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对功能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该院呼吸内科门诊部收治48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23/2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18/2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粉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项多索茶碱治疗。临床上可以结合治疗为主,以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 标签: 多索茶碱 噻托溴铵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对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治疗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挑选68例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被本院所收治患有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病患展开研究,将他们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与B组),给予B组的34例病患实施医院治疗法,给予A组的34例病患在B组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治疗,比较所有病患的整体治疗情况。结果对两组病患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各功能改善情况加以比对,治疗前,两组病患各功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完成治疗后,A组病患的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B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病患在展开常规治疗时给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提升病患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重度呼吸衰竭 康复训练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病程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应用补益肾汤加减方与异丙托溴铵联用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0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50例应用补益肾汤加减与异丙托溴铵联用治疗方案,对照组50例应用异丙托溴铵单用治疗方案,对比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FEV%指标、FEV1/FVC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升高,相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经评定为92%,对照组为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应用补益肾汤与异丙托溴铵联用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功能,提高总有效率。

  • 标签: COPD稳定期 补益肺肾汤 异丙托溴铵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就诊的COPD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功能。结果观察组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及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VC、FEV1、FEV1/FVC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COPD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自我管理能力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服枇杷清饮加减外用龙珠软膏结合强脉冲光治疗经风热型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经风热型痤疮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内服枇杷清饮加减外用龙珠软膏治疗,观察组给予内服枇杷清饮加减外用龙珠软膏结合强脉冲光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是85.4%,观察组是97.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的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内服枇杷清饮加减外用龙珠软膏结合强脉冲光治疗经风热型痤疮的疗效显著,可促进皮疹快速消退,值得推行。

  • 标签: 枇杷清肺饮 龙珠软膏 强脉冲光 肺经风热型痤疮
  • 简介:摘要目的对隔离症患者临床应用CT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隔离症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对32例隔离症患者采用CT检查技术,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观察,对比分析32例患者到我院就诊时的初步诊断及病历报告。结果经过对32例隔离症患者进行CT诊断,肺叶内型隔离症26例,占总例数的81.3%;肺叶外型隔离症6例,占总例数18.7%。实性病灶16例,占总病例数50.0%(其中肺叶内型10例,肺叶外型6例均为实性病灶);囊性病灶11例,占34.4%;囊实性病灶5例,占15.6%;32例患者中,胸主动脉供血27例,占总例数的84.3%;腹主动脉供血4例,占12.5%;腹腔干供血1例,占3.1%;病灶周围肺气肿7例,占总例数的21.9%。结论CT诊断隔离症具有敏感率高,图像分辨率高,能够直观显示供血血管,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是否合并感染等情况。采用CT增强及CTA能及时快速提供可靠的诊断,并为临床治疗特别是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CT 诊断 肺隔离症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隔离症患者的诊断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证实的成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变部位、形态、密度、边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分析CT血管造影(CTA)成像的特点。结果:25例隔离症患者中,病灶位于左下叶者16例,位于右肺下叶者9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16例,反复咯血5例,其他表现4例。CT表现为"珊瑚状"者11例,野内实性肿块者7例,囊性病灶者7例。CTA成像提示,25例隔离症患者的供血动脉均发自体动脉,其中22例供血动脉发自胸主动脉,3例发自腹主动脉。结论:为提高隔离症的确诊率,CTA成像能直观显示隔离组织的血供,可作为诊断隔离症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肺隔离症 诊断 成人
  • 简介:耶氏孢子菌(Pneumocystisjeroveci,Pj)感染人体后,可导致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pneumonia,PcP)。长期以来,人们将孢子菌误认为原虫,将导致人体孢子菌肺炎的病原体称为"卡氏孢子虫(Pneumocystiscarinii)",

  • 标签: 耶氏肺孢子菌 肺孢子菌肺炎 病原检查 基因检测
  • 简介:弥漫性问质性疾病(interstitiallungdisease,ILD)的病因近180种.因此对其诊断需要宽泛且深厚的相关知识储备。总体而言.ILD的诊断涉及三个层面。第一,是否为ILD,这需要与感染性、肿瘤性等疾病鉴别后得出结论:第二,是哪一类ILD,明确这一点则要熟知ILD的分类:最后.也就是ILD的“归因诊断”.即通过立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引起ILD的原因。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隔离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1例隔离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4岁女性患者多次胸部CT提示左下叶内前基底段占位,术后病理诊断左下叶隔离(叶外型)。结论隔离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影像学难以与其他疾病鉴别,易误诊。

  • 标签: 肺隔离症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间质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对间质性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回顾89例间质性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和给药措施等情况,通过回顾结果来分析间质性疾病患者在临床时的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89例患者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其中显效案例数为56,有效案例数为25,无效案例数为8例,总体有效概率91.01%。结论通过临床分析得出间质纤维化的诱因之一是因为支气管-的反复感染。这种感染引起了间质的慢性损伤,在反复损伤和反复修复两个过程中,肺部发生了纤维化的变化。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抗炎治疗和预防感染是治疗间质性疾病的有效方式。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治疗 感染 疗效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下叶结核的临床和X线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36例下叶结核患者,将其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和X线表现特征。结果下叶结核的临床和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灶形态多样。以斑片状的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阴影占多数,部分病灶内有空洞形成。结论下叶结核误诊主要原因是缺乏对下叶肺结核的认识,单从病灶X线征象及好发部位考虑,对本病临床特点不熟悉。掌握下叶结核X线表现和临床特点,重视随访复查,是减少或避免误诊的关键。

  • 标签: 肺结核 诊断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慢性病防控人员对病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参与慢性疾病防控的人员进行统计,通过调查表方式对65例防控人员慢性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防控人员的健康知识认知人数为48人,知晓率为73.85%;高血压知识认知人数为58人,认知率为89.23%;糖尿病知识认知人数为49人,认知率为75.38%。不同的机构、专业、学历、职称和工作时间之间对健康知识、糖尿病和高血压知识认知率无明显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防控人员对慢性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不够理想,可通过开设专业训练和各部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改善该现象,从而增强基层慢性疾病的预防效果。

  • 标签: 基层慢性病 防控人员 知识 知晓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采取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为常规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拜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常规组总有效率为62.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P<0.05);观察组仅有3例出现轻微的瘀斑,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PT、APT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率低,副作用小,药物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拜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钙 短暂性脑缺血
  • 简介:现将我们参加治疗并经毒物分析证实的30例急性毒鼠强中毒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3例,年龄5~43岁。中毒途径均为胃肠道中毒,其中误服5例,他人投毒2例,自杀23例。发病时间:最短为10min,多数在食后20min左右发病,1h内全部发病。

  • 标签: 杀啮齿动物药/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性护理在急性胃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6月收治的胃炎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采用的是综合性的临床护理,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恢复的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性的护理可以提升患者的病情恢复效果,并且患者对于治疗的满意度高,可以进行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胃炎 综合性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喉炎的病因、临床症状、检查、诊断及治疗。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急性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患者中,多数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94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1例为职业粉尘引起,2例外伤引起。经及时有效的治疗,124例患者均获得痊愈。结论急性喉炎病情发展迅速,对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一定要尽早就医,明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急性喉炎的治愈率,具有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喉炎 临床症状 检查 诊断 治疗
  • 简介:吸毒在我国有逐年增多趋势,海洛因是目前流行的主要毒品。急性海洛因中毒尤其是重度中毒死亡率高。我科1998-01~1999-12共收治急性海洛因中毒50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8例,女2例。年龄18~35岁,平均26岁。均为静脉注射。吸毒时间1~12a,其中有6例反复中毒2~4次。职业:无业游民、个体。本组均呈昏迷状态,面色苍白,口唇、甲床紫绀、四肢湿冷,四肢静脉可见多处注射疤痕。47例针尖瞳孔,呼吸高度抑制,其中6例呼吸停止,余者呼吸极弱5~9次/min,急性肺水肿5例,3例心跳停止,血压下降者42例,高血压者3例。瞳孔散大3例,1例心跳呼吸停止,2例呼吸浅促,其中1例伴有哮喘持续状态。治疗方法:①面罩吸氧,呼吸、心跳均停止者行胸外按压及气管插管,呼吸机人工呼吸等复苏术。②静脉注射纳络酮:首剂0.4~0.8mg,然后根据患者昏迷程度、呼吸抑制情况及给药后的反应,可间隔5~10min重复给予同剂量,直到呼吸及意识恢复。同时使用呼吸兴奋剂。低血压者使用升压药。③综合性治疗:哮喘者使用地塞米松和氨茶碱。急性肺水肿者可立即用速尿、西地兰。抗休克、防治脑水肿、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本组病例41例在0.5h内神志转清,紫绀消失,呼吸改善,血压恢复正常,自动离院。5例急性肺水肿者平均10h左右症状消失,3例呼吸、心跳停止,1例哮喘持续状态者死亡。

  • 标签: 海洛因中毒 治疗 死亡率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式。方法在本次研究选择近三年我院收治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方式。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实践证明,30例患者中27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为90%。对3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实践证明,不良反应率为10%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非手术方式治疗,其效果明显,能在不同程度缓解不良炎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重症 急性胰腺炎 非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