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经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瘘的病例资料,其中1例以活动后气促为主要症状,另1例以间断咯血为主要症状,2例患者保守治疗后症状迁延不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均获得痊愈,且随访至今症状未见复发。血管内栓塞治疗肺动静脉疗效确切、创伤小,可作为肺动静脉瘘首选治疗方式,但其远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B 超引导下动静脉穿刺与普通动静脉穿刺的效果并进行对比。 方法: 选取 2017 年 5 月至 2018 年 11 月时间段至我院进行动静脉穿刺的 150 例患者作 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 。以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普通组( 75 例,采取普通 动静脉穿刺方式置管 )和 B 超组( 75 例, B 超引导下动静脉穿刺方式置管 )。对比两组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及总穿刺成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 结果: B 超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 P < 0.05 ) 。 B 超组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97.33% 、总穿刺成功率 100% 明显高于普通组 69.33% 、 86.67% ( P < 0.05 )。 B 超组并发症发生率 5.34 % 明显高于普通组 22.66 % ( P < 0.05 ) 。 结论: 与普通动静脉穿刺相比, B 超引导下动静脉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更高,穿刺用时更短,血肿、动静脉血栓、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建议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AVF)在新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从2022年5月到2023年1月,我中心抽取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将钢针穿刺与动静脉内瘘留置针穿刺后成功率、漏血率、穿刺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与钢针穿刺方法相比,应用动静脉内瘘留置针穿刺后的有关参数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留置针应用于新动静脉内瘘中,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穿刺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动静脉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肺动脉瘘影像学表现的认识及CT增强检查特征性征象对定性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我院5例单发及1例多发肺动脉瘘在透视下、X光片、双层螺旋CT平扫、增强三期扫描及三维重建的影像学表现,总结肺动静脉瘘特征性征象。结果6例患者10处病灶,其中6处在透视下及X光片上呈单个结节状,4处边缘可见带状影;4处呈团片状,CT显示病灶范围清晰,6处呈结节状,4处呈网格状,均可显示1条及多条粗大血管影与肺门区血管相连,三维重建显示更为直观,10处病灶增强后均可见明显强化,且强化时相与肺动脉一致,6处病灶增强后较主动脉提前强化。结论肺动静脉瘘在CT增强扫描上有特征性表现,对肺动静脉瘘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动静脉瘘(PAVF)相关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梳理PAVF相关性脑梗死的诊疗流程。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6例PAVF相关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磁共振成像、脑血管影像、反常性栓塞风险(RoPE)评分、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cTCD)、增强经食道超声心动图(cTEE)、胸部CT和肺血管成像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对PAVF患者行介入栓塞或药物保守治疗,随访1.5~5.5年。结果入组6例患者均为中青年患者,男女比例1∶2,RoPE评分6~7分。1例为首发脑卒中,5例为复发性脑卒中。前后循环均可累及。2例为肯定的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HT)合并PAVF,2例为可疑的HHT合并PAVF,2例为散发型PAVF。6例患者cTCD均呈Ⅳ级的大量右向左分流,cTEE表现为延迟的左心房大量气泡影,其中1例合并卵圆孔未闭(PFO)。6例患者均经肺部CT增强确诊,3例PAVF病灶位于左下肺,其余3例病灶分别位于左上肺、右下肺、右中肺,均为单纯型PAVF。对5例患者行经导管介入栓塞治疗,术后行cTCD复查右向左分流,结果4例阴性,1例合并PFO者术后仍有少量潜在分流。另外1例患者选择抗血小板药物保守治疗。对全部患者随访1.5~5.5年,均未再复发脑卒中。结论PAVF相关性脑梗死患者再发脑梗死的风险很高,颅脑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对于RoPE评分≥6分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应行cTCD筛查右向左分流,对阳性者进一步行cTEE筛查心内/心外分流,提示心外分流并疑诊PAVF者,需行肺部增强CT确诊。对确诊为PAVF者可选经导管栓塞或手术切除,并用cTCD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