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beancomputedtomography,CBCT)测量技术在种植牙术前指导设计和术后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本组病例选取我们诊所1年来的种植牙患者,所有入组患者均在种植牙术前行CBCT,指导术前设计,调整种植计划,术后复查CBCT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通过本组32例患者术前、术后CT扫描及三维图像重建,能清晰地显示出种植靶区颌骨及邻近组织解剖结构的详细信息,为种植体直径、长度等的选择提供了准确的依据,所有病例均无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CBCT可有效辅助完成种植牙术前设计及术后评估,提高了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引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的类型、分布及相应的耐药性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呼吸道出现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痰液细菌培养物阳性样本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分布位置与相应的耐药性情况。结果(1)120例样本中总计分离得到156种致病性菌群,以革兰氏阴性菌的种类最多,有118种约占整体的75.64%;其中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与克雷伯氏菌三类各占35.2%、24.3%与7.2%;而革兰氏阳性菌只占16.67%左右;(2)革兰氏阴性菌对于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与舒巴坦药物的耐受比率在0.0%~30.0%范围内,但是对氨苄青霉素的耐受比率均超过70%,部分达到完全耐受。结论作为呼吸科呼吸道引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的革兰氏阴性菌,其耐受程度高,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有针对地加强检测以及规范合理地应用抗菌药。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参与研究,将其中100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视为反复组,将100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视为急性组,对两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有效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反复组疾病诱因中有明确接触史率高于急性组,有明确受凉史率低于急性组;致病原因中反复组维生素A缺乏、免疫抑制剂长时间应用、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率均高于急性组;反复组鼻塞流涕发生率低于急性组;反复组门诊治愈率为74%,急性组治愈率为94%。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缺乏特异性的临床特点,同时临床治愈率不高,因此应该加强重视,探讨综合治疗方法,以保证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对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卫生所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68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研究组的患者进行静脉用药来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结果对照组患者症状缓解的时间明显晚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费用明显低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效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及不良反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用药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缓解效果较好,但治疗疾病的花费高,临床上应当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358例,回顾性分析医生为其开具的药物处方。结果全部抗菌药物处方中,单联用药的比例为77.12%,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的比例22.88%;静脉注射给药途径的比例为84.95%,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比例15.05%,以上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菌素类药物具有最高的使用率,其次分别为青霉素类药物与大环内酯类药物。结论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与具体治疗方案进行合理选择,避免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过程进行进一步规范。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至儿童慢性咳嗽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在2014年期间内来院接受治疗的36例儿童慢性咳嗽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儿童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均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所至,通过全面的临床检查分析,对其中28例患者采用口服药物、鼻腔冲洗、鼻喷糖皮质激素等来进行治疗,剩下的患者在治疗无效之后还采用了静脉输液及腺样体切除术。结果接受治疗的患者中,有30例患者非常有效,剩下的患者也基本痊愈。讨论对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导致的儿童慢性咳嗽应通过全面的临床检查分析,根据上气道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才能够更好的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引起的儿童慢性咳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洛芬混悬液的退热效果。方法选择有高热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布洛芬混悬液(66例)和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54例)治疗,记录首次给药后0.5、1.0、1.5、2.0、3.0、4.0、5.0和6.0h的体温变化。结果布洛芬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体温降低1.5℃所需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0±78)min、(119±82)min,比例分别为84.9%和85.1%(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10±76)min、(124±78)min(P>0.05),比例分别为85.5%和70.2%(P<0.05)。结论布洛芬退热疗效优于对乙酰氨基酚。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以78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为研究目标,以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护理前后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较对照组相比,护理组的临床效果较好,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护理组较好P<0.05。结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对患者影响较大,给予针对性护理并实施预防措施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近年来,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而获得性CMV感染大多数无症状或一般症状轻,但在免疫功能低下时,感染CMV时可引起全身播散性CMV感染,有导致患儿死亡或致残的危险性。人是HCMN(hurrmancytomegalovirus,HCMV)的唯一宿主,儿童是人巨细胞病毒原发感染的主要易感人群,近几年来,关于CMV感染与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关系已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CMV的检测,探讨CMV相关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