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颊器联合口内入路复位内固定下颌骨升支下颌角骨折的方法,评价该手术方法的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2月~2009年5月间50例下颌骨升支下颌角骨折患者,使用穿颊器经过颊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内固定。采用口腔内切口达骨面,在骨折线对应皮肤处作约0.3cm切口,将穿颊器经皮肤切口穿通至骨面,经穿颊器行坚强内固定术。同时期的另外21例同类型骨折患者,仍按照传统下颌下入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用穿颊器口内入路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无主诉关节疼痛弹响症状。全部患者无面神经损伤、无涎瘘、面颈皮肤无明显手术瘢痕。传统口外入路6例患者内固定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下颌下区均可见明显术后瘢痕。结论口内入路微创治疗下颌骨角部升支骨折优于传统的下颌下切口法,是下颌骨升支下颌角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穿颊器 下颌角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口内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手术局麻或全麻下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术后随访1年。结果治愈186例(73.8%),好转56例(22.2%),无效10例(2.7%)。总有效率96.0%.无效病例中多为中鼻道瘢痕粘连、筛窦区瘢痕粘连、窦口闭塞、上颌窦开口闭塞、中鼻道引流不畅。手术并发症7例其中上颌窦开口狭窄或闭锁4例、眶内淤血1例、鼻腔粘连2例。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术前准备充分,熟练的麻醉技术,术者丰富的操作经验,术中正确处理中、下鼻甲鼻中隔,术后定期随访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鼻内镜术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寻求重度烧伤休克期简便、快捷、有效补液的治疗护理。方法对2002-07~2009-07收治的15例危重烧伤患者立即行锁骨下深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此作为快速补液通道,同时床旁安装简易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装置,依据CVP监测结果,结合尿量、心率、呼吸意识等无创监测指标调节补液。结果15例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平稳度过。结论中心静脉压监测适用于重度烧伤休克期治疗护理,方法简便,疗效确切。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烧伤 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左右桡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04年以来,经左右桡尺动脉途径共完成冠脉介入手术2516例,观察手术成功率、冠脉桡尺动脉并发症等情况。术前均测试双手Allen试验反向Allen试验,采用日本Teromo公司的穿刺包穿刺,TR-Band止血气囊包扎止血。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成功率、PCI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冠状动脉造影曝光时间、血管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介入术前测试左右手的Allen试验和反Allen试验,左右桡尺动脉,四条血管入路,大大增加了介入医生的选择余地,同样能减少出血和血管相关性并发症、减少病人痛苦,完成介入治疗。

  • 标签: 左右 桡尺动脉 冠脉介入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的抑郁障碍情况、心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我科接受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两组均在患者手术前1~2d和手术后7~10d分别进行两次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生活质量(MIDAS)评分。结果PCI术前两组患者抑郁发生率、HAMD评分、MID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心理干预组的抑郁障碍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5);手术前后对照组抑郁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后干预组抑郁发生率有明显变化,HAM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干预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因此有必要对PCI术后的患者进行联合心理干预的治疗,PCI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PCI术后抑郁情绪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呈负相关。

  • 标签: 护理学 PCI术 抑郁情绪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用能量彩色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超声研究糖尿病患者眼动脉血流量的特点。方法选择糖尿病组80例160条眼动脉,正常对照组80例160条眼动脉,分别观察眼动脉(OA)频谱形态,检测眼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ean),以眼动脉彩色血流束代表内径(D),并计算血流量。结果糖尿病组患者OA内径Vmean均低于正常组,故血流量低于正常组。结论能量彩色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研究糖尿病患者眼动脉血流量可行且实用的技术。

  • 标签: 糖尿病 眼动脉 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以期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方法调查2010年4月-2010年6月产后复查的99例产妇,对其母婴一般状况、分娩方式、产后开奶时间、奶瓶的使用情况、新生儿喂养方式、产妇的心理状态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分娩方式、开奶时间、奶瓶的使用与否、产妇的心理文化程度和对母乳喂养的态度等均为影响新生儿母乳喂养的因素。结论哺乳期妇女在行为水平上仍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 标签: 母乳喂养 哺乳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包虫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5年-2009年收治的11例脑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短期随访无复发。结论脑包虫病若手术完整摘除可以根治,预后良好。

  • 标签: 脑包虫 诊断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的原因紧急处理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情况及其原因。结果发生吸痰管插入困难原因有摩擦阻力、导管内口斜面贴气管壁、导管扭曲、痰痂堵塞、导管套囊滑脱等,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发生吸痰管插入困难的百分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结论防止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必须正确区分吸痰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确保人工气道病人的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 标签: 人工气道 气道梗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外科开胸术后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6例术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因素术后易并发心律失常,通过对本组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严密检测病情、做好基础护理和呼吸道管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其中75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1例患者并发室颤经及时有效地电除颤后恢复自主心律转入ICU监护,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对年龄>60岁、术前心电图异常、术前肺功能中重度受损等患者进行积极护理,可有效减轻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胸外科 开胸术后 心律失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方法两种药物分别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各0.1ml混合。结果出现浅乳白色,震荡后不消失。结论临床上若病情需要使用这2种药物时应分开使用,不应连续输注,最好中间输注0.9%氯化钠溶液以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甚至药物变性。

  • 标签: 更昔洛韦 阿拓莫兰 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保证危重患者转科安全。方法将《危重病人转交接记录表》应用于临床。结果缩短了交接的时间,减少了电话询问及信息传递的不准确,促进了科室间的相互协调,控制了“接口”环节的质量。结论规范了护士交接过程,明确了交接的内容要求。

  • 标签: 危重患者 安全交接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咨询治疗在美容整形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把接受过美容整形的22例患者在经过前期心理测评的基础上,了解其整容后的心理问题程度后,分为干预组合对照组;并对对照组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组的11位整形者心理康复效果比较理想,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体像障碍的心理问题。结论心理干预中心理咨询治疗能够提高整形手术者心理适应性,改善心理认知,增强其内在的自信心,对整容后心理适应和自我接纳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美容整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2例对照组例4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采用纳洛酮依达拉奉治疗,15天后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NDS减少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地。

  • 标签: 纳洛酮与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善愈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疗效、并发症和注意事项。方法181例腹股沟疝患者,治疗组93例采用国产善愈补片行腹膜前间隙置片法;对照组88例使用进口补片行充填式修补法。结果患者全部治愈,大多数患者切口1期愈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但住院费用降低很多(p<0.01)。结论用善愈补片手术患者下地早;补片较进口补片价格低,特别适合在农村医院开展。

  • 标签: 腹股沟疝 补片 无张力疝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全耐药菌(即药敏试验显示全部耐药或仅为丁胺卡那敏感的泛耐药菌)感染高危因素,探索防控措施。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第一季度在院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规律。结论高龄,年龄大于等于60岁,入院大于等于7天均增加感染风险,并随入院天数的增加,风险进一步增加。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菌素大于一周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侵袭性操作均增加患病的风险。包括非呼吸科在内的全体医护对感染高危因素控制的参与是降低因难治的全耐药菌的危重感染导致的死亡的关键。

  • 标签: 耐药菌 防控管理 院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