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在提高免疫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的应用效果。通过对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间本院的160例免疫检验样本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制定标准操作流程、加强仪器维护和校准、优化样本采集和处理流程等,我们对控制前后的检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实施质量控制后,免疫检验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本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途径,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并加强免疫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工作,以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超声科室质量控制与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在本院超声科室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查流程,观察组在常规流程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性、检查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评估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检查结果准确性、检查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检查错误率降低了20%,平均检查时间缩短了15%,患者满意度提高了10%。结论:实施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医院超声科室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效率,增强患者满意度。建议医院超声科室应持续优化质控流程,加强人员培训,并定期评估质控措施的效果,以确保超声检查的质量和安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针对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院感质控管理的应用效果,评价护理质量。方法 以2023年1月-2023年12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管理方法进行分组,将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期间拟为参照组(2023年1-6月),将开展院感质控管理期间拟为研究组(2023年7-12月),观察管理效果,对比护理质量评分及对器械处理的合格率各项研究数据。结果 两组数据显示,护理质量评分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对器械处理合格率对比,研究组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存在差异性,且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院感质控管理的应用效果佳,可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增强器械处理合格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高的影响因素及措施。方法:研究期2023年1月-2024年1月,选择50例检验科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研究,共计50份,对其进行临床医学检验,观察血压样本的合格率,并分析临床医学检验期间质量控制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在50份血液样本中,共检出2份不合格样本,48份合格样本,样本合格率96.00%;依据合格样本、不合格样本的实际资料,发现医务人员操作不当、采血部位、采血量、离心次数、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用量等均可能成为临床医学检验中质量控制提升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提升的因素较多,如患者因素、医务人员因素等;以此,需医院相关部门进行重视,把控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标准,提升临床检验的有效性、准确性。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计划变革理论的护理安全核查单在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床旁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护理安全核查单,应用计划变革理论,按“解冻-变革-再冻结”阶段,推进格式化护理安全核查单在交接班中的应用。2019年1月~4月为改革前阶段,采用传统交接班;2019年5月1日至12月1日为改革阶段,采用格式化的护理安全核查表,比较改革前后护理交接班合格率、护士在变革期间进行护理安全核查的执行依从率以及护士使用结构化安全核查单的满意度。结果 改进后床旁交接班合格率为85.3%,高于改进前的7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138,P<0.05),且未发生一例因交接班核查不到位而造成的不良事件;变革期间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核查的执行依从率维持在96.05%~98.74%;护士对使用格式化的安全核查单的整体满意度为100%。结论 基于计划变革理论的护理安全核查单在NICU临床实践中能规范交接班内容,促进护士注重安全核查,规避护理风险,提升交班质量,保障患儿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一种针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需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组选取病例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传统的单纯小梁切除术,实验组同时行角膜基质透镜移植,统计分析2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眼压情况,以及裂隙灯下滤过泡形态。结果:在行小梁切除术后,1个月眼压平均值:实验组 12.85mmHg <对照组16.43mmHg;3个月眼压平均值:实验组12.98mmHg <对照组17.12mmHg;6 个月眼压平均值:实验组13.33mmHg <对照组18.03mmHg 。实验组眼压值更低,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 1、3、6 个月分别证明裂隙灯下功能滤过泡形成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角膜基质透镜时,术后眼压更低。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联合角膜基质透镜移植获得更好的术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