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心脑血管病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设置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治疗顺序进行分组,共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每组患者各占据40例。对常规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措施,对实验组患者给予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与77.5%,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脑血管病患者给予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临床疗效十分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荐采纳。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血塞通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OX-LDL-C)同型半胱氨酸(homoeysteine,HCY)浓度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探讨其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患者86例,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7例)及对照组(19例),冠心病组根据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亚组(23例)、中度亚组(22例)重度亚组(22例).分析各组血浆OX-LDL-CHCY浓度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结果(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浆OX-LDL-C、HCY浓度比较,冠心病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ensini评分三个亚组间血浆OX-LDL-CHCY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血浆OX-LDL-C、HCY浓度有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ensini评分与血浆OX-LDL-C(r=0.805,P<0.01)、HCY(r=0.700,P<0.01)浓度呈正相关,且OX-LDL-C与Gensini评分相关性较HCY高;血浆OX-LDL-C与HCY浓度呈正相关(r=0.698,P<0.01).结论血浆OX-LDL-CHCY浓度与Gensini评分有关,血浆OX-LDL-C与HCY具有相关一致性,联合检测血浆OX-LDL-CHCY浓度可更好地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GENSINI评分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各种不典型表现临床转诊过程回顾,探讨临床医师如何提高对这一凶险心血管病急症警惕性。方法回顾2001年7月至2006年3月我院院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2例临床表现转归。结果早期诊断20例,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9例,猝死6例,院内死亡自动出院9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充分认识该病特征,及早诊断,迅速治疗,以挽救病人生命。

  • 标签: 夹层动脉瘤 临床表现 转归
  • 简介: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合并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观察。方法: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甭开灵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血肿吸收、预后等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合清开灵注射液在急性脑出急性脑出血早期应用能使血肿吸收更完全,并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清开灵注射液 血肿吸收 脑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内皮脂肪酶(EL)脂联素(APN)水平变化,并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EL、APN及血脂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男性77例,女性43例,年龄30~70(52.7±4.3)岁,其中H型高血压组患者90例。按血清Hcy浓度分为三组:Hcy〈10μmol/L为单纯高血压组(30例),Hcy10~30μmol/L为轻度升高组(59例),Hcy30~100μmol/L为中度升高组(31例)。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检测Hcy、EL、APN、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水平。结果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TC、LDL-C、SBP、DBP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血清EL水平升高,AP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H型高血压组较单纯高血压组血清ELHcy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纯高血压组、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随着Hcy水平升高,三组血清EL水平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cy水平与EL、LDL-C呈正相关(r=0.397,P〈0.01;r=0.409,P〈0.01)。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EL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且EL随着Hcy升高而升高。

  • 标签: H型高血压 内皮脂肪酶 脂联素 同型半胱氨酸
  • 简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arotidatheroscleroticdisease,CAD)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重要原因,占到全部缺血性脑卒中15%~20%,老年全身CAD重要组成部分[1].研究表明,CAD患者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以及死亡风险均增加.通常男性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速度比女性患者要快,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中年人和老年人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基础,但通常年龄>60岁老年人会经常出现症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到一定程度就可能造成受累动脉供血区域缺血及坏死,其后果将造成巨大社会经济负担医疗资源消耗,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掌握其发病特点与防治原则对于减少老年人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立普妥不同剂量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均为我院收治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90例,将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4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立普妥治疗,其中一组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小剂量(20mg/d)立普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30mg/d)立普妥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DL-C、LDL-C、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治疗前改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30mg/d)立普妥以及小剂量(20mg/d)立普妥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有改善效果,但改善程度并无显著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剂量。

  • 标签: 立普妥 老年高血压 不同剂量 血脂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讨心室间隔部起搏对血浆脑钠肽、心室功能、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植入起搏器10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起搏部位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右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组采用右室间隔部起搏.观察两组患者起搏参数、血浆脑钠肽(BNP)、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ORS波宽度(QRSD)为(123.96±14.32)ms,低于对照组(131.58±14.74)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比较耒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室间隔部起搏对心室功能影响低于右室心尖部起搏,能更好地保障心脏收缩功能,临床应加以重视.

  • 标签: 起搏部位 右室间隔部 右室心尖部 血流动力学 脑钠肽 心室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术后并发症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方法随机选择1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性护理,研究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健康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生存质量
  • 简介:长期持续性高血压、长期治疗心血管病死亡率长期趋势1950~1990,费明翰心脏研究[英]PamelaA.Sytkowski…//Circulation,-1996,93-697~703心血管病(CVD)发病率死亡率归因于高血压慢性过程。很多...

  • 标签: 高血压 长期治疗 心血管病 全因死亡率 持续性 抗高血压药物
  • 简介:目的评价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60例轻-中度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阿利沙坦酯组缬沙坦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监测诊室血压(CBP)、心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指标,治疗前与治疗12周结束后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治疗12周末,两组诊室血压,24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值及夜间下降率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无显著变化;阿利沙坦酯降低白昼及诊室收缩压(SBP)降低24h、白昼、诊室收缩压幅度优于缬沙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舒张压(DBP)平均降压幅度、血压达标率、谷峰比值(T/P)及平滑指数(S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均能自行缓解,但在引起转氨酶升高方面比较,阿利沙坦酯更安全。结论阿利沙坦酯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疗效安全、有效

  • 标签: 高血压 阿利沙坦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可溶性CIM0配体(sCIMOL)影响。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80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80例),再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强化治疗组(8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血脂水平变化及血清PAPP—A、SAA、sCIMOL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及血清PAPP—A、SAA、血清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强化治疗组血清PAPP—A、SAA、sCIMOL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降脂治疗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可快速降脂.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强抗炎作用.

  • 标签: 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妊娠相关蛋白A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可溶性CIMO配体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分析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应用于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情况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而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对两组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呈阳性与心率失常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室上性心率失常比例为28.33%,室性心率失常比例为40.00%,心肌缺血比例为21.67%;观察组患者对应比例分别为11.67%、23.33%与8.33%;实验组患者ST~T段与房室传导阻滞检出异常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可真实掌握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客观数据,为预后治疗患者提供科学、精确医学数据。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胱抑素C(Cys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关系.方法共入选173例冠心病(CHD)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计算CAS,同时选取健康成人60名为对照组.检查入选对象血压、血糖、血脂、血清糖化血红蛋白、UACR及CysC水平,比较两组UACRCysC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UACRCysC明显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中双支病变组患者UACRCysC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而多支病变组患者UACRCysC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P<0.01).UACRCysC与ACS积分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51,0.649,P均<0.01),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越多,UACRCysC水平越高.结论UACRCysC与冠状动脉积分呈明显正相关,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支数增加呈相应增高趋势,可初步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病变积分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胱抑素C
  • 简介:目的观察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耗氧量、肌酸磷酸激酶(CK)心电图变化影响。方法入组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陕西省榆林市星元医院诊断为AMI患者共122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53例)试验组(6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排除溶栓禁忌,对照组患者予支持治疗、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150万U口服阿司匹林300g等常规治疗;试验组予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尿激酶,治疗后持续观察心肌耗氧量情况、肌酸磷酸激酶ST段变化率(ST段在用药后降低与用药之前比值)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率、血管再通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经治疗后5d,两组血压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心率、心肌耗氧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K值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开始时几乎无差异(P〉0.05),而在16h、20h、24hCK值分别为23.32±7.73,17.45±7.448.47±3.4有显著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K酶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峰值前移小于16h。结论尿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确实可靠。

  • 标签: 尿激酶 阿司匹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0)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相互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0例及正常人30例,检测NO、AngⅡ水平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组问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1)CHF组NO、Ang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LVEF水平相反(P〈0.01);(2)随着心功能减退,NO、AngⅡ水平逐渐升高(P〈0.01〈0.05);(3)收缩性与舒张性心力衰竭之间NO、Ang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LVEF与NO、AngⅡ呈负相关(r=-0.415,-0.544,P〈0.01)。结论:NO、AngⅡ参与了CHF形成病理生理过程,且与CHF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心力衰竭 充血性 一氧化氮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分析国际通用帕金森病(PD)调查问卷在帕金森高危人群筛查中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对2326例被调查者分别采用2种方法,即国际通用9个问题PD调查问卷(筛查方法一)及结合PD主要4个非运动症状[(NMS)筛查方法二]与相关既往病史进行筛查,分析问卷在PD高危人群筛查中敏感性及特异性。确诊PD患者44例(PD组),非PD者2282例(非PD组)。结果2326例采用筛查方法一共筛出高危人群374例,占总人数16.08%。筛查方法二共筛出高危人群188例,占总人数8.08%,患病率为1.89%。最终临床诊断PD44例,其中39例筛查方法一筛出高危人群,42例筛查方法二筛出高危人群。筛查方法一敏感性为88.64%,特异性为85.32%;筛查方法二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93.60%,2种筛查方法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筛查方法二筛出高危人群与非高危人群NMS比较,2者在嗅觉下降、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及抑郁焦虑方面有显著差异(P=0.000)。结论筛查方法二特异性较筛查方法一更高,但敏感性提高不显著,筛查方法二可进一步提高对PD高危人群筛查效率。

  • 标签: 帕金森病 敏感性与特异性 发病率 运动障碍 睡眠 快速眼运动
  • 简介:目的研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在X综合征患者发病中意义.方法对18例X综合征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高分辨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肱动脉基础、反应性充血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舒张末期内径变化,并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1)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明显扩张,但两组无显著差异;(2)X综合征组较对照组ET水平显著升高,NO水平显著降低;(3)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扩张与血浆E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X综合征患者存在血管内分泌功能紊乱、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后者与内皮源性松弛因子减少有关.

  • 标签: X综合征 血管内分泌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发病机理 劳力型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