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脊柱后路手术压疮的效果。方法选取102例在我院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并同意的前提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预见性护理干预),两组均包含51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共发生3例(5.88%)压疮患者,对照组共10例(19.6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②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评分为(92.26±3.67)分,对照组为(89.01±2.10)分,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脊柱后路手术患者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且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压疮 脊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并归为对照组,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4月—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针对两组Cobb角情况以及伤椎前后缘的高度比值进行观察,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对于其的骨折改善情况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能够较好的保持患者的脊柱段生物稳定性,因此值得我们在对于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

  • 标签: 后路手术 治疗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后路手术内固定应用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5例)和治疗组(48例),观察传统开放后路钉棒系统固定手术和微创植入后路钉棒系统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参照组;同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应用于脊柱骨折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对减轻患者的疼痛以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后路手术内固定 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脊柱骨折52例,依照治疗方法差异将其分组。对照组给予外侧植骨融合术,共26例;研究组施行后路手术内固定,共26例。观察比较疗效。结果组间比较,研究组Cobb角较小,伤椎前缘及后缘高度增加幅度大,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效果佳,值得运用。

  • 标签: 脊柱骨折 后路手术内固定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柱后路俯卧位手术预防难免压疮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脊柱后路俯卧位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并在受压部位使用康惠尔敷料,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预防压疮效果。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44%,高于观察组的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康惠尔敷料与个性化的综合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压疮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脊柱后路 俯卧位 手术 预防 难免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实施后路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前路手术治疗)、试验组(后路手术治疗)各31例,观察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80.6%;治疗后的前后缘高度、Cobb角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脊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处理应用于脊柱后路手术并发硬脊膜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6例脊柱后路手术并发硬脊膜破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标准对症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处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有所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拔管前14h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的满意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后路手术合并硬脊膜破裂患者实施综合处理措施可促进创口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脊柱后路手术 硬脊膜破裂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脊柱骨折(spinefracture)行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疗效,为治疗脊柱骨折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观察组应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优良率以及治疗前后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6.88%(31/32),对照组优良率为81.25%(26/32),观察组优良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伤椎前高压缩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方法与疗效较为显著。

  • 标签: 脊柱骨折 后路手术内固定 手术方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胸腰段脊柱骨折前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5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对其使用前路、后路手术治疗方式,然后比较不同方法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相关数据的变化情况,之后对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概率、术中出血量等都小于前路组,且P<0.05,;手术前及术后两周后两组患者在前缘高度比与Cobb比较中没有显著差异,且P>0.05;但是12个月、24个月复查的时候,在伤椎前缘高度比、JOA评分等方面均大于后路组,且P<0.05。结论使用后路手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及住院时间段、并发症发生概率小;而前路手术在椎体高度等恢复效果上要优于后路手术方式,可谓是各有利弊。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前路手术 后路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胸段脊柱脊髓损伤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的65例腰胸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探查脊髓神经加椎板减压手术治疗。分析本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恢复期间钉棒均无松动,治疗优良率为93.85%。结论腰胸段脊柱脊髓损伤采用后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腰胸段脊柱脊髓损伤 后路手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方法,对28例脊柱后路术后脑脊液漏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2006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共治疗脊柱后路术后脑脊液漏患者28例,采取术后持续引流,根据引流量多少,于术后7~12d拔除引流管。术后持续引流无效患者经再次切开手术缝合修补治疗后痊愈。结果22例术后7~12d拔出引流管后痊愈,无脑脊液囊肿及感染发生。3例切口漏经再次切开手术缝合修补治疗后痊愈。结论脊柱后路术后脑脊液漏术后7~12d拔除引流管安全有效,切口漏采用局部再次缝合可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脊柱后路术后 脑脊液漏 并发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后路内固定治疗法在胸腰段脊柱结核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手术治疗手段。方法收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15)采用前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n=15)采用后路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中依据累及椎体数量分为观察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观察Ⅱ组(累及多个椎体),对照组也分为对照Ⅰ组(累及单个椎体)和对照Ⅱ组(累及多个椎体),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Ⅰ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矫形率均明显优于对照Ⅰ组,P<0.05;对照Ⅱ组的矫形率明显高于观察Ⅱ组,P<0.05。结论前路内固定治疗术对于累及单个椎体的胸腰段脊柱结核可取的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后路内固定治疗法在累及多个椎体的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治疗中更具有优势,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术后矫形率,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疾病的类型选择最佳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前路 后路 内固定 胸腰段 脊柱结核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pediclescrewfixation)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osterioropenpediclescrewfixation)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为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并收集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比较性研究。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Pubmed(1966年至2016年3月)、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3期)、Embase(1966年至2016年3月)。人工检索期刊(1990年至2016年3月)The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Spine、EuropeanSpineJournal。2名脊柱外科专业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共计318例,其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58例,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0例。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相比,手术时间短[WMD=-0.67,95%CI(-1.20,-0.14),P=0.01],出血量少[WMD=-2.83,95%CI(-4.15,-1.51),P〈0.0001],术后总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小[WMD=-2.79,95%CI(-3.80,-1.77),P〈0.0001],术后3个月VAS评分小[WMD=-2.33,95%CI(-3.08,-1.58),P〈0.00001],住院时间短[WMD=-1.79,95%CI(-2.48,-1.11),P〈0.00001],而两者术后1周内VAS评分[WMD=-4.02,95%CI(-8.98,0.94),P=0.11]、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WMD=-0.72,95%CI(-2.32,0.89),P=0.38]、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矫正度丢失[WMD=-0.05,95%CI(-0.40,0.31),P=0.8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RR=0.57,95%CI(0.19,1.67),P=0.30]、椎弓根螺钉位置异常发生率[RR=0.69,95%CI(0.20,2.37),P=0.55]、术后感染发生率[RR=0.34,95%CI(0.04,3.18),P=0.3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骨科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使用常规防治的是对照组30例,使用中西医结合方式防治的是观察组30例,就2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栓产生的关键因素是缺少术后的功能锻炼,患者有基础性的心血管病与别的内科疾病,术后用药不及时。全部患者通过密切观察、精心护理、及时的用药、功能锻炼加强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失,没有别的并发症产生。结论针对性地拟定预防性治疗方法,主动实施用药和功能锻炼,是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产生的重点。

  • 标签: 骨科手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