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成年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配戴固定的前伸下颌矫治器,对照组不配戴矫治器.分别于下颌前伸3、7、14、28d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取大鼠左右侧的翼外肌,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成年大鼠翼外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在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内,下颌前伸3d时,部分肌丝溶解断裂;下颌前伸7d和14d时,肌丝方向紊乱,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28d时,局部仍可见肌丝方向紊乱和肌小节宽度不规则.下颌前伸3、7、14d时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肌膜下及肌丝间线粒体增多,形态改变.下颌前伸28d时,线粒体数量和形态基本正常.下颌前伸14d时,在实验组大鼠翼外肌细胞内,终板内的神经递质较多.结论成年大鼠下颌功能性前伸后翼外肌细胞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简介: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VEGFR)在兔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TMJ)结构紊乱(internalderangement,ID)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兔右侧TMJ设为建模组,左侧TMJ作为对照组;分别在第1、2、3、4周全麻下获取关节滑膜组织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VEGFR—1、VEGFR-2、VEGFR-33种受体的mRNA表达,用GAPDH内参标准化VEGFRmRNA的相对表达值,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t检验.比较2组相对表达值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周和第4周,建模组VEGFR-2亚型的相对表达值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VEGFR-1和VEGFR-3亚型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2、3周建模组的VEGFR-1、VEGFR-2和VEGFR-33种亚型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VEGFR-2在TMJID及囊内黏连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特异性阻断受体、抑制黏连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简介: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牙槽骨结构及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4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骨碎补总黄酮组。采用摘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构建牙槽骨骨质疏松模型。给药12周后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浓度,取大鼠牙槽骨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和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槽骨呈骨质疏松样改变,血清骨代谢指标表现为骨高转换。与模型组比较,骨碎补总黄酮可显著改善牙槽骨结构,增加牙槽骨骨小梁面积百分率(P〈0.05)及骨小梁厚度,减小骨小梁间距(P〈0.05)。血清骨代谢指标表现为血钙上升(P〈0.05),碱性磷酸酶水平降低(P〈0.05)。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抑制去卵巢大鼠牙槽骨结构破坏,减缓牙槽骨骨量丢失,改善骨代谢,对牙槽骨骨质疏松具有防治作用。
简介:目的评价种植体支抗后牵引上颌骨对颅颌面的矫形作用。方法生长发育期恒河猴4只,3只用于研究(1只牵引1.5月、2只牵引3月),1只作为对照;采用颧骨微钛板种植体支抗后牵引上颌骨,铸造固位夹板粘接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乳磨牙及切牙上,牵引力值每侧1.47N(150克),方向与(牙合)平面平行;对实验前后X线头影测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动物A点后移,1.5月组1mm,3月组平均2.5mm;SNA减小,1.5月组1°,3月组平均3.5°。1.5月组前牙覆盖减小3.5mm,其中骨效应大于牙齿效应(2.5:1);磨牙关系改变为3mm,骨效应大于牙齿效应(5:1);上颌效应大于下颌效应(2.5:1)。3月组平均前牙覆盖减小6.25mm,其中骨效应大于牙齿效应(1.8:1);磨牙关系改变为5mm,骨效应大于牙齿效应(4:1);上颌的作用大于下颌(5.7:1)。结论颧骨微钛板种植体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抗后牵引上颌骨,不仅抑制上颌骨向前生长,而且使上颌骨向远中移动,同时伴有逆时针方向的旋转。
简介:目的:研究电解液不同Ca、P浓度对纯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结构和特性的影响。方法:根据电解液中Ca、P浓度的不同,将纯钛试件分成A、B和C共3组,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制备纯钛表面氧化膜,D组作对照组。使用扫描电镜(SEM)检测氧化膜的表面及横断面形貌,用X射线能谱仪(EDS)检测氧化膜的元素成分,用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氧化膜的晶相结构。结果:微弧氧化处理后,钛表面形成微孔结构的氧化膜。A组膜层厚度为5μm,B和C组膜层厚度为10μm。高Ca、P浓度组微弧氧化膜的Ca、P含量高于低Ca、P浓度组(P〈0.05、P〈0.01)。微弧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金红石、锐钛矿和羟基磷灰石。结论: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纯钛表面形成含羟基磷灰石的多孔氧化膜,氧化膜的Ca、P含量与电解液的Ca、P含量有关。
简介:目的:颈动脉三角区肿瘤的准确诊断及明确肿瘤与颈动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探索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MSCTA)后处理技术对颈动脉体瘤及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以及明确肿瘤与颈动脉关系的价值。方法:分析收治的19例颈动脉三角区神经鞘瘤和4例颈动脉体瘤的MSCTA影像学资料,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均能提供高分辨率、立体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准确显示肿瘤实质情况及其与颈动脉的位置关系。MPR能提供神经鞘瘤瘤体精确的影像,但与血管的关系显示较差;MIP和VR则能直观地显示颈动脉影像及其移位情况。MPR和MIP能从不同观察面显示颈动脉体瘤的实质情况,同时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VR是颈动脉体瘤最佳的成像方式,能提供精确的瘤体与动脉的关系,如瘤体包膜与血管外膜的关系等。联合应用MPR、MIP和VR技术,能提供敏感精确的影像。结论:MSCTA后处理技术能为神经鞘瘤及颈动脉体瘤提供高质量的诊断信息,有效鉴别肿瘤;同时其能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三维关系,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简介: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对大鼠长骨生长的结构指标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食物诱导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取建模成功的2型糖尿病GK大鼠与对照组Wistar大鼠各8只,显微CT扫描检测胫骨形态计量分析;常规培养股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和CCK-8试验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活性;成骨分化诱导后应用碱性磷酸酶染色试验和qRT-PCR检测成骨分化活性,应用qRT-PCR检测促炎因子和凋亡因子的表达。结果:高脂食物诱导构建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均成功。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胫骨长度减少、结构模型参数增加(P<0.05),骨小梁矿物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间距及骨体积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和成骨分化能力降低,凋亡活性增高,促炎因子IL-1β、IL-6、TNF-α与凋亡因子caspase-3、caspase-8mRNA表达增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短期内对大鼠长骨结构的生长无骨质疏松样改变;2型糖尿病抑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及成骨分化能力,促进凋亡活性,抑制骨形成代谢活动。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种植体颈部螺纹结构,以及Von-Mises应力和应变分布情况,为种植体结构设计提供生物力学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通过运用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设计建立颈部有螺纹和无螺纹三维种植体模型,利用CT扫描数据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牙齿咬合面与上颌骨长轴面形成的倾角为45。,沿此方向施加120N的力作用在牙冠顶部,以模拟实际咬合状态受力。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即刻负荷(即骨一种植体之间摩擦系数0.3)和骨愈合后期(即骨一种植体之间为绑定接触)两种加载情况下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之间Von-Mises应力和应变峰值大小及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即刻负荷的条件下,Von-Mises应力、应变在颈部光滑的种植体与皮质骨之间分布均匀,峰值分别为28.654MPa、0.01334mm;而颈部有螺纹种植体与皮质骨之间的Von-Mises应力、应变峰值分别为52.630MPa、0.015864mm。在骨愈合后期,颈部光滑的种植体,在相同咬合力作用下,皮质骨Von-Mises应力、应变峰值分别为36.975MPa、0.010272mm;而具有颈部螺纹设计的种植体所引起的Von-Mises应力、应变峰值分别为35.857MPa、0.010234mm。在骨愈合后期,增加种植体颈部的螺纹设计使得皮质骨所受Von-Mises应力减小1.118MPa、应变峰值也有减小的趋势。结论:即刻负载种植时,增加种植体颈部螺纹结构,在种植体一骨愈合后期,颈部的微螺纹结构可使种植体一骨接触界面的Von-Mises应力和应变峰值有所减小,并且有效改善了接触界面的应力分布状况,有助于其长期稳定性及种植成功率的提高。
简介:目的探讨犬牙槽骨牵张成骨(alveolardistractionosteogenesis,ADO)牵张区新骨生长和改建的规律,为ADO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成年杂种犬12只,拔除双侧下颌前磨牙,建立萎缩下颌牙槽骨动物模型。3个月后随机选择一侧萎缩下颌骨行牙槽骨切开术,植入2枚骨内型垂直向牙槽骨牵张器,经过7d的间歇期,以每天1次,每次1mm的频率进行垂直向增高,连续5d。在固定期的第4、8和12周各处死4只犬并取材,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联用仪观察牵张区新骨超微结构和测定其Ca、P元素含量。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牵张区新骨不断钙化的过程,0~4周为新骨形成早期,〉4~8周为中期,〉8~12周为后期;X-射线能谱分析显示了牵张区骨成熟的过程,Ca、P含量逐渐增高,12周时和宿主骨含量相当。结论在牙槽骨牵张成骨的固定期,新骨逐渐形成并改建,至12周时成熟。
简介:目的:评价经下颌切迹入路的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FNAC)在面侧深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针穿吸方法,对40例面侧深部肿物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男24例,女16例;年龄3~75岁,平均年龄43.28岁。将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或随访资料进行比较,计算FNAC诊断准确率及在区别肿瘤与非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上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FNAC诊断准确率为80.00%;诊断肿瘤与非肿瘤的敏感度为80.77%,特异度为100.00%,5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19.23%,假阳性率为0;诊断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8.00%。3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20.00%,3例患者为假阳性,假阳性率为12.00%。结论:FNAC是一种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的诊断方法,在不易做切除及切取活检的面侧深部肿物的定性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准确区别肿瘤与非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