寿命因素,阐述合理使用轮胎方法。同时通过分析指出在车辆行驶中由于轮胎爆胎是引发重大交通事故一个重大因素,合理使用轮胎能够减少事故发生,增大行车安全。

  • 标签: ?轮胎,使用,爆胎,预防,行车安全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髓系肿瘤患者采取改良伏立康唑方案预防侵袭性真菌病(IFD)血药浓度变化、预防效果和治疗费用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血液科收治108例拟使用改良伏立康唑方案进行IFD预防治疗髓系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改良伏立康唑方案中,成年患者IFD预防治疗伏立康唑负荷剂量为6 mg/(kg·次),维持剂量为200 mg/次,间隔12 h给药1次;12~18岁且体重≥50 g者,伏立康唑剂量同成年患者;年龄<12岁或年龄为12~18岁且体重<50 kg者,伏立康唑负荷剂量为6 mg/(kg·次),维持剂量为4 mg/(kg·次),间隔12 h给药1次。测定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并计算血药浓度达标率。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比较不同类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真菌感染突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可能影响伏立康唑预防IFD效果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遵循程序获得唐都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第201709-11号),并与全部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组使用改良伏立康唑方案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为(1.89±1.21)mg/L。其中≥0.5 mg/L患者占89%(96/108),≥1 mg/L者占78%(84/108)。以1 mg/L为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达标阈值,伏立康唑日剂量<5 mg/(kg·d)患者血药浓度达标率显著低于≥5 mg/(kg·d)者[59%(10/17)比81%(7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4,P=0.041)。②不同年龄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02,P=0.001)。伏立康唑日剂量<5 mg/(kg·d)患者血药谷浓度显著低于≥5 mg/(kg·d)者[(1.35±0.79) mg/L比(2.06±0.57) mg/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3,P=0.042)。③本研究108例患者中,发生IFD者为9例(8.3%,包括临床诊断者1例和拟诊者8例)。发生IFD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显著低于未发生者[(1.08±0.8) mg/L比(2.11±1.21) mg/L],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01)。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0.5 mg/L及>0.5 mg/L患者真菌感染突破率分别为33.3%(4/12)及5.2%(5/96),≤1 mg/L及>1 mg/L者分别为25.0%(6/24)及3.6%(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根据既往研究结果及临床经验,对患者年龄、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原发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越高,IFD预防效果越好(OR=3.584,95%CI:1.690~7.601,P=0.001)。④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4 mg/L患者幻觉发生率(10.9%,10/101),显著低于>4 mg/L者(42.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⑤改良伏立康唑方案日均治疗费用为(653.89±44.69)元,显著低于根据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计算(991.52±188.05)元,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57,P<0.001)。结论改良伏立康唑方案在未降低髓系肿瘤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基础上,IFD预防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并明显降低了抗真菌药物治疗费用。

  • 标签: 伏立康唑 真菌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血药浓度 髓系肿瘤
  • 简介:摘要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医学院校改革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重构适应现代大学组织新型教师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人事制度改革面向全体教师,而制定改革方案是新老体制融合重要一步。本研究从某大学医学人文学院老体制教师视角,基于访谈法搜集数据,了解老体制教师对改革认识、态度和需求,为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制订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赞同改革,提出学科定位、评审规则、学科建设、新老体制融合政策引导、老体制积极性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因此,管理者应当从完善制度设计、明确学科定位、加强团队建设、学科差异化调整、引导新老接轨、尊重历史贡献等方面,制订合理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跟进相应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 标签: 医学院校 老体制教师 人事制度改革 态度 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 IIT)对全面推动临床诊疗发展与同质化有着关键性作用,希望探讨得出支持IIT临床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标准建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与机构建设实践案例相结合,即基于国内外高校与成熟医疗机构建设临床研究中心经验,并总结上海交通大学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建设案例,进行中心建设与管理方案探讨。结果提出支持IIT临床研究中心建设与管理标准建议,涵盖中心建设原则、基本设置、组织架构、功能部门、基础平台、人员配置、文档管理与机构评估。结论总结出支持IIT研究机构建设标准建议,以供国内高校、医疗机构建设此类临床研究中心借鉴。

  • 标签: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中心建设 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临床使用艾加莫得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后生活随访。方法 时间: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对象:重症肌无力患者共10例,分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采用他克莫司+艾加莫德治疗,对比两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水平;疲劳耐受性;徒手肌力以及日常活动能力。结果 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艾加莫德可显著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水平;疲劳耐受性;徒手肌力以及日常活动能力,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艾加莫德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滴度水平 疲劳耐受性 徒手肌力以及日常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套能适应学科建设需求,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针对性临床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适合肿瘤医院学科评价,最终为学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个人深入访谈法初步拟定医院临床医学学科评估指标框架,并编制专家咨询问卷,运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打分和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增减、修改,并采用重要性评分法确定指标权重,赋予每个指标具体评分标准,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医院22个临床医学学科进行实测分析,利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各学科总分,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判断评估有效性。结果构建临床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34项三级指标,并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利用该指标体系评估22个学科,划分为优秀、中等、较差3个等级,与专家评审结果相同。结论本研究构建临床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专家积极性系数和权威系数高,协调性检验P值小于0.01,对22个临床学科评价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高度相关,P值小于0.05,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临床学科评估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临床学科 评估指标 权重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成年人排便频率与随访期间确定帕金森病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2004-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在剔除基线自报患有恶性肿瘤者后,最终纳入510 134人。随访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排便频率和帕金森病关联。结果研究对象随访(9.9±1.9)年,随访期间诊断帕金森病共808例。在全人群中,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与排便频率1次/d者相比,排便频率<3次/周者、隔天1次者、>1次/d者随访期间出现帕金森病诊断HR值(95%CI)分别为3.62(2.88~4.54)、2.13(1.74~2.60)和0.81(0.63~1.05),排便频率与帕金森病诊断之间关联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线性趋势(P<0.001)。与排便频率≥1次/d者相比,排便频率<1次/d者HR值(95%CI)在随访≤5年内为3.13(2.32~4.23),在随访>5年后为2.48(2.05~3.01)。分性别分析时结果与全人群中相似。排便频率<1次/d与帕金森病诊断关联在老年人中更强。结论基线排便频率越低研究对象在未来平均10年随访期内出现帕金森病诊断风险越高。低排便频率作为一个容易识别的症状,可结合其他与帕金森病相关早期症状,用于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早期发现。

  • 标签: 排便 帕金森病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都地区0~18岁患儿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频率。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在成都市及周边地区接诊贫血患儿中地中海贫血初筛阳性568例患儿,其中男308例,女260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分析纳入研究患儿α、β各型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等。结果568例初筛阳性地中海贫血患儿中,基因检出地中海贫血356例,总阳性率为62.68%,其中α地中海贫血140例,阳性率为24.65%,β地中海贫血202例,阳性率为35.56%,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14例,阳性率为2.46%。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以αα/--sea(79.29%,111/140)、α/-α3(7.86%,11/140)、-α3.7/--sea(7.14%,10/140)基因型较多,占全部类型94.29%;在202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单纯杂合子199例,以cd17(A➝T)(36.13%,73/202)、cd41-42(-TCTT)(32.68%,64/202)、IVS-2-654(C➝T)(20.79%,42/202)基因型较多,占全部基因突变类型88.61%(179/202),β-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3例(1.48%,3/202),未检出β地中海贫血纯合子;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占14例,其中cd41-42(-TCTT)/-α3.7、VS-2-654(C➝T)/--sea、cd17(A➝T)/-α3.7、cd41-42(-TCTT)/--sea各2例。男性、女性患α、β地中海贫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则以男性较多(13/14比1/14,χ²=8.532,P=0.003)。结论成都地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以αα/--sea为主,β地中海贫血以cd17(A➝T)突变多见,男性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较常见,为成都地区制定地中海贫血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基因型 基因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频率功能性磁刺激(FMS)作用于骶3(S3)神经根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恢复影响。方法纳入45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根据患者选择治疗方法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 Hz组(采用5 Hz频率FMS治疗)、20 Hz组(采用20 Hz频率FMS治疗)和假刺激组(采用与5 Hz组同参数同部位假刺激治疗),每组15例,最终5 Hz组中有1例因患者原因退出,共44例完成本研究。3组患者均在常规膀胱功能干预基础上给予不同频率下刺激S3神经根FMS治疗,其中5 Hz组给予频率5 Hz FMS治疗,20 Hz组给予频率20 Hz FMS治疗,假刺激组给予与5 Hz组相同参数、相同部位刺激,加用假刺激拍,3组刺激部位均为S3神经根区,每日治疗均为20 min,每周5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给予患者膀胱压力容量评定、肌电图检查,并详细记录治疗期间排尿日记。结果治疗后,5 Hz组和20 Hz组患者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日均导尿次数、日均排尿次数、平均单次排尿量、H反射潜伏期和波幅、F波潜伏期和引出率均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假刺激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Hz组和20 Hz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日均导尿次数、日均排尿次数、平均单次排尿量、H反射潜伏期和波幅、F波潜伏期和引出率分别与假刺激组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 Hz组患者残余尿量、日均排尿次数、平均单次排尿量、H反射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与5 Hz组比较,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 Hz和20 HzFMS作用于S3神经根均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功能,且20 Hz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5 Hz组。

  • 标签: 脊髓损伤 尿潴留 功能性磁刺激 膀胱压力容量评定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银离子对大肠埃希菌BL21(DE3)宿主中第一类整合子整合频率影响。方法将pUCINT及pACINAD两种重组质粒依次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命名为HS2。实验组分别使用含0.3 μg/ml、0.6 μg/ml和0.8 μg/ml银离子LB液体培养基,对照组使用普通LB液体培养基,银离子通过硝酸银提供,培养条件为37℃培养24 h。菌株培养完成后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PCR)测定发生重组反应整合子拷贝数和总整合子拷贝数,二者比值即为整合频率。同时通过3次独立表型筛选法分析整合频率变化并利用质谱分析菌株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qPCR测定对照组HS2菌株整合频率为1.79×10-5(1.44×10-5,3.13×10-5),实验组中0.3 μg/ml银离子组整合频率为2.07×10-5(1.49×10-5,2.67×10-5),0.6 μg/ml银离子组为2.25×10-6(1.47×10-6,4.54×10-6),0.8 μg/ml银离子组为1.69×10-6(0.22×10-6,3.08×10-6)。实验组中0.6 μg/ml银离子组与0.8 μg/ml银离子组整合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0.3 μg/ml银离子组整合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次独立表型筛选法测定结果与qPCR结果一致且质谱分析得出经银离子作用菌株蛋白质表达存在差异。结论一定浓度银离子对细菌整合子捕获耐药性基因盒频率存在抑制作用。

  • 标签: 整合子 整合频率 银离子 大肠埃希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总决赛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赛道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 OSCE)成绩,为OSCE在今后竞赛中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42支参赛队伍OSCE成绩作为研究资料,采用资料分析法,对成绩分布和赛题难度、区分度和信度进行描述。不同类型参赛队伍OSCE成绩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42支参赛队伍OSCE成绩为160.23(145.03,174.50)分。OSCE总体难度系数为0.60,区分度为0.20,克朗巴赫系数为0.860。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省部属共建高校和其他院校参赛队伍OSCE成绩分别为159.83(156.80,177.68)分、167.98(160.51,174.50)分和146.21(140.25,164.33)分;来自"5+3"一体化、混合组队和五年制参赛队伍OSCE成绩分别为168.13(159.83,196.51)分、156.47(144.67,166.93)分和157.47(142.80,171.42)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OSCE赛题质量较好,具备一定优势,OSCE成绩与参赛队伍院校级别和学生类别均无关。

  • 标签: 临床医学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临床技能 竞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空中乘务员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临床效果及航空医学鉴定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7年9月至2021年7月在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航空医学鉴定中心首次行航空医学体检鉴定21例(38眼)ICL植入术后空乘人员临床及体检鉴定资料。研究观察指标包括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等,并分析比较上述观察指标手术前后变化情况及原因。统计分析空中乘务员ICL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航空医学鉴定结果。结果21例(38眼)空乘人员ICL植入术后UCVA(4.98±0.06)较术前BCVA(4.91±0.07)显著提高(t=6.95,P<0.001);术后SE(-0.21±0.71)较术前(-11.81±3.52)明显下降(t=19.57,P<0.001);手术前后I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CD较术前轻微减少,丢失率为2.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中乘务员ICL植入术后均未出现明显或严重并发症,因眼压升高、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伴一圆形小裂孔各1例航空医学鉴定给予不合格结论,其余19例均合格。结论ICL植入术后视力可以满足空中乘务员航空医学鉴定标准要求,可作为空中乘务员矫正高度近视可靠选择。考虑到ICL植入术术后风险及航空安全,建议航空体检医师体检鉴定时重点观察ICL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可能,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保障空中乘务员拥有安全、舒适视觉效果。

  • 标签: 晶体,人工 视觉,双眼 合格鉴定 空中乘务员
  • 简介:摘要本研究分别从健康管理学科在国外专业设置与学位设置状况和发展情况、国内专业设置与学位设置状况和发展情况、健康管理学与其相近二级学科关系、课程设置情况、社会对健康管理学科人才需求等方面,阐述设置健康管理学科硕士点已具备基础以及学科展望,论证健康管理学科建设重要性。

  • 标签: 健康管理学 二级学科 临床医学 学科建设 硕士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医学学科评估面临挑战,通过调研和访谈相关专家,结合实证,以我国医学学科发展现况和需求为基础,提出了包括设立分层、分类评估指标,增设学科发展理念指标,设立围绕培养过程的人才培养指标,设立适应国家需求科研与应用研究指标,设立医学人才可持续发展师资队伍评估指标,以及设立社会贡献评估指标的医学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构建思考和建议。

  • 标签: 医学 学科评估 评估体系 构建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