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敦煌变文集》是蒐辑敦煌出土汉文卷子中说唱故事类作品的总集性著作。为它作补充的,国内近来多有。如,周绍良先生在这方面贡献最大,在《敦煌变文论文录》中附录五篇,又据日本龙谷大学藏本校录出《悉达太子修道因缘》一篇。此外,潘重规先生《敦煌变文集新书》补入台湾藏本一篇。最近张锡厚同志又据苏联新发表材料补录一篇,这些都是可喜的成绩。他们都是从新公布的材料中校录出来的。查阅早已公布的北京《千字文》号,伦敦斯号,巴黎伯号等原卷或其缩微胶卷,进行爬梳剔抉的,也有人在。如,刘铭恕先生在《斯坦因劫经录》中录出若干条(但未明

  • 标签: 敦煌遗书 敦煌变文 道经 讲经文 敦煌卷子 台湾
  • 简介:<正>《敦煌变文集》中有一篇《茶酒论》,藏文中有一本《茶酒仙女》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篇名为什么如此雷同呢?它们的内容是否相近或相同呢?如果内容相近或相同,那么是否可以推断敦煌俗文学对藏族文学有过影响?是否可以推断早在北宋初年敦煌的汉文卷子在卫藏流传过?我带着这些问题,对汉文的《茶酒论》和藏文的《茶酒仙女》进行了仔佃的比较研究。

  • 标签: 藏文 敦煌变文 神话故事 北宋 汉族 藏族文学
  • 简介:敦煌研究院收藏有一口拉萨下密院金马年铜釜,釜内壁有藏文铭文。本文将对此铜釜上的铭文进行释读,并对铭文记载的人物进行考证,进而根据关键人物的事迹和铜釜藏历纪年,推定出铜釜的准确年代。

  • 标签: 敦煌研究院 甘丹寺铜釜
  • 简介:中古道教"三洞"学说的起源,长期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讨论的重大问题,然一直难以形成一致的认识.本文作者在对道教早期"三洞"资料进行系统清理的基础上,从较新的角度,讨论了道教"三洞经书"和"三乘"在东晋末年江南古灵宝经中的最初形态,以及在南北朝隋唐道教中的具体演变和发展,揭示了"三洞"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所贯穿的六朝隋唐道教宗派之间的渗透和整合.

  • 标签: 古灵宝经 三洞 三乘 上清派 判教 整合
  • 简介:《守望敦煌——甘肃书法展》8月12日上午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为开幕式剪彩。此次书法展于8月12日至1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除当代书法作品外,展览还将展出十分珍贵的汉简书法展品和敦煌写经展品。

  • 标签: 敦煌写经 书法展 开幕式 顾秀莲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甘肃
  • 简介:中正大学中文系、逢甲大学中文系、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及汉学研究中心于2001年11月2日至6日在中正大学、逢甲大学及汉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21世纪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收到了海峡两岸与英国、法国、日本及澳洲学者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内容涵盖了敦煌文献整理与研究、敦煌佛教、语言文字、历史、艺术等方面,本文就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做一扼要的综述.

  • 标签: 敦煌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 综述
  • 简介:“当代敦煌学者自选集”目前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陆续出版。这套丛书由郑炳林先生任主编,国内学者樊锦诗、荣新江、郝春文、柴剑虹、赵和平、郑阿财、罗世平、张涌泉、邓文宽、日本学者高田时雄、饿罗斯学者波波娃娃等先生任编委。

  • 标签: 日本学者 出版发行 自选集 敦煌 当代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简介:<正>Abhayakaragupta(ca.11-12thcentury)wasanoutstandingIndianpanditawhosethoughtstronglyimpactedTibetanBuddhism.Heiswidelyknownfromanumberofhiscompositions.Amongthetwenty-oneworksattributedtohimbytheDergeTanjur,nineteenareallocatedtotheTantrasection,onetothePrajfiaparamitasection,andtwototheMadhyamakasection.Ofthese,theMunimatalarfikara,intheMadhyamakasection,isoneofhismostimportant.TheMunimatalarfikaraissometimesregardedbyTibetanBuddhists,e.g.,Tsong

  • 标签: 梵文
  • 简介:“威约”亦见《焦氏易林》。《中孚之比》:“威约拘囚,为人所诬,皋陶平理,几得脱免。”《既济之旅》:“威约拘囚,为人所诬,皋陶平理,部械出牢,脱归家闾。”此“威约”与“拘囚”连用,联系《报任安》“在穽槛之中”、“幽于园墙之中”,不难发现,此词就是表示被剥夺人身自由之意。

  • 标签: 《报任安书》 《焦氏易林》 人身自由 皋陶 中孚
  • 简介:《上社公》不是刘道衡呈文的原件,而是刘道衡已经流落缅甸时期编辑诗文集时的文稿副本的传抄本,到沙元的文稿抄件已经是第四次抄本,早已不具有杜文秀大理政权帅府文献的价值,用现代语言说,就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材料,不能作为评论杜文秀大理政权外交政策的证据或依据。在刘道衡诗文集文稿末所抄录的“大元帅批”文,也看不出是否是“大元帅批”文的原貌。刘道衡呈送《上杜公》后,并没有移送帅府内阁审议,并对审议结果作出裁定。仅有杜文秀个人对他文章的评论,称之为“古文好手”,没有涉及他的献策内容,更谈不上是否采纳他的献议,刘道衡谋求出任大理政权派赴英缅专使的企图也落空。

  • 标签: 刘道衡 《上杜公书》 史实考证
  • 简介: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同时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正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评价的那样:“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问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的坚定信念、高尚品德、深厚修养,他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都与他勤奋好学,“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读书是密不可分的。周恩来与同行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读书经验。

  • 标签: 周恩来 同行 知识渊博 读书经验 中国共产党 美国记者
  • 简介:校勘古书,难在定是非。正如段玉裁《与诸同志论校之难》所说:'校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经韵楼集》卷十二)王安石有一个儿子名雱,附见于《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及许多别的,这是人所熟知的;还有一个儿子名旁,却不大为人所知,因此在不少书上被人改成了'雱'或其他别的字,造成了一大疑案。如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十《谈谑》中有一条记事:

  • 标签: 渑水燕谈录 校勘古书 《宋史》 理校法 王辟之 宋诗纪事
  • 简介:开元十一年(723)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门下,不仅是政事堂名称的改换,而且是唐代宰相制度和中枢体制的重大变化。中门下不是中书省和门下省两省的简称,而是宰相裁决政务的实体化的'相府'。中门下不仅有了以自己名义裁决政务的文书——堂帖与堂案,而且有了脱离于三省之外的独立的办事机构。所谓'五房'有可能是宋人对唐代制度的概括,但唐代中门下有下属的具体承办公务的'房'和'堂后官'则无疑义。

  • 标签: 中书门下 堂后官 门下省 堂案 主书 城门郎
  • 简介:本文分析了宁夏南部山区生态重建的现实背景,分析了宁夏南部山区近二十年来及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重建的政策支持、实际效果和需要进一步完善、调整的问题,介绍了近二十年来科研单位、政府机构在生态重建与反贫困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 标签: 宁夏 南部山区 生态重建
  • 简介:著书端为辟鸿蒙,一圣放言万圣空。自借石门开户牖,瑰奇浑灏健为雄。康长素世号南海圣人,权奇俶傥,自命帝王师,有揽辔澄清之志。引今文经学微言大义为助,托古改制,卒开戊戌变政之局,事败而寄迹海外,奔趋为劳,复立保皇会以有所营谋,后尝请缶庐代治'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印

  • 标签: 书绝句 绝句评 评康有为
  • 简介:1957年3月,国家高等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通知,根据国务院全国大学院系第二次调整,南通医学院迁往苏州,迁校后改名为“苏州医学院”。这一消息引起南通社会各界强烈的反响,尤其是党外各界人士对迁校持不同意见,认为南通医学院历史悠

  • 标签: 医学院 南通市 二次调整 高等教育 迁校 苏州
  • 简介:《六略》为宋郑樵所著《通志》'二十略'之一,是一部讲解汉字形体构造的开创性著作。由历史学家王树民点校,中华书局1995年出版的《通志二十略》,是该书目前唯一的点校本。由于《六略》讨论的是汉字的古形、古音、古义,整理点校的难度极大。鲁国尧先生在提及此书的校勘时,曾多次强调音韵学知识的重要性~①。笔者

  • 标签: 《广韵》 点校本 《集韵》 鲁国尧 王树民 《通志》
  • 简介:<正>清康熙、雍正时期陈元龙(1652—1736)编纂刻印的《格致镜原》,是一部清代比较突出的所谓格致的类书。“格致”就是研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也带有科学知识的意思。该书“凡例”中说:“每记一物,必究其原委。”所以叫作“镜原”。陈元龙在自序中明确地提出了他的宏伟志愿:“予尝阅罗颀《物原》、刘冯《事始》诸籍,皆可以资考稽。或略弗详,或缺未备。欲囊括万有,以成一。”即决心把清朝以前的古代典籍中有关科学知识的记载,分为30类:乾象、坤舆、身体、冠服、官室、饮食、布帛、舟车、朝制、珍宝、文具、武备、礼器、乐器、耕织器物、日用器物、居处器物、香奁器物、燕赏器物、玩戏器物、谷、蔬、木、草、花、果、鸟、兽、水族、昆虫。“核其出处,晰其名类”(自序)编纂成100卷110万字的《格致镜原》一

  • 标签: 引书 今注 日用器物 释名 屏风 世说新语
  • 简介:《孔子项讫相问》以论辩为特点,其相类似的形式可以追溯到战国时的《太子晋》,它们都采用的“五打三胜制”的论辩方式,相互论难辩说,都属于民间故事赋的范畴。

  • 标签: 《太子晋》《孔子项记相问书》 论辩 民间故事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