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SBO)对难治性气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6例接受SBO治疗的难治性气胸患者纳入研究。基于患者的住院病历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和诊治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62±11)岁,其中男性83例(96.5%)。首次SBO治愈率为30.2%(26/86);首次SBO治疗有效率为38.4%(33/86),SBO最终治愈率为59.3%(51/86);SBO联合其他方法治疗的总治愈率为73.3%(63/86)。SBO治愈患者由首次封堵至完全停止漏气时间的M(Q1,Q3)为6.5(3,7)d,短于SBO术后最终拔管患者[11(7,19)d](H=30.24,P<0.001)。首次SBO治愈患者住院天数的M(Q1,Q3)为19(14,25)d,短于全部患者[28(19,37)d](H=12.89,P=0.002)。首次SBO治愈、SBO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住院费用的M(Q1,Q3)分别为23 187(18 906,27 798)、41 580(29 388,50 762)和38 462(27 542,51 720)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8.58,P<0.001)。SBO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9%(11/145)。结论SBO对难治性气胸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对选择性胆管插管(selective biliary cannulation,SBC)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西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诊疗的912例胆胰疾病患者的资料,采用Haraldsson 提出的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内镜下分类方法,分析不同十二指肠乳头形态的SBC成功率、预切开率、困难插管率及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率等指标。结果86.95%(793/912)的患者十二指肠乳头形态符合Haraldsson 分型中的一种,其中规则型(Ⅰ型)占77.18%(612/793)、小乳头型(Ⅱ型)占10.21%(81/793)、突出或下垂型(Ⅲ型)占8.58%(68/ 793)、皱折或脊状型(Ⅳ型)占4.04%(32/793)。Ⅰ~Ⅳ型乳头SBC成功率分别为98.86%(605/ 612)、90.12%(73/ 81)、88.24%(60/68)和96.60%(28/32),Ⅰ型乳头SBC成功率高于Ⅱ~Ⅳ型乳头(P均<0.008),Ⅱ型和Ⅲ型乳头SBC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Ⅰ~Ⅳ型乳头预切开率分别为7.84%(48/612)、32.10%(26/81)、50.00%(34/68)和25.00%(8/32),Ⅰ型乳头预切开率低于Ⅱ~Ⅳ型乳头(P均<0.008),Ⅱ型和Ⅲ型乳头预切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Ⅰ~Ⅳ型乳头困难插管率分别为12.42%(76/612)、39.51%(32/81)、58.82%(40/68)和28.12%(9/32),Ⅰ型乳头困难插管率低于Ⅱ型和Ⅲ型乳头(P均<0.001),Ⅲ型乳头困难插管率高于Ⅳ型乳头(P=0.004),Ⅰ型与Ⅳ型乳头、Ⅱ型与Ⅲ型乳头困难插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Ⅰ~Ⅳ型乳头PEP发生率分别为2.61%(16/612)、12.35%(10/81)、5.88%(4/68)和6.25%(2/32),Ⅱ型乳头PEP发生率高于Ⅰ型乳头(P<0.001),Ⅰ型与Ⅳ型乳头、Ⅱ型与Ⅲ型乳头PE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8)。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形态影响SBC。Ⅰ型乳头的SBC最为容易;Ⅱ型和Ⅲ型乳头的SBC较难,且Ⅱ型乳头的SBC需警惕PEP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选择性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两种生产方式对产后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1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120例产妇,其中60例产妇行选择性剖宫产进行分娩,作为研究组,60例产妇经阴道分娩,作为对照组。在产后1个月及3个月时,对上述产妇进行POP-Q评分、超声检测残余尿、尿垫试验及会阴超声检查,将两组产妇的SUI(压力性尿失禁)、POP(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和膀胱颈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在产后1个月及产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在SUI及POP的发生率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1个月及产后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在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行剖宫产可以减少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长期影响还有赖于进行多中心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选择性亚低温疗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3年0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6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别编入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对照组应用全身亚低温治疗,研究组采取亚低温疗法,并将两组的GCS预后得分情况作比较。结果治疗1周后,研究组(73.3%)的预后良好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50.0%),研究组的死亡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研究组的预后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重型颅脑损伤,采取亚低温疗法能够对脑部起到迅速降温的效果,其疗效显著,降温手法简便,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简介:摘要虽然我国当下的科学技术在近些年得到了较为长足的进步,但在无线网络的通信传输中,很多无线网络仍旧存在着资源受限的现象,而因为能够有效提高传输功率与效率,协作通信技术在资源有限的无线网络中才得到较好的应用,为此本文基于功率最优化分配的选择性协作通信模式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能够以此推动我国无线网络信息传输的相关发展。
简介:目的:目前较为流行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儿童脑瘫的手术中,选择低阈值的神经亚束进行切断是手术的关键。但手术中发现神经后根亚束阈值变化很大、为更好理解这一方法的理论根据和解释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我们用狗为实验动物模型进行去大脑、慢性脊髓化的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riveposteriorrhizotomy,SPR),前后神经后根兴奋性和肢体肌肉反应级别变化的研究。方法:将动物分成三组,分别进行SPR手术,进行脊神经后根亚束阈值的测定,并对阈值的两倍刺激效应和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在去大脑操作中短时间内阈值有大范围波动,部分脊神经后根切断后其阈值变化于5~10min内可达其基值的10倍左右。30s内用阈值量恒定的电流刺激后根,同侧下肢肌肉反应级别差异较大。另外,两倍阈值量刺激常使肌肉病理级别反应增加,这在对照组也有表现。邻近神经后根阈下刺激的时间,空间总和效应使对照组刺激阈电流变小,而肌肉反应级别并未变化。结论:这一实验结果表明目前广泛应用的SPR手术神经后根阈电流的不稳定因素来自脊髓本身,临床应用的阈值往往超过实际阈值,两倍阈电流刺激使病理反应级别增加。因此SPR手术判断神经阈值的电生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