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79例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患者的生存率,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7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复发36例,5年无瘤生存率为87.10%(243/279)。患者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9%(95%CI为93.6%~98.3%)、94.3%(95%CI为91.6%~97.2%)、90.4%(95%CI为86.6%~94.3%)。单因素分析显示,肥胖(HR=2.194,95%CI为1.031~4.671,P=0.041)、肌层浸润深度(HR=2.957,95%CI为1.382~6.329,P=0.005)、组织学分级(G2:HR=3.271,95%CI为1.336~8.010,P=0.010;G3:HR=9.933,95%CI为3.565~27.672,P<0.001)、肿瘤大小(HR=8.067,95%CI为2.426~26.821,P=0.001)、腹腔细胞学(HR=3.293,95%CI为1.523~7.121,P=0.002)、手术-病理分期(Ⅲ期:HR=28.357,95%CI为11.516~69.828,P<0.001)、淋巴结性质(HR=14.629,95%CI为5.023~42.606,P<0.001)、宫颈间质浸润(HR=3.806,95%CI为1.653~8.764,P=0.002)、附件转移(HR=9.101,95%CI为3.831~21.622,P<0.001)、淋巴血管间隙浸润(HR=5.011,95%CI为2.233~11.249,P<0.001)均与患者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肌层浸润深度(HR=2.503,95%CI为1.115~5.616,P=0.026)、组织学分级(G2:HR=3.143,95%CI为1.205~8.198,P=0.019;G3:HR=3.655,95%CI为1.151~11.610,P=0.028)、手术-病理分期(Ⅲ期:HR=27.701, 95%CI为9.608~79.869,P<0.001)及淋巴血管间隙浸润(HR=3.297,95%CI为1.370~7.936,P=0.008)均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肥胖、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腹腔细胞学、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性质、宫颈间质浸润、附件转移、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均对患者预后产生影响,其中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手术-病理分期及淋巴血管间隙浸润均是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精神疾病在我们的社会中是一种难治的疾病,我们通过社区对精神疾病进行全面性,系统性的教育,能够使我们的精神患者及患者家属认识到它对我们的生命带来的严重性,从而使社区能够对精神疾病的防治。为了能够加强对精神疾病的防治,我们做出了努力,我们在对社区防治精神疾病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在宫颈疾病诊断过程当中使用阴道镜诊断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的方式选取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颈疾病患者110例作为文章的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采用阴道镜检查的方式进行检查,并且与最终病例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好的对于阴道镜进行宫颈疾病检查的准确率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通过对于所有110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的结果与最终的病理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对比分析,采用引导镜进行宫颈癌、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以及其他类型的相关宫颈疾病的检查准确率为96.36%、97.27%、90.91%以及100%,所有的患者当中,有106例患者在进行引导镜检查的过程当中出现图像的异常状况占总数的96.36%,另有4例患者经阴道镜检查图像正常,占比为3.64%。结论采用阴道镜进行宫颈疾病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率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2019年8月-2021年11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78例,回顾临床资料。将实施疼痛护理干预的8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实施常规护理的8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更高,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分更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疼痛护理干预,除有效改善其生命质量外,同时提升其睡眠质量,使患者病情得到进一步控制,临床应用价值确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合计78例纳入观察样本,通过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39,开展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9,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命质量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后,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均显著更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及生命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六西格玛(6σ)在评价凝血项目分析性能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实验室凝血项目的2018年国家卫健委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数据和2018年6—12月的室内质控数据,选用3个不同来源的允许总误差作为本研究质量目标,分别计算各项目的σ水平。同时绘制标准化的西格玛性能验证图,结合具有批长度的Westgard西格玛规则指导制定个性化的质控策略,并计算σ<6的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数(quality target index,QGI),确定质量改进方案。结果依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凝血酶原时间(PT)(σ=6.04)分析性能为"世界一流"水平,选择13s规则(N=2)和批长度为1 000个患者样本作为质控方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σ=5.08)和纤维蛋白原(FIB)(σ=5.21)的分析性能达到"优秀"水平,选择13s/22s/R4s(N=2)规则和批长度为450个患者样本作为质控方案;凝血酶时间(TT)(σ=4.60)的分析性能亦达到"良好"等级,选择13s/22s/R4s/41s(N=4)规则和批长度为200个患者样本作为质控方案。依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APTT需要优先改进精密度,TT和FIB则需要同时改进精密度和正确度。结论6σ能够客观评价实验室指标的分析性能,并指导实验室制定合理质控策略和质量改进方案,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简介:摘要: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我国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各病之首,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疾病负担逐渐加重。心电图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基石,凭借其无创、快捷及经济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占据不可撼动的地位。文章探讨了心电图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识别多类型心血管疾病中的独特价值来揭示了心电图的敏锐洞察力,进一步探讨了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如心律失常的诊断、心肌缺血与梗死的诊断、结构性心脏病的评估以及电解质失衡和药物毒性的监测。尽管心电图应用广泛但亦客观审视其局限性如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挑战,因此必须结合临床情境精细解读。心电图不仅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首要筛查工具,更是持续监护、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心血管医学领域的影响深远且不断进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中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与白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按照配对原则选取多发性硬化、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慢性和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各20例,对不同疾病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IL-6水平进行检测,对比组间差异。结果每两种疾病患者间免疫球蛋白G(IgG)和IL-6水平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核性脑膜炎与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核性脑膜炎与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每两种疾病脑脊液IgA和IgG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与IL-6水平均存在明显异常,且可根据上述指标水平判断疾病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