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01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准则)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并允许减值准备的转回。虽然这个规定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资产的定义和稳健性原则,然而无论理论界和实务界都认为这个规定在客观上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做了大量的修改:取消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提出了资产组概念、规范了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程序等。从2007年开始,新准则已实施两年,那《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如何呢?本文以2001--2008年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信息为样本,检验了《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首先,我们发现《资产减值》实施后,资产减值信息与经济因素的关系加强了。其坎,我们按照资产减值的经济原因将资产减值信息分解为正常的资产减值和超常的资产减值,我们发现在控制了经济因素和稳健性因素后,《资产减值》实施后的资产减值信息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比《资产减值》实施前降低。这说明了《资产减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从而使资产减值信息更加具有价值相关性。
简介:以2012~2015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PSM模型,从僵尸企业的特征出发,对已有的四种主要的僵尸企业识别方法,即FN-CHK法、连续亏损法、过度借债法和综合定价法,进行非参数检验和统计分析,从而对四种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比较。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连续亏损法识别有效性最高,但在国内市场上,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内供给侧改革的社会背景和僵尸企业的经济困境特征,创造性地提出更符合僵尸企业特征的识别方法——四维度识别法,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验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发现这种识别方法更符合国内实际市场状况。
简介:利用动态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对我国的通货膨胀风险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不同风险因素对通货膨胀风险等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动态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和分析通货膨胀风险。利用我国实际经济数据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88.24%的可信度下,我国2012年第二季度的通货膨胀风险等级为2级,通货膨胀率预测值约为3.8%。通过分别使用包含和不包含企业家信心指数的动态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进行预测,结果发现考虑了企业家信心指数的分类器大约能将预测准确率提高5%,这说明对通货膨胀风险等级预测有必要考虑经济主体的预期因素。通过计算6个指标对通货膨胀风险等级的影响程度,发现货币供应和产出缺口仍是解释我国通货膨胀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
简介:制度(正式与非正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语言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公司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公司具体财务行为切入,以首次公告日在2000—2012年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公司事件(非关联)为样本,研究独立董事方言特征如何影响其在并购过程中发挥咨询功能。实证研究发现,收购方与目标方之间的方言差异导致并购绩效下降,而独立董事具有目标方方言背景能够起到更好的咨询功能,减弱上述影响;在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严重、地区分割问题严重、普通话普及程度较差的情形下,独立董事的咨询功能更加明显。本文提供了从语言角度研究经济行为的新思路,阐述了非正式制度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作用。
简介:基于因子分析法,分离出反映公司真实经营业绩的盈利质量因子,以2003-2011年219家彻底民营化公司为样本,重新检验民营化绩效问题。当以盈利水平和盈利增长因子(覆盖了以往大部分研究中采用的财务指标)来衡量绩效时,以往的研究结论仍得到重现:民营化改善了公司业绩,国有股对公司绩效起着负面影响。然而,这些指标极易受公司利润操纵的影响,如果公司在民营化前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那么民营化后这些业绩指标的反弹可能是前期盈余管理释放的结果,并不必然意味着公司真实经营业绩的改善。在利用较为可靠的盈利质量因子作为绩效替代变量分析时发现:民营化后公司的盈利质量并没有提高,反而显著下降,尤其是地方政府控制的或者位于竞争性行业的国有上市公司,民营化后盈利质量下降更明显;国有股的作用也并非都是消极的,在竞争程度较低的受保护行业,国家持股对盈利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