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焦虑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护理满意度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80.56%、86.1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46.25±6.12)显著低于对照组(52.82±7.2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改善焦虑症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63例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患儿设为实验组,其中单纯型肾病组患儿32例,肾炎型肾病组患儿31例,选择同期健康小儿30例设为对照组,均进行血清样本中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的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间的血清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阳性检出率也无显著差异(p>0.05)。单纯型肾病组和肾炎型肾病组患儿间的血清脂蛋白(a)和高敏C反应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2.5%、61.3%)和(59.4%、64.5%),联合两项指标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3%和90.3%,与单项检测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脂蛋白(a)对于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水平变化结合观察,有利于提高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早期血液净化联合主动脉球囊反博治疗暴发性心肌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2016年于我科救治的20例暴发性心肌病患者,采取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血液灌流以及血浆置换并联合主动脉球囊反博术进行治疗,对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各项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HR、R、MAP、CI、Lac、等各项指标发现,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早期进行床旁血液净化联合主动脉球囊反博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提升心排量、降低心肌氧耗(P<0.05)。结论能明显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提升心排量、降低心肌氧耗、减少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改善内环境状态、保护全身重要脏器功能,缩短ICU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心脏超声临床判断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3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同时选取本院同时间的3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将两组患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检查E/A、室间隔/左室后壁方面的对比差异不大(P>0.05);但两组患者是在左室舒张末期的内径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的左房内径长于对照组的,且差异在统计学的范围之内(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可有助于观察患者的生理情况和心脏结构上的变化,有着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射频消融术,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给予精心护理。结果8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成功率1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术后舒适度评分(102.2±6.3)分。结论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制定完善的护理计划,预见性处理各种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术后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50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随机分成两组后针对常规组25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25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女童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护理后的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率、护理依从性、儿童行为量表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十分显著,能改善女童日常生活过程中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提高了女童的生活质量,有效抑制了女童第二性征的发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原发性高血压中采取杞菊地黄丸和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数据统计依据硬币法将2016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本社区诊治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将西药常规治疗纳入参照组,将杞菊地黄丸和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治疗纳入实验组,分析对比参照组和实验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参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合计值低于实验组指标,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计算的显著意义。参照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舒张压、收缩压高于实验组指标,P<0.05,统计学存在组间计算的显著意义。结论将杞菊地黄丸和天麻钩藤饮加减联合治疗应用在原发性高血压中可有效控制血压,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10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消炎、止痛等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消失时间、溃疡黏膜愈合时间、治疗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5)。结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清心泻火,通腑泄热,从根本上消除病因病机,促进症状及体征的快速消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采用胸腰骶支具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择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胸腰骶支具进行治疗,将患者治疗前后Cobb角的变化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Cobb角10°~19°总有效100%;Cobb角20°~29°总有效82.00%;Cobb角30°~40°总有效40.00%;经对比,发现Cobb角10°~19°治疗效果明显高于Cobb角30°~40°,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采用胸腰骶支具治疗能够产生良好治疗效果,特别是针对于轻度、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疗效更为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茵性阴道炎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2月—2017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46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78例)、对照组(368例),向对照组提供达克宁栓治疗,以此为基础,对治疗组加用氟康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临床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4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体征(疼痛、白带增多、涂片结果阳性、黏膜充血等)改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通过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利于改善患者临床体征,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90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采用胺碘酮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后的左房前后径。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9,12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9个月后,对照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治疗组(P<0.05)。结论胺碘酮与替米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疗效确切,副作用较小,可有效控制左心房扩大,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视力水平、眼压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联合治疗效果理想,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实施耳后注射甲基波尼松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低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84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波尼松龙治疗,研究组则应用耳后注射甲基波尼松龙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平均听阈值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平均听阈值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耳后注射甲基波尼松龙对低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予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小儿内分泌科诊治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34例性早熟患儿作为观察组,3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对两组儿童的自发性黄体生成素以及自发性卵泡刺激素进行检测。对两组儿童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自发性黄体生成素以及自发性卵泡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夜间升高更明显,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性早熟诊断过程中对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检测的诊断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和实际意义。使用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对儿童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