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糖尿病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残废的主要原因。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增多,糖尿病足病人逐年增多,治疗费用高,且影响生活质量,严重危及生命。糖尿病足轻者为足部皮肤发凉、苍白或紫褐色,水泡、血泡或浅溃疡,重者为较深溃疡、有脓性分泌物,肌腱及骨质破坏,或灶性干性坏疽。糖尿病足在综合治疗上分三个阶段:基础治疗阶段、去腐阶段、生肌阶段。生肌阶段为治疗最后阶段,表现为:经过基础治疗、清创去腐两个阶段之后,循环与微循环障碍得到明显改善,感染及糖尿病得到控制,相关并发症得到基本纠正,坏死组织逐渐清除,分泌物明显减少,新生肉芽组织开始生长。2004至2007年,我科对糖尿病足患者在生肌阶段局部使用金因肽、654-2取得较好效果,促进了创面愈合。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铁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在上海40岁以上社区居民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高分辨率超声检查以及血清铁、血脂、胰岛素、空腹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Y)2h血糖(2hPG)、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检测,对其中数据完整的2120名居民进行分析。分别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血清铁离子浓度与NAFLD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铁与NAFLD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NAFLD的患病率为27.4%。从血清铁离子浓度第1四分位组到第4四分位组,NAFLD患病率呈增高趋势,分别为20.8%、29.2%、28.4%、31.2%(组间趋势P=-0.0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血清铁离子浓度第1四分位组(≤14.3μmol/L)相比,第2四分位组(14.4~17.8μmol/L)、第3四分位组(17.9-21.9μmol/L)及第4四分位组(〉21.9μmol/L)NAFLD的患病风险比值比(OR)分别是1.57[95%可信区间(cI):1.19—2.08]、1.51(95%CI:1.14—2.00)、1.72(95%CI:1.30~2.28)(趋势P=0.0005),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脂代谢指标、空腹血糖对数值(1gFPG)等相关混杂因素后,3组NAFLD患病风险OR分别是1.31(95%CI0.91-1.89)、1.44f95%CI0.99-2.09)、1.48(95%CI1.01~2.19)(趋势P=0.0274)。结论:上海社区40岁以上人群中,高浓度血清铁离子与NAFLD的患病风险显著相关。
简介:目的筛查早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hypercholesterolemia,FH)发病率,FH各分型的临床特点,以及降脂治疗对FH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1107例因首次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早早发心肌梗死的年龄标准定义为≤35岁。采用荷兰临床脂质网络标准进行FH分型。冠状动脉病变通过Gensini评分评估。结果无论是否经过降脂治疗,肯定的/很可能的FH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否认的FH组(P<0.001)。在肯定的/很可能的FH组中,FH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P<0.05)。与否认的FH组比较,肯定的/很可能的FH组年龄更小,接受降脂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及极高危的比例更高,Gensini评分更高(P均<0.05)。在肯定的/很可能的FH组中,降脂药物治疗组的Gensini评分显著低于非降脂治疗组(P<0.05)。结论在早早发心肌梗死患者中肯定的/很可能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者比例更高。尽早开始降脂治疗,无论是否达标,均可减轻冠脉病变。
简介: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与胆总管结石、胰腺炎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1年至2006年行ERCP检查的462例患者资料,分析JPD与胆总管结石、胰腺炎发生的关系。结果总的JPD检出率为27.5%(127例),JPD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从〈50岁的4.6%(4/87)到〉80岁的56.4%(22/39,P〈0.05)。JPD患者中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为74%(94/127);JPD直径〉1.0cm者,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为79.6%(82/103),明显高于JPD直径≤1.0cm者的50.0%(12/24,P〈0.01),但JPD数量与结石发生无明显相关性。不伴胆总管结石的JPD患者胆总管直径为(1.47±0.54)cm,显著大于不伴胆总管结石的无JPD患者的(1.20±0.54)cm(P〈0.05)。JPD患者胰腺炎发生率为8.66%,明显高于无JPD患者的3.58%,但JPD与ERCP术后胰腺炎无相关性。结论JPD可能是胆总管结石及胰腺炎发生的因素之一。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thyroidnodule,TN)患者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antibody,TgAb)与各类甲状腺癌(thyroidcancer,TC)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TN良恶性的确定依据术后甲状腺组织常规病理活检,血清TgAb的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二科行手术的1257例TN患者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使用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χ^2检验等分析血清TgAb阳性者及阴性者,TN的良性率及恶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分析的1257例,TgAb阳性者196例,其中术后组织病理发现良性结节者94例,恶性结节者102例,良性率47.96%,恶性率52.04%;TgAb阴性者1061例,其中术后组织病理发现良性结节者654例,恶性结节者407例,良性率61.64%,恶性率38.36%。对于PTC组,χ^2=23.1019,P<0.01,OR=1.7218,OR的95%CI为(1.3829,2.3754);对于滤泡癌(follicularthyroidcarcinoma,FTC)组,连续校正的χ^2=0.2875,P>0.01;对于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组,P样本观察值=0.0423,P=0.0489>0.01。结论在TN患者中,检出血清TgAb阳性者患PTC的可能性大于血清TgAb阴性者,其患滤泡癌及髓样癌的风险并未检测出大于血清TgAb阴性者。
简介:目的通过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水平的检测,分析其与心功能及心电图表现的相关性,并观察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的治疗作用。方法6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β1受体自身抗体水平,据此分为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组(β1阳性组)30例和β1受体自身抗体阴性组(β1阴性组)35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进行心功能检测,常规12导心电图测量QTcd值。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治疗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随访半年。结果(1)治疗前β1阳性组左室舒张末径显著大于β1阴性组[(66.01±5.47)vs(63.07±5.64)mm;P〈0.05)],左室收缩末径大于β1阴性组[(54.24±8.43)vs(50.72±6.12)mm;P=0.052)],左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β1阴性组[(32.16±9.00)vs(36.64±8.20)%;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提高(P〈0.01)。β1阳性组左室舒张末径、收缩末径和左室射血分数与β1阴性组无差异(P〉0.05)。(2)治疗前β1阳性组心率显著高于β1阴性组[(94±14)vs(87±16)次/min;P〈0.05)],β1阳性组QTcd值显著大于β1阴性组[(71.14±34)vs(58.33±14)ms;P〈0.05)],治疗后两组心率及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1),β1阳性组QTcd值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β1阳性组心率和QTcd值与β1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者心功能较差且QTcd值长,β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减小QT离散度,提示β1受体自身抗体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阳性者可能临床预后差。
简介:近20年来,伴随全球性的工业化、都市化和生活现代化,糖尿病的患病率正急剧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2000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为1.5亿.且每年正以6%的速度递增.估计到2025年将达到3亿之众。我国目前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9240万.居世界首位.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医疗总费用每年超过300亿元.占医疗卫生总费用的8%以上。糖尿病因其危害大、难治愈、费用高等特点,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健康的社会性问题.是我国第四大致死原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同样在我国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近年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及其治疗药物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此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简介:过去几十年以来,AP的诊治取得了巨大进展,其病死率已经大为下降。目前AP患者总的病死率为5%。其中MAP病死率不足1%,且极少发生并发症;而SAP病死率高达10%~15%^[1]。SAP的临床过程主要分两个阶段,初期是血管活性和毒性反应期,许多人都能度过这一阶段,在初期病死的患者多是由于SIRS和MOF。后期的危险主要是胰腺坏死组织感染。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在SAP后期胰腺感染是影响其病死率的主要危险因素^[2]。如何避免感染发生从而降低病死率在临床实践中显得十分重要,人们将目光集中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尽管如此,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仍是目前关于SAP治疗争论的焦点之一。
简介: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城市,乳腺癌亦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随着早期检测技术及更有效的辅助治疗及靶向治疗的进步,许多国家乳腺癌的死亡率已明显下降。然而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传统治疗方法,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乳腺癌复发、转移和治疗耐药等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乳腺癌中存在有干细胞特性的一组亚群,即乳腺癌干细胞。由于乳腺癌干细胞对传统治疗抵抗,即使经过有效的治疗,患者仍易出现复发和转移。只有传统治疗联合针对这一特殊亚群的靶向治疗,才有可能根除肿瘤,避免复发,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又名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synthesisinhibitoryfactor。CSIF)、B细胞衍生的T细胞生长因子(Bcell-derivedTcellgrowthfactor.B-TCGF)等,最初于1989年发现并报道,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作用。肾脏疾病常伴有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的浸润及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增多.并可介导免疫反应。近年研究亦发现IL-10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有密切关系。本文就近年IL-10在肾脏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