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杂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congenital anorectal malformations,CAM)患儿的性别、直肠盲端与泌尿道异常交通、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脊髓神经系统畸形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9月收治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95例复杂CAM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42例,男女比例约为1.3∶1;患儿初次就诊的平均年龄为61.2 d,范围为1.0~230.0 d。对复杂CAM患儿进行分类并于术中证实。收集患儿术前及术后尿路感染情况,分析在性别、直肠盲端与泌尿道异常交通、泌尿生殖系统畸形、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脊髓神经系统畸形这5种因素作用下对尿路感染的影响。结果所有患儿均接受肛门成形术治疗。①95例CAM患儿行肛门成形术前尿路感染率为54.7%(52/95),其中男性患儿感染率为67.9%(36/53),女性患儿感染率为38.1 %(1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42,P<0.001 )。术后尿路感染率下降为14.8%(12/81, 14例患儿术后未行尿培养检验),其中男性患儿感染率为11.3%(6/53),女性患儿感染率为21.4%(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4)。②直肠盲端与泌尿道间有异常交通的患儿及无异常交通的患儿术前尿路感染率分别为71.2%(37/52)和34.9%(15/43),尿路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P<0.001);有异常交通的患儿肛门成形术后尿路感染率为11.5%(6/52),与术前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0,P<0.001)。③所有患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发生率为13.7%(13/95),行肛门成形术前13例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患儿尿路感染10例,82例无畸形患儿尿路感染42例,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患儿与无畸形患儿尿路感染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P= 0.084);术后泌尿生殖系统畸形患儿与无畸形患儿尿路感染分别为2例和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④17例患儿肛门成形术后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5例,5例患儿均发生尿路感染,12例无反流患儿尿路感染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⑤所有患儿脊髓神经系统畸形发生率为40.0%(38/95 ),肛门成形术前脊髓神经系统畸形患儿与无畸形患儿尿路感染率为65.8%(25/38)和47.4%(27/57),尿路感染率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2,P=0.077);术后脊髓神经系统畸形患儿与无畸形患儿尿路感染率为20.6%(7/34)和10.6%(5/47),尿路感染率在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5,P=0.213)。结论复杂CAM患儿尿路感染率较高,男性较女性患儿更易发生,泌尿道瘘管及膀胱输尿管反流与复杂CAM患儿尿路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的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脱髓鞘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CNS脱髓鞘疾病患儿115例,其中MOG抗体阳性的CNS脱髓鞘疾病患儿28例,总结28例患儿临床特点。结果28例患儿中男10例,女18例,男女比例为1.00∶1.80;起病中位年龄7岁9个月。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头痛、呕吐、嗜睡等脑病症状(13/28例),视力下降(7/28例),脊髓症状(6/28例),共济失调、口齿不清等小脑症状(4/28例),抽搐(2/28例),颅神经症状(1/28例)。24例行脑脊液检查,其中10例(41.7%)白细胞数轻度升高,2例(8.3%)蛋白升高,6例(25.0%)MOG抗体阳性,24例脑脊液寡克隆区带均阴性。25例头颅磁共振成像(MRI)阳性,阳性率为89.3%,常见累及部位包括大脑白质(20/28例)、小脑(10/28例)、大脑半球灰质(9/28例)、丘脑/基底核区(6/28例)、脑干(6/28例)、视神经(5/28例)和胼胝体(4/28例)。28例患儿中,13例脊髓受累,累及颈髓10例,胸髓9例,腰髓5例,8例患儿脊髓累及≥3个节段的长节段脊髓病变。14例患儿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2例临床无视觉障碍表现的患儿存在亚临床视觉损害。患儿均接受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16例联合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治疗,急性期均临床症状缓解,随访中7例患儿病情复发,复发率为25.0%,复发患儿再次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丙种球蛋白免疫调节治疗,临床症状可缓解。结论MOG抗体阳性的儿童CNS脱髓鞘疾病临床表型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为主,脊髓以累及颈胸段为主。其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为主,疗效显著,但易复发,复发后再次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疗效仍较好。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有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对93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分组,分为正常组(52例)和实验组(41例)。对照组行抗感染和解痉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较之下,实验组的氧合指数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则明显改善,同时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创机械通气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有效改善临床治愈率、肺通气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以肱骨转移包块为先发症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病例在临床中并非罕见,笔者报道的这例病例特殊之处在于行甲状腺全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术后病理结果未发现确切的原发病灶,再次行PET/CT检查及131I治疗后的全身碘扫描中发现了左侧髂骨病灶,行髂骨病灶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另一处甲状腺乳头状癌骨转移灶,再次行131I治疗、规范TSH抑制治疗,诊治过程中不断更新诊断标准,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最终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闭塞非急性期血管内再通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提出新的颈动脉非急性期闭塞分型标准。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连续入院并接受血管内再通介入治疗的症状性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患者95例,并根据脑血管DSA结果作为依据的分型标准,将所有患者分为4型,Ⅰ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远端侧支血流逆向灌注,颈动脉颈段远端或岩骨段以远显影;Ⅱ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远端侧支逆向灌注,仅颈动脉海绵窦段以远显影;Ⅲ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远端侧支逆向灌注,仅颈动脉眼动脉段以远显影;Ⅳ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远端侧支逆向灌注,仅颈动脉交通段以远显影,对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细节、病变分型、再通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数据收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于定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使用方差分析,否则使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主要安全结局是术后30 d内的任何卒中事件或死亡。结果95例患者中,67例(70.53%)再通成功。在4组临床分型中,介入手术再通率在Ⅰ~Ⅳ型中分别为92.31%(36/39)、81.82%(18/22)、47.83%(11/23)和18.18%(2/11),再通率逐渐降低,这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557,P<0.001)。手术并发症率4型依次为5.13%(2/39)、13.64%(3/22)、21.74%(5/23)和9.10%(1/11),围手术期缺血性卒中事件发生率为2.11%(2/95),无其他严重卒中及死亡事件发生。结论颈动脉闭塞非急性期血管内再通治疗对合理选择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分型中的Ⅰ型和Ⅱ型患者具有较高的介入再通率,而Ⅳ型则再通率明显低,根据新的血管造影分型标准,可提供对手术难度的分层评价,对更有效的筛选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临床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开发一种新型基于核磁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后循环评分以预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血管内治疗(EVT)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风险。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并接受EVT的急性BAO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连续性登记研究。提出的新型DWI后循环评分根据4个部位(脑桥、中脑、丘脑和小脑)的急性梗死特征进行计分,正常为0分,满分为16分。无效再通定义为EVT术后BAO成功再通(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但90 d预后不良(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首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验证该评分是否为无效再通的独立预测因素,然后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明确该评分的预测表现力,最后按照年龄、治疗时间窗、卒中严重程度和病因进行分层和交互分析,探索该评分对无效再通的预测作用在不同亚组人群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纳入本研究分析的109例患者中,共有48例(44.0%)发生了无效再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WI后循环评分与无效再通呈独立正相关(校正OR=1.31,95%CI 1.07~1.62,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评分预测无效再通的曲线下面积为0.74(95%CI 0.65~0.83),最佳界值为≥3分(敏感度0.75,特异度0.66,准确率0.70);分层和交互分析并没发现该评分对无效再通的预测作用在上述不同亚组人群中存在差异(交互作用P>0.10)。结论这种新型DWI后循环评分可作为预测急性BAO患者EVT术后发生无效再通风险的有效可靠指标。然而,本研究结果需要在多中心、前瞻性队列和不同种族人群中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具有一些特殊性,移植前、后不加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仍存在干细胞植入可能。本研究应用不含预处理的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例重型再障获得长期缓解,而且移植前、后无任何并发症,移植费用低廉。尽管含有预处理的同基因移植治疗再障因更高的植入率而成为首选,但在重症感染短时间无法控制、合并严重出血、非重型再障患者拒绝承受移植风险或者经济特别困难的情况下,可以试用不加预处理的移植方式。
简介:摘要笔者报道了1例尤文肉瘤多发骨转移致高钙血症微钙化的病例。恶性肿瘤致高钙血症并不少见,但该病例恶性骨肿瘤高钙血症微钙化在全身骨显像检查中的表现典型且较少见。笔者讨论了全身骨显像对该病例检查的局限性,指出了其对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微钙化征象检查的敏感性优势,这是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所不具备的,值得核医学及临床医师重视。
简介:摘要极简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采用局部麻醉联合镇静,术中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通过股动脉入路开展的简化流程的TAVR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快,大部分患者术后第2天即可出院。该文报道1例因外科生物瓣衰败,行极简式TAVR治疗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病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4 h即可下地行走,第2天出院。术后随访30 d,患者无明显不适。
简介:摘要心原性休克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围术期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左心辅助装置Impella等机械辅助装置为其重要救治手段。该文报道1例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在行经心尖途径TAVR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并及时置入人工瓣膜,患者循环未恢复,遂进行体外循环, ECMO辅助下返回病房,但患者心功能改善不明显,后置入Impella。患者逐渐好转,康复出院,术后1、3个月随访恢复良好。与ECMO相比,Impella可直接降低左心室的负荷,有助于瓣膜病合并循环障碍患者的心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前,白塞病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反流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但术后瓣周漏、瓣膜撕脱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该文报道1例合并白塞病的重度主动脉瓣反流患者,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瓣膜流速、跨瓣压差处于正常范围,无明显瓣周漏;心脏增强CT扫描未见瓣叶增厚、撕脱情况,短期临床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