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0月诊治的68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前路内固定融合术)和研究组(n=34,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对比两组手术及术后情况和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临床效果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1月7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据术式分组。对照组只行骨折邻近椎体固定,观察组结合伤椎一起固定。比较两组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术中出血的水平、切口的平均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水平;手术前后患者受累椎体高度、Cobb角;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的水平、切口的平均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VAS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受累椎体高度、Cobb角相近,P>0.05;手术后观察组受累椎体高度、Cobb角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结合后路伤椎固定手术疗效肯定,可有效恢复椎体结构,增进固定矫形效果,加速患者手术后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4个月,术后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及后缘高度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术后Cobb角较之于术前更小,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后路椎弓根钉钉棒系统治疗脊柱骨折,效果肯定,具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治疗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2017年2月9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效果;手术创伤失血情况、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伤椎各项康复指标(高度、Cobb角、疼痛);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脊柱胸腰段骨折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创伤失血情况、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伤椎各项康复指标(高度、Cobb角、疼痛)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伤椎各项康复指标(高度、Cobb角、疼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情,减少并发症,促进伤椎高度恢复,缓解疼痛,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矫正Wilms瘤综合治疗后并发脊柱畸形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2年3月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矫正Wilms瘤综合治疗后并发脊柱畸形患者3例。分析术后畸形矫正率、并发症、融合情况及患者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结果术后脊柱侧凸、胸腰段后凸均显著改善。腰痛VAS评分也显著提高。均随访〉2年,3例患者均无畸形明显进展,无假关节形成、感染等并发症,无疼痛症状复发。结论对于Wilms瘤综合治疗后并发脊柱畸形的患者,单纯后路全椎弓根螺钉矫形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期间收治脊柱骨折手术患者 86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简介:背景:先天性脊柱后凸和继发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并不常见,但有潜在的严重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畸形可能加重并有截瘫的危险。我们对这些畸形的治疗使用单一后路切口,结合肋骨横突切除入路,同期完成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或脊柱截骨术,术后进行前和(或)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据我们所知,这种手术入路尚未有过报道。方法:1988至2002年,在我们中心接受治疗的先天性脊柱后凸和继发性脊柱侧后凸患儿16例,对他们的病史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手术时的平均年龄是12岁。诊断为先天性脊柱后凸14例,由于手术失败引起的继发性脊柱侧后凸畸形2例。术前平均后凸畸形为65°(范围,25°~160°),平均侧凸为47°(范围,7°-160°)。15例通过单一的后路切口及肋骨横突切除入路,完成脊椎切除或截骨术、后路内固定加前、后路融合术。另1例接受椎体切除术时年龄太小,未做脊柱固定术。最后用自创的简化评分表评价手术结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60.1个月。术后平均后凸畸形校正为31。(范围,0°-82°),侧凸畸形校正为25。(范围,0°-68°)。4例出现并发症:1例后路内固定失败,需要翻修,1例下肢出现感觉麻木,2例后期出现融合远端骨盆倾斜加重。用简化评分表根据患者满意度评价手术结果,满意1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同期前、后路经肋骨横突切除入路是一种有难度但安全、用途广泛和有效的手术入路,在治疗复杂的胸椎后凸畸形方面效果明显,神经损伤的危险性小。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