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女性孕期心电图呈短PR间期的机制。方法研究选择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体检的146例女性为研究对象,遵循其是否怀孕分甲组、乙组,每组73例。甲组为怀孕女性,乙组为未怀孕女性。所有女性均进行心电图检查,评价甲乙两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情况,总结甲组不同年龄孕妇D短PR间期发生情况、不同孕周孕妇的短PR间期发生情况及不同孕周孕妇的PR间期值。结果乙组女性短PR间期发生率低于甲组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同13~24周孕妇短PR间期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中,5~12周孕妇、13~24周孕妇PR间期发生率均小于超过24周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健康非孕期女性相比,孕期女性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明显较高,并且同妊娠时间存在一定关系,妊娠时间越长发生短PR间期的概率就越高。
简介:摘要:响应国家优生优育政策及女性对产后健康意识的提高,医院及女性对产后康复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产后康复项目主要是通过固定的治疗方案来做盆底康复治疗,治疗的处方主要是单一频率,单一波群的电刺激脉冲波对盆底肌进行电刺激治疗,但不同症状的患者使用单一的治疗方案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医疗器械技术及临床研究的发展,最近几年推出了集合评估-治疗的生物刺激反馈仪,目前主要是通过采集肌电及压力通道来评估盆底肌各个肌肉群的情况。该论文主要是研究如何通过人体腔内(阴道或肛门)专用生物反馈肌肉刺激探测器捕捉和测量盆底肌肉群在收缩和放松过程中的峰值肌电(EMG),通过肌电图的变化展现在显示器上,让患者感知、理解这些信号,并根据这些信号学会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意识调控骨盆底肌肉的活动的仪器。
简介:摘要:目的:院前急救是医疗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至关重要。传统的急救模式往往侧重于现场的初步救治,而对于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相对忽视。近年来,随着危机管理理念的普及和不断发展,将4R(Risk预防、Response预备、Recovery恢复、Review总结)危机管理应用于院前急救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4R危机管理的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模式的应用目的。通过实施该模式,我们期望能够降低转运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方法:1. 建立4R危机管理小组:由医生、护士、司机等组成,负责制定转运计划、评估风险、准备应对措施等。2. 制定转运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转运距离等因素,制定详细的转运计划,包括转运时间、路线、设备准备等。3. 实施风险管理:在转运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4. 记录与总结:对每次转运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情况、转运过程、风险应对措施等,以便后续总结和改进。结果:通过将基于4R危机管理应用于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安全转运中,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在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方面,通过加强设备储备、提高人员素质和完善预警系统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危机的发生概率。其次,在快速反应方面,通过启动应急预案、优化转运流程和加强实时沟通等措施,显著提高了转运效率。再次,在积极恢复方面,通过稳定患者病情、提供心理支持和完善后续治疗方案等措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最后,在重建信任体系方面,通过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和建立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等措施,有效重建了医患之间的信任关系。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基于4R危机管理的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模式的应用研究,证实了该模式在降低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工作效率方面的显著效果。基于4R危机管理的院前急救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模式是一种科学、系统、有效的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DR与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疾病检出率。方法 以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胸腹部创伤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为其实施DR与螺旋CT检查,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经螺旋CT检查,其疾病检出率为98.00%,高于DR检查的疾病检出率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R危机理论护理模式在重症肺炎(SP)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于本院的70例SP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在此基础上,围绕4R危机理论,实施护理干预,就两组病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系统]进行评定,且对比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出院前),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更低(P<0.05)。较之对照组(20.00%),观察组(2.86%)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通过对SP患者实施4R危机理论下的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其病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过程中引起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的特征、临床意义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通过对672例行TET检查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筛选出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患者,对其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2例患者在试验中出现R波电压降低,其中17例开始于运动中2~8min,5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6min;R波电压降低持续4~6min;出现在V4~V6导联16例,Ⅱ、Ⅲ、aVF导联6例。11例在试验中出现T波增高,其中9例开始于运动中2~8min,2例发生于运动结束后2~4min;T波增高持续2~6min;出现在V2~V4导联9例,Ⅱ、Ⅲ、aVF导联2例。3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均有管腔狭窄病变,其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20例,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4例,右冠状动脉病变4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冠状动脉病变5例。结论TET检查诱发R波电压降低或T波增高是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较为可靠的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老年压疮患者护理中实施家庭参与式4R危机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2例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同时根据时间顺序分组,最终分配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期间分别对其实施常规护理、家庭参与式4R危机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压疮愈合情况、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经压疮愈合积分量表(PUSH)评估看,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PUS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精神状态改善情况也均更优(P<0.05)。结论:将家庭参与式4R危机管理模式用于老年压疮患者护理中可促进压疮愈合、减轻精神压力,并可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本研究聚焦于CT图像处理算法在肿瘤检测与定位中的应用。通过系统性的文献回顾和实验研究,我们探讨了不同的CT图像处理算法在肿瘤诊断中的效果及应用前景。研究发现,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在提高检测准确性和定位精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一研究旨在为医学影像领域提供先进的图像处理方法,推动肿瘤检测技术的进步。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实施4R危机预见性护理在预防CT增强检查病人碘对比剂外渗中的应用效果,旨在确保护理干预的有效开展。方法:选择我院在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时段实施护理干预的90位行CT增强检查病人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地划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45名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5名病患接受4R危机预见性护理。结果:研究发现,两组经过护理干预后均取得一定效果,研究组患者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这些结果在统计学角度上是具有显著性的(P<0.05)。结论:综合来说,在预防CT增强检查病人碘对比剂外渗中,利用4R危机预见性护理作为干预手段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降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安全性高,确保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计60例,均经过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来自于2017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将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治疗,观察组给予强化诺和锐30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水平。结果治疗前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指标均下降,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诺和锐30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诺和灵30R,更加能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创伤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以4R危机理论为导向护理管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间诊治的80例创伤静脉输液治疗患者选入研究,用随机掷骰子法将其分成两组,n=40。常规组接受常规管理方案,分析组接受以4R危机理论为导向护理管理方案,对比护理满意度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分析组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且分析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4R危机理论为导向的护理管理方案在创伤患者静脉输液治疗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