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严格地说,吴家珍的《当代汉语修辞艺术》(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3月版)并不是一部体系完整、论证严密的修辞学著作。它不过是对当代修辞现象的一种点射式扫描,用作者序言中的话说,就是只“写出了一鳞半爪”;并且,它所使用的方法也是传统的“搜集材料——整理归纳——得出结论”的“慢三步”。然而,我们却不能不说,这又确是一部很富特色的著作,因为它充满新意。和以往的修辞学著作相比,《当代汉语修辞艺术》有着全新的理论。在“总论篇”,作者从五个方面评述当代汉语修辞现象,对其孕育条件、变化轨迹,表现特色、研究走向、存在问题作了概括的
简介:<正>公元前五一四世纪,正是古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发展和繁荣时期。当时,科学、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都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适应社会政治生活的需要,产生了一种研究演说的学问,这就是古希腊的修辞学。古希腊奴隶主民主制度,为演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象伯里克利执政时代(公元前443—429年),民主政体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举凡城邦大事,都在会上讨论。雅典公民只要年满二十岁,就不受财产或其他资格的限制,人人都有发言权、选举权。参政者或在公民大会上发表演说,或在议事会上进行争辩,都须具有演说的才能和训练。再者,当时诉讼十分频繁,而在民主制度下实行的是陪审法庭制度,陪
简介:作者论作为一种电影理论虽已接近死亡,但其生命力却在近几十年中悄无声息地融入并改变着电影的创作实践,其影响在不同国家地区的电影文化中都有不同的呈现。作者论及其所形成的电影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电影艺术理论与创作。在中国电影人的实践中,在“拟态环境”的喧哗的氛围里,作者论成为一种媒体现象。“作者导演”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象征资本,一种商业策略。作者导演与电影作品之间处于一种符号化连接之中。笔者在符号学视野下,通过一系列分析认为,在商业策略的造神运动背后,畸形地强调导演的作用,树立电影作者标签,并不能改变中国电影工业根基薄弱,电影整体质量低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