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动脉瘤的形成因素、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对我科50例以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均使用左右前臂内瘘,穿刺方法为绳梯式和定点穿刺,透析后止血方法均采用指压加弹力绷带环扎法等。结果我科50例患者中,有6例发生动脉瘤,其中内瘘口2例,穿刺部3例,内瘘口及穿刺部1例。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为12.0%。结论动静脉内瘘并发动脉瘤的形成与使用内瘘的时机、穿刺方法及医护人员穿刺技术、透析后止血方法、持续高血压、动脉硬化或静脉压增高等因素有关。提高护理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动脉瘤的发生,保护内瘘,延长使用寿命,提高透析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炎症因子IL-1、IL-6、IL-10在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集54例脓毒症患者,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按入院0、1、2、3、7天测血清IL-1、IL-6、IL-10、PCT并进行APACHEII、SOFA评分。对照组测入组时血清IL-1、IL-6、IL-10、PCT水平。分析炎症因子、PCT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脓毒症患者入院时,IL-1、IL-6、IL-10、PCT均高于对照组,且随治疗均呈下降趋势;脓毒症早期诊断各指标AUC比较,PCT>IL-1>IL-6>IL-10;IL-1、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水平均高于生存组;各指标预测脓毒症病死率AUC比较,SOFA>PCT>APACHEⅡ>IL-1>IL-10>IL-6。结论IL-1、IL-6、IL-10是辅助脓毒症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IL-1与脓毒症预后有关,IL-6、IL-10与脓毒症预后无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行传统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就术后患者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肺并发症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且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睡眠质量,探讨影响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我科接受规律透析的患者100例,其中MHD患者60例,CAPD患者40例,随访1年,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问卷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比较患者的生化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等临床基本资料以及血红蛋白(HGB)、甲状旁腺激素(PTH)等生化指标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结果MHD组随访1年时较基线比较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血磷、钙磷乘积较前升高(P<0.05),尿素、肌酐、尿素清除指数(Kt/V)较前降低(P<0.05);CAPD组随访1年时较基线比较HGB、ALB、血磷、钙磷乘积较前升高,肌酐、Kt/V较前降低(P<0.05);CAPD组与MHD组基线比较Kt/V升高(P<0.05);CAPD组与MHD组随访1年时比较HGB、Kt/V升高,ALB、血磷、钙磷乘积、PTH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HGB(OR=0.839,P=0.000)、HGB(OR=1.144,P=0.009)、血磷(OR=0.000,P=0.000)、PTH(OR=0.987,P=0.034)是与患者睡眠障碍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睡眠质量下降,年龄、HGB、血磷、PTH可能是患者睡眠障碍危险因素,须加强对此的识别和控制,以改善患者睡眠,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7月我院产前检查出胎儿先天性畸形的110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孕妇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0名畸形儿中有45名为中枢神经系统畸形,45名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儿产前超声检查符合率100%,并发其他系统畸形19名,产前超声确诊18名,临床诊断符合率达到94.74%。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够有效的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进行早期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检验pacO2和ph对神经系统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2年7月我院重度窒息新生儿67例,无窒息新生儿80例进行pacO2和ph值检查,对比两组新生儿是否存在差异。根据是否有神经系统损害对新生儿进行分组,观察对比pacO2和ph值检测结果。结果重度窒息新生儿与非窒息新生儿比较,pacO2和ph值均有明显改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神经损伤的患儿pacO2更高,ph值检测水平更低,与无神经损伤的患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检验pacO2和ph值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有神经系统损伤,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我院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其中化脓性脑膜炎病人42例,病毒性脑膜炎44例。降钙素原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CRP在日本OLYMPUS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测定。结果降钙素原、CRP在化脓性脑膜炎的检测结果与在病毒性脑膜炎的检测结果相比较(P<0.01)。PCT、CRP在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又明显高于它们单独检测时的阳性率。结论PCT和CRP的联合诊断有助于早期化脓性脑病与病毒性脑病的鉴别诊断,对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本研究中选择我院住院部在时间段2013年1月~2015年1月内所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共计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本组患者在临床表现、CD4免疫指标计数、以及影像学方面的指标特点进行观察总结。结果临床表现上,本组患者以发热症状为主,对比其他项目数据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CD4计数方面,共9例(30.00%)患者CD4计数低于200个/uL,共21例(70.00%)患者CD4计数高于200个/uL。影像学表现方面,本组30例患者中共29例患者可见头颅CT影像学异常改变,异常检出率为96.67%(29/30)。结论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患者临床以发热为主要表现,CD4计数异常,并且可通过头颅CT诊断的方式明确异常征象,值得临床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洛培南用于治疗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我院的9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小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美洛培南组和头孢曲松组,对所有患者做常规的血液、血生化等检查并行腰椎穿刺术取脑脊液进行检查及细菌培养,此外,对美洛培南组及头孢曲松组患者分别采用美洛培南0.5g溶解于100ml0.9%的氯化钠注射液及头孢曲松0.5g溶解于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分两次静滴。观察两组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及用药一周后病情的改善情况。结果美洛培南组患者痊愈例数44(91.67%)明显多于头孢曲松组患者痊愈例数37(77.08%),且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美洛培南用于治疗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认为是治疗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血液灌流联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8例,A组患者予血液透析及常规治疗,B组患者于A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间其微炎症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其各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差异,且治疗后A组患者其各因子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比较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SCr、Bun较治疗前升高,且与对照组治疗后存在明显差异,比较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可明显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CRP、IL-6及TNF-α等炎性因子水平,可较好的改善其微炎症状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糖尿病患者86例,按数字排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6.32±2.61)、餐后2h血糖(8.26±2.33)、糖化血红蛋白(7.57±1.6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2.2662、4.4800、2.5575,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95%),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良好的控制血糖水平变化,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病情,还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从而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了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急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在临床护理中常见并发症预防的重要性。方法选取在我院2009-2012年ICU行深静脉置管患者450例,加强对患者进行穿刺前的心理护理、穿刺置管时的配合、置管后护理(导管的固定、维持导管通畅、预防空气栓塞、预防穿刺处感染、连接装置护理等方面)。结果在450例患者中,置管时间最长108d,最短5d。导管脱落25例;导管阻塞38例;置管后局部感染4例;无一例静脉血栓形成;拔管后伤口愈合好,导管管尖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加强并规范对ICU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预防护理,能有效延长中心静脉管道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龄白内障患者心理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老龄白内障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围手术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优质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血压指标;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前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35.61±18.35mmHg、85.41±6.94mmHg)、(137.54±17.39mmHg、86.28±6.75mmHg)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12.54±11.57mmHg、72.31±5.24mmHg)、(124.56±15.64mmHg、80.42±7.59mmHg)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老龄白内障患者心理波动,利于血压及并发症的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观察,旨在为临床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我院脑梗死介入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对手术相关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伤口出血、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颅内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主要是伤口出血、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颅内出血,研究组患者分析并发症原因并给予优质护理后伤口出血率为12.0%、脑水肿4.0%、下肢静脉血栓0.0%、颅内出血8.0%,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对并发症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并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能显著降低伤口出血、脑水肿、下肢静脉血栓、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百草枯(PQ)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PQ中毒患者96例,按临床治疗方式分组42例常规治疗者为对照组,54例HD+HP治疗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64.81%,83.33%)与对照组相比(26.19%,42.86%)相比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SCr及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21d,观察组的肺纤维化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HD+HP治疗PQ中毒能够保护和维持肺肾功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改善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