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情绪劳动是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它是通过管理个人情感,建立公众可见的表情和身体展示,以获得报酬、晋升机会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等物质或非物质奖励的一种劳动方式。个体进行情绪劳动的方式主要包括只改变外在情绪表达而不改变内在真实感受的表层扮演和既管理外在表情又管理内心体验的深层扮演。相对于深层扮演,表层扮演更易产生心理疲劳,引发心理问题。目前对情绪劳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情绪劳动与情绪耗竭、情绪劳动与工作满意度、情绪劳动与情绪表达规则以及情绪劳动与情绪调节等四方面。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具有密切关系,正确认识情绪劳动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情绪劳动超负荷人群的角色认同以及获得必要的社会支持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同时,关注情绪劳动也是维护演艺人员、教师等特定人群心理健康的有力保证。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书法训练与城乡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之间关系。研究在上海市区和郊县选取了124名有效被试,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其中对实验组被试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书法训练。研究对被试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追踪。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对比发现:(1)从三年级到四年级期间,儿童总体的焦虑水平和神经过敏性水平呈上升趋势;(2)城乡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城市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乡镇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3)接受书法训练的实验组被试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未接受书法训练的控制组被试的焦虑水平。(4)接受书法训练的实验组被试神经过敏性水平低于未接受书法训练的控制组被试的神经过敏性水平,其差异呈边缘性显著。研究表明,书法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简介:学校中的学科分类,是按照学科间不同的性质与特点而划分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艺术学科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三大块,是一个整体的构成部分,无所谓主辅之分。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将造成学校教育的遗憾或失败,都不可能培养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个道理,众所周知。但为什么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种种不尽人意的事情就会屡屡出现呢?我以为是没有摆正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与作用,或者说,学校音乐教育还没有解决好“应该教什么”的问题。长期以来,普通音乐教育一直在是否要过技能技巧关上徘徊不前,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所能做的仅仅是减少教材中技能技巧的含量,于是便有了以音乐欣赏为主的改革,又有了器乐进课堂之举。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反反复复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人们对“音乐”的认识固而不化。音乐是什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便要掌握演唱演奏的技巧,控制声音的强弱与快慢,学会音色处理,表达某种情感……这就是我们对音乐的全部理解。也可以说,迄今为止,所有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设想都没有离开这个预设前提。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结果会是怎样?还是不能跨越传统技能技巧的障碍。从古到今,学习音乐,必得先过技能这一关。要了解发音工具的特殊性能,掌握操作...
简介:近代中国,在饱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掠夺、奴役、宰割之后,中国人开始觉醒并奋起反抗。为了寻求救世良方,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走出国门,接受科学、民主思想,从而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各种政治、文化思潮开始在中国传播。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教育家提出了新的教育思想及其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及其美育的思想基石,亦引领了中国现代舞蹈教育的方向。民国时期的前二十年,是中外舞蹈文化交流频繁的年代。学校舞蹈的教育理念与内容亦主要来自外国的影响,甚至所用教材,大多为编译作品。但是,它们的教育主旨都和"救国强国"紧密联系。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舞蹈教育开始纳入学校体育课的内容之中。外国土风舞、儿童游戏舞、欧美交谊舞、新编儿童歌舞、体操训练、健身舞、模仿动物舞以及各种舞蹈步伐都被纳入教学内容,并且有一些为儿童与学堂编撰的舞蹈教材出台。在这一普及艺术教育、审美教育运动中,最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是黎锦晖,他的校园歌舞教育理论与实践,创造了新型的校园美育的示范,亦建设了具有民族特色与儿童特点的校园教育艺术。民国时期的学校舞蹈教育——虽是一段被封存的历史,却奠定了中国现代舞蹈美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