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5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随机抽取本院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比组与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予以比较。结果实验组于社会功能、生理功能与心理健康方面的评分比对比组高(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7.14%,比对比组的77.14%更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应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急性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之间的关系。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0例和同期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的70例健康人,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以分析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脑梗塞患者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人数及斑块数量均显著多于健康人组(P<0.05)。结论脑梗塞病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及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急性脑梗塞的诊疗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 2016年 03月至 2018年 11月收治的 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 1组(脑梗死) --30例与观察 2组(脑出血) --30例,同期选择 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对照组。结果:观察 1、 2组 TC、 TG、 LDL-C、 HDL-C高于对照组, P< 0.05;而观察 1组的 TC、 TG、 LDL-C高于观察 2组, HDL-C低于观察 2组, P< 0.05。存在颈部斑块组的 TC、 TG、 LDL-C高于无颈部斑块组,而 HDL-C低于无颈部斑块组, P< 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脂水平异常具有密切相关联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03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疾病类型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1组(脑梗死)--30例与观察2组(脑出血)--30例,同期选择3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结果观察1、2组TC、TG、LDL-C、HDL-C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1组的TC、TG、LDL-C高于观察2组,HDL-C低于观察2组,P<0.05。存在颈部斑块组的TC、TG、LDL-C高于无颈部斑块组,而HDL-C低于无颈部斑块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脂水平异常具有密切相关联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Atherosclerosis,CAS)斑块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以及MR在CAS斑块性质评估中的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8月住院并经CT或MRI证实为初发脑梗死患者80例,经复查后将全部患者分为脑梗死复发组和脑梗死未复发组各40例。所选初发脑梗死患者均行3D-TOF、(DIR-FSE)T1WI、双回波T2WI和PDWI扫描。运用多序列对比MRI分析CAS斑块成分并进行AHA分型及稳定性评估,并测量颈动脉管腔内径的狭窄程度。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脑梗死复发组以IV、V、VI型斑块为主,其中VI型斑块所占的比例,脑梗死复发组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复发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斑块及中、重度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复发组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比例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的比例。结论与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相比,CAS斑块的稳定性与脑梗死复发更加相关,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多序列对比MRI具备对CAS斑块进行MR分型及稳定性评估的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超声检测技术在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6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超声影像检查技术进行检测。观察所有患者内膜厚度与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斑块位置和颈动脉的出血情况。结果经超声影像检查可知,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较容易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分别为颈总动脉分叉部位、颈动脉的起始部位和颈动脉主干部位。使用超声影像技术检查出颈动脉硬化四种类型分别是软斑,硬斑,扁平斑以及溃疡性斑。临床治疗中采用CT检查确诊患有脑梗患者315例,占分析调查患者的36.2%,其中软斑及溃疡斑类型的动脉硬化更容易引发脑梗疾病。结论在临床治疗中使用超声影像检测技术可以及时检测出患者颈动脉部位是否产生粥样硬化病症,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措施,能够及时避免患者脑部缺血产生猝死情况的发生,降低猝死率。
简介:摘要ASCVD(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在世界疾病之中具有较高死亡率,其中IHD(缺血性心脏病)、卒中为主要原因,在2013年的临床数据中平均每10万人中就有247.9人病死,据WHO的预测直至2030年其抑郁症将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致残的又一原因。基于此现状,文章针对ASCVD、精神心理方面的障碍展开了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结果有50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形成,因而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62.5%;而20例属于单纯内膜增厚,所占比例为25.0%;其余10例为正常,所占比例为12.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着无创、易重复以及方便随访的显著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脑梗死高危患者行及时的颈动脉彩超检查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尽早地发现颈动脉硬化斑块,也可以及时地确定斑块的性质和血管狭窄程度以及血流速度,能够为临床的早期治疗和干预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减少病死率以及致残率,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治疗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探究临床治疗阶段阿托伐他汀钙的应用价值。方法:电脑随机法指导下,将临床上被诊断为“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分组,具体包括:对照组、实验组,经统计,全部患者共72例,入院时间方面,介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治疗时,将常规方案为对照组提供,阿托伐他汀钙为实验组提供,持续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个组别抽取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最终疗效。结果:实验组展开分析,和对照组关于总有效率比较,存在数据差异,即:(94.44%)VS(77.78%),可见,实验组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临床治疗阶段,阿托伐他汀钙的应用有确切效果,显著表现在:减轻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疾病症状,提高总有效率方面,可大力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Resistin)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与缬沙坦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个月血清抵抗素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的变化。结果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及缬沙坦治疗前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IMT、DBP、SBP均高于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苯磺酸氨氯地平组血清抵抗素、IMT、SBP、DBP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及MT、SBP、DBP;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更有效地逆转大动脉结构,防止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CT和MR血管成像在粥样硬化斑块狭窄诊断中的优劣性。方法选取上海中山医院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住院的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38例冠心病患者,均给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和冠状动脉MR血管成像(CMRA)检查,CCTA采用64层螺旋CT,MRA采用呼吸导航触发的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CTA上将斑块分为非钙化和钙化斑块,由至少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双盲评价CMRA和CCTA诊断的粥样斑块的相关性狭窄(≥50%),并与CAG结果分析对比,评价CMRA和CCTA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的价值。结果CCTA和CMRA判断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3%、34.6%和82.1%、74.8%,CCTA和CMRA判断非钙化斑块显著性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84.7%和48.5%、73.4%。斑块的钙化与否是CMRA和CCTA诊断斑块的准确性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CMRA和CCTA诊断粥样硬化斑块和狭窄的效能接近,CMRA对显示钙化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比CTA有优势,而CCTA诊断非钙化斑块引起的显著性狭窄有很好的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03月期间诊治的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治疗以及护理,患者的症状得到良好的恢复,无一例出现并发症以及感染的情况。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精心细致的护理可以有利于患者身体状况的恢复,并降低并发症和感染几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