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期间检测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110例全麻患者资料,随机分组,观察组60例,监测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PETCO2变化;对照组50例,常规监测,分析观察组患者麻醉期间PaCO2、PETCO2指标变化及两组通气不足、呼吸暂停、导管移位等异常情况发现时间。结果:观察组60例全麻患者麻醉后,PETCO2指标趋于稳定,麻醉120min时,PaCO2指标达到峰值,与麻醉前指标对比存在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通气不足发现时间(3.08±0.62)s、呼吸暂停发现时间(1.62±0.71)s、导管移位发现时间(5.77±1.08)s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0.5-1h内,拔管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期间,监测PETCO2指标可尽早发现通气不足、呼吸暂停、导管移位等异常变化,灵敏度高,还可缩短患者术后拔管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具备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在我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本科实习生的临床带教,分析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在2021年3月1日到2021年3月14日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进行实习的本科生13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的比例分为研究组和传统组两组,每组66名本科实习生。传统组实习生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研究组实习生按照临床路径教学法教学,对两组实习生的考试成绩和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实习生考核成绩较佳,传统组与之相比,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病例分析成绩均低于研究组;研究组实习生对教学满意度较高,传统组与之相比,教学满意度低于研究组,以上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改良足跟部减压垫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于,择期行单侧下肢石膏外托固定术患者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含树脂石膏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改良足跟部减压垫护理。两组均连续干预2周,对比两组皮肤状况、局部疼痛程度、舒适度、生活质量及压疮发生率。结果 两组干预8周后皮肤状况评分、VA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舒适度评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表(SF-36)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8周后皮肤状况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0.95±0.26)分vs(1.62±0.41)分,(1.11±0.21)分vs(2.15±0.32)分],舒适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81.15±2.25)分vs(70.59±4.16)分,[(87.65±9.98)分vs(63.65±9.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压疮发生率为1.00%(1/100),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8.00%(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折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改良足跟部减压垫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皮肤状况,减轻疼痛程度,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面对患有中耳炎的患病人群,对他们的症状与治疗的具体方式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时间在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选取我院患有中耳炎的120名患病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60例患病人员,将其列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的患病人员患有的中耳炎为分泌性质的,观察组的患病人员患有的中耳炎分别是急性化脓性质和胆脂瘤型的,对比两组患病人员的具体情况。结果:对比两组患病人员的具体情况能够发现常规组的患病人员会出现听力下降、耳痛等相关情况,观察组的患病人员会出现耳痛、外耳道有脓性液体、听力下降和耳内在显微镜下行鼓室成形术等相关情况,并且根据对比能够发现两组患病人群的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对比能够发现每种类型的患病人员都会有不同的患病特征,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会出现耳痛和听力下降等情况,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容易延误成慢性中耳炎,严重影响患病人员的生活质量,所以要观察好患病人员的临床症状,正确判断出患病人员中耳炎的具体类型,并且根据具体病症进行对症下药,让患病人员能够更好的生活。
简介:摘要传统SPECT受限于设备性能及重建算法,不能进行定量分析。随着SPECT设备的进步、SPECT/CT的出现及重建算法的进步,SPECT可以像PET一样进行定量研究。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为运用定量SPECT技术进行临床诊断以及指导和评估放射性核素治疗。该文主要综述了SPECT定量技术的发展、SPECT定量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核素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目前该技术的局限性和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老年感染因素的临床观察。方法:在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20例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感染发生影响因素。结果:本组发生肺部感染的95例呼吸内科患者中,胃肠道感染率4.00%,下呼吸道感染率40.00%,上呼吸道感染率16.00%,泌尿系统感染率8.00%,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32.00%,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呼吸道与上呼吸道。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与未感染患者之间的合并基础疾病、吸烟史、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存在显著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时间较长、呼吸系统功能降低、抗生素种类应用过多属于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呼吸内科所收治的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感染发生风险较高,而感染的发生可受到患者基础病症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治疗中需要加强对相关因素的控制,防控感染的发生进而提升治疗期间患者安全性。
简介:摘要人类视网膜黄斑区富含黄斑色素(macular pigment,MP),MP对视网膜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且与人类视功能密切相关。MP水平可通过黄斑色素光学密度(macular pigment optical density,MPOD)来评估。研究表明,MP的减少或缺失对多种眼科疾病(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MPOD的测量在相关全身疾病(如Sjögren-Larsson综合征)的诊断、管理和治疗中同样发挥作用。(国际眼科纵览,2021, 45:61-66)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23例肝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肝细胞腺瘤患者中,女15例,发病年龄21~60岁。肿瘤直径2.5~15 cm。15例患者无临床症状。20例(87%)为单发病灶,3例(13%)为多发病灶。增强CT及增强MRI扫描多提示病灶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去强化。23例肝细胞腺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均获得病理证实。1例部分区域发生癌变。术前16例未获得正确诊断,误诊率高达69.6%。术后20例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3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肝细胞腺瘤临床少见,易误诊。MRI扫描较具价值;肝细胞腺瘤虽为良性疾病,但有恶变的倾向,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