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l对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为体内端粒酶活性的调节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浓度BisindolylmaleimideI处理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不同时间后,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细胞生存能力,用PCR-EIA(polymerasechainreaction-basedenzymeimmunoassay)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PKC抑制剂Bisindolylm-aleimideI能特异地抑制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端粒酶活性,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该抑制剂不影响被处理细胞的生存能力,因为大多数被处理细胞能生存(>80%),不同浓度BisindolylmaleimideI处理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不同时间后细胞生存能力无统计学差异(F=2.44,P>0.05)。此外,PCR—EIA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出限为15ng/μL的细胞提取物蛋白浓度)和特异性。结论:Bisindolylma-leimideI抑制培养人肺腺癌细胞A549端粒酶活性可能是通过PKC而起作用,PKC可能参与体内端粒酶活性的调节。PCR-EIA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与重复性,无同位素污染,简便、快速,检测成本低,无需特殊仪器,适合于各级医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对大鼠移植肾的影响并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在移植物中的相应变化。方法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同质移植对照组、异质移植对照组和PKC-β抑制剂治疗组,每组10对。术后24 h先行MRI检查,然后处死大鼠取标本。术后第1天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术后第5天取静脉血检测各组血清肌酐(SCr)及尿素(BUN);肾组织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IHC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RI显示术后24h大鼠移植肾在异质移植PKC-β抑制剂治疗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及T2加权成像分别为[(1.542±0.218)-3 mm2/s、(58.7±4.9) ms],显著高于异质移植对照组[(1.437±0.198)-3 mm2/s、(54.3±4.7) ms],而低于同质移植对照组[(1.692±0.235)×10-3 mm2/s、(60.1±5.3)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232、39.428,P值均<0.01);SCr、BUN、KIM-1、IL-18、NGAL在异质移植PKC-β抑制剂治疗组表达水平[(367.429±84.693) μmol/L、(49.629±14.506) mmol/L、(7.704±2.600)、(71.712±21.052) pg/ml、(222.805±131.799) pg/ml]分别高于同质移植对照组[(171.778±89.081) μmol/L、(26.807±12.468) mmol/L、(6.413±2.482)、(49.395±14.535) pg/ml、(157.618±30.439) pg/ml],但低于异质移植对照组[(529.667±68.661) μmol/L、(70.907±12.075) mmol/L、(9.869±3.758)、(111.838±18.663) pg/ml、(830.787±209.994)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782、45.398、51.396、58.113、78.455,P值均<0.01)。结论PKC-β抑制剂可减轻肾移植后移植物的损伤,移植物通过无损伤MRI检测与上述结果呈对应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制作大鼠肾移植模型,探讨蛋白激酶C-β(PKC-β)抑制剂对大鼠移植炎性反应的影响并观察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对应关系。方法将大鼠肾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同质移植组、异质移植组和异质移植PKC-β抑制剂组,每组10对。术后24 h行MRI检查,然后处死大鼠,取血标本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HIF-1)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mRNA表达量,取肾脏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4、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单核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RI显示术后24 h大鼠移植肾在异质移植PKC-β抑制剂组冠状位扫描记录动脉自旋标记(ASL)及T1成像分别为[(294.19±42.13) ml/(min×100 g)、(1 951.1±82.9) ms],显著高于异质移植组[(253.24±25.18) ml/(min×100 g)、(1842.1±79.6) ms],而低于同质移植组[(331.65±49.44) ml/(min×100 g)、(2 047.6±89.3)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23、95.445,P值均<0.01);血清中的HIF-1和HO-1在异质移植PKC-β抑制剂组水平[(1 245.17±305.96)、(249.72±51.01)]分别高于异质移植组[(947.34±112.65)、(111.71±41.02)]和同质移植组[(1 157.74±224.63)、(147.52±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252、37.832,P值均<0.01);而肾组织中的IL-4、IL-8、MCP-1、MIF在异质移植PKC-β抑制剂组表达水平[(45.3±4.3)、(47.2±4.5),(37.7±3.6)、(31.2±3.0)]分别高于同质移植组[(19.4±2.6)、(19.6±2.5)、(17.4±2.1)、(16.7±2.5)],但低于异质移植组[(82.5±6.5)、(88.6±6.6)、(77.4±5.6)、(71.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237、59.432、49.375、51.223,P值均<0.01)。结论PKC-β抑制剂通过减轻炎症浸润及产生保护因子来减轻肾移植后移植物损伤,与MRI检测结果呈对应关系。
简介:Bcr-Abl融合基因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发病发展密切相关。直接作用于Bcr-Abl蛋白的小分子药物是目前治疗CML的重要方法,受到广泛的关注。伊马替尼作为首个上市的Bcr-Abl蛋白激酶抑制剂,在靶向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但Bcr-Abl基因的突变导致其出现耐药性,尤其以Abl-T315I突变的耐药程度最高。本文综述了近年正在开发中的针对Abl-T315I突变的Bcr-Abl蛋白激酶抑制剂。
简介:Aurora激酶是细胞有丝分裂相关的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Aurora激酶在多数血液恶性肿瘤和实体瘤中均高表达,表明Aurora激酶是抗肿瘤药物研究的重要新靶点之一。本文主要围绕Aurora家族的三个成员,对其生物学功能及其与肿瘤的关系、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研究策略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抑制剂2-氨基嘌呤(2-AP)对盲肠结扎穿刺(CLP)的脓毒症模型小鼠器官损伤血浆炎症因子表达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无特异病原体(SPF)级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CLP组、2-AP组和CLP+2-AP组(n=10)。术后24 h收集外周血血清,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及炎症因子(IL-1β、IL-10和TNF-α)的检测;取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测;取外周血和腹腔灌洗液进行细菌清除率检测。另外取60只C57BL/6小鼠,按照上述分组(n=15)进行7 d生存率观察。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CLP组和CLP+2-AP组小鼠肝损伤指标(ALT和AST水平)和肾损伤指标(Cr和BUN)均较Sham组显著升高(均P<0.001)。CLP+2-AP组ALT和AST水平均显著低于CLP组(t=27.88、11.33,均P<0.001);肾功能损伤指标方面,CLP+2-AP组Cr和BUN水平均较CLP组显著下降(t=11.02、7.15,均P<0.001)。与Sham组相比,CLP组血浆中促炎(IL-1β和TNF-α)及抑炎(IL-10)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01);CLP+2-AP组小鼠血浆IL-1β和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01),而血浆TNF-α水平下降不明显(P=0.33)。Sham组小鼠7 d生存率为100%,CLP+2-AP组为13.3%,2-AP组为86.7%,CLP+2-AP组为20.0%。抑制PKR活化可轻微改善CLP模型小鼠7 d生存率趋势(Mantel-Cox检验分析,χ2=0.0012,P=0.97)。结论在脓毒症小鼠模型中,抑制PKR活性可对降低血浆中炎症因子表达,减少血液和腹腔中细菌负荷,对器官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抑制PKR活性在脓毒症治疗中具有应用潜力。
简介:摘要: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当前社会的重大问题。本文对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4/6抑制剂类肿瘤靶向药物的现状进行介绍探讨分析。
简介:背景:目前关于联合应用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在胰岛细胞分离纯化过程中对胰岛细胞的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有报道。目的:比较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对胰岛细胞在分离纯化及培养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猪,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猪胰岛,培养24h后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②消化时加抑制剂组仅在消化过程中加入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③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剂组在消化及培养的过程中均加入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AO-EB染色定性观察细胞形态及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结果与结论:空白对照组β细胞所占百分比为66.91%,消化时加抑制剂组为84.58%,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剂组为87.15%;空白对照组活细胞、凋亡细胞及死亡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6.52%、16.15%、21.25%,消化时加抑制剂组分别为62.27%、14.66%、14.47%,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剂组分比为73.09%、6.83%、10.28%。结果表明,在消化以及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均加入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可明显减少细胞的损失,并且可以增加胰岛β细胞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