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对 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效果 进行分析。 方法 研究选取了 52 例在本院治疗了产后缺乳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患者来院治疗时间在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间,使用计算机将所有参与研究患者随机分成了对照组 (n=26) 及观察组 (n=26) 。对照组患者使用局部热敷按摩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进行治疗,在患者治疗之后对比两组别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泌乳量。 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别间数据对比存在意义 (P < 0.05) ; 治疗前,两组患者泌乳量对比无意义,治疗 5 天后,对照组患者泌乳量显著低于观察组,两组别间数据对比存在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治疗产后缺乳患者过程中,采取补益气血通络下乳方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增加产妇泌乳量,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法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1月—2018年4月8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58例,年龄25~78(50.8±10.5)岁,均观察行腹腔镜手术,术中于胆总管切开后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记录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及随访并发症,并总结技术经验。结果成功完成腹腔镜下手术81例,成功率94.2%(81/86),其中1例因末端结石嵌顿难以取出,后经胆道镜下碎石取出。其余5例中,1例因胆囊十二指肠漏中转开放手术,4例因胆囊炎急性发作后三角区纤维化难以分离而中转开腹。81例成功手术者:手术时间为(80.2±18.6)min,术中出血量为(20.0±3.0) mL,术后下床时间为(15.5±5.7)h,术后排气时间为(30.2±10.2)h,引流管拔除时间为术后(2.4±0.4)d,术后住院时间(10.4±2.6) d。术后4~6周拔除T管;随访6~12个月,平均8.5个月,无术后胆漏、胆道狭窄、再发胆管结石等并发症。结论经剑突下孔直接取石法使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变得简单易行且安全,通过选择合适的患者,调整剑突下孔的位置、注意手术细节,改进手术流程,可减少了手术时间、创伤,并能取尽结石,获得满意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异甘草酸镁在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均拟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另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异甘草酸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肝门阻断10 min后及术后1、3、7 d的IL-1β、IL-6、IL-8、CRP、TNF-α、AST、ALT、GGT、ALP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3、7 d的TBIL、DBIL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3、7 d TP、ALB、GL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相近(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异甘草酸镁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围术期,可明显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保护肝功能,且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手术室优质护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效果与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内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患者 60 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3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办法,剩余 30 例作为实验组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更快实现肠胃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针对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拮抗肌松药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3至9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舒更葡糖钠组(S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靶控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静脉推注罗库溴铵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肌松监测仪(TOF)检测肌松,双腔导管气管内插管,单肺机械通气,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C组患者在关闭胸腔后且有自主呼吸时静脉推注新斯的明(2 mg)联合阿托品(0.5~1.0 mg)逆转肌松药作用;S组在关闭胸腔后TOF计数≥2时(无论有无自主呼吸)静脉推注舒更葡糖钠(2 mg/kg);两组患者均参照拔管指征拔除气管导管。检测麻醉诱导前即刻(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关闭胸腔后即刻(T2)、术后1 h(T3)、术后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V3导联心电图的QT间期,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和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术后48 h内呼吸抑制、呼吸功能障碍、过敏、恶心呕吐、皮肤瘙痒、感觉异常的发生率,以及术后病理分型、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间、术后病理分型、术后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和QT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应用肌松拮抗剂前后血清组胺、肝功能指标(ALT和AST)、肾功能指标(BUN和Cr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血清组胺、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应用肌松拮抗剂前后出/凝血功能指标(TT、PT、APTT和FI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出/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组患者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为(3.7±1.3)min,短于C组患者的(14.5±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6,P<0.05);两组术后48 h内均无呼吸功能障碍、过敏、皮肤瘙痒和感觉异常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内C组呼吸抑制患者5例,S组无呼吸抑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5)。结论肺癌根治术患者术毕应用舒更葡糖钠拮抗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是有效的,可以缩短术后气管导管拔管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单肺通气方案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择期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100例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腔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观察组采用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行单肺通气。比较两组手术一般资料,分析两组单肺通气前(T0)、单肺通气后1 h(T1)、单肺通气结束时(T2)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平均动脉压(MAP),同时测定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肺活量(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并观察术后肺部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观察组PETC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时SpO2低于同组T0时,MAP较同组T0时增加,但T0、T2时组间SpO2、PETCO2、MA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TNF-α、IL-6低于对照组,而VC、FEV1较对照组增加(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行单肺通气可明显提高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缩短康复进程,减少肺功能损伤及相关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ncut Roux-en-Y吻合、Roux-en-Y吻合与Billroth-II吻合在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94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组,其中A组28例行Uncut Roux-en-Y吻合、B组36例行Roux-en-Y吻合、C组30例行Billroth-II吻合。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在降低手术吻合时间和Roux淤滞综合征(RSS)明显优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和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5);A组和B组在降低反流性胃炎和胆汁反流显著优于C组(P<0.05);在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漏、溃疡、狭窄、出血及反流性食管炎等方面三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ncut Roux-en-Y吻合术在胃癌根治术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行、降低术后并发症等特点,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全系膜切除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普通外科经膈肌裂孔或左侧胸腹联合入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术前诊断食管受累≥1 cm的95例AEG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全系膜切除组(33例)和传统手术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近期疗效,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0 d内病死率、上切缘长度以及淋巴结获取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系膜切除组中右侧胸膜破损达10例(30.3%),高于传统手术组4例(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51,P=0.002)。全系膜切除组获拣淋巴结总数目为(47.5±14.5)枚,其中阳性淋巴结中位数为5.0枚,均多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42.2±17.1)枚和3.0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系膜切除组的纵隔淋巴结获取数达到(5.6±1.6)枚,传统手术组仅为(2.2±1.3)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865,P<0.001),但两组纵隔淋巴结阳性数目相当(P>0.05)。两组患者在食管上切缘、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亦接近(均P>0.05)。结论食管全系膜切除应用于食管受累AEG患者的治疗,可提高下纵隔淋巴结获取数目,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备一定的手术安全性。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将围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借助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开展分析。方法 :研究决定在 2009年 4月- 2019年 4月 期间来纳入病例,纳入我院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病例,共纳入研究病例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2月于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直肠癌根治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吻合口出血情况、免疫功能、炎症因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观察组CD4+、CD4+/CD8+上升,CD8+水平下降,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3/50)低于对照组(24.0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均可有效治疗直肠癌,但腹腔镜手术可有效减少机体损伤,改善术后炎症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维持免疫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入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例,女44例;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9~75岁。患者均施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化疗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生存、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0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96例患者均采用混合入路施行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96例患者中,5例行腹腔镜联合多器官切除术(2例联合脾切除术、2例联合胃壁楔形切除术、1例联合脾脏和胰体尾切除术);7例行手助腹腔镜手术(5例因肿瘤侵犯需行多器官切除术、2例因近端肠管梗阻严重无法暴露加行回肠末端造瘘术);84例行腹腔镜辅助手术;无中转开腹。96例患者中,3例行回肠后方吻合,2例行旋转升结肠吻合,91例行原位吻合。9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140 min(70~25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 mL(30~140 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 d(1~4 d)。96例患者中,术后5例切口感染,5例肺部感染,3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吻合口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96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 d(5~27 d)。(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96例患者清扫淋巴结数目为19枚(13~25枚);手术切除标本长度为35 cm(25~50 cm),切缘均为阴性。96例患者病理学T分期:pT1期5例,pT2期46例,pT3期37例,pT4期8例;病理学N分期:pN0期32例,pN1期47例,pN2期17例。96例患者均为M0期,无远处转移。96例患者病理学类型:黏液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16例,中分化腺癌46例,高分化腺癌27例。(3)术后化疗情况:96例患者中,68例术后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规范化疗,28例术后未行化疗。(4)随访情况:96例患者中,8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5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86例患者均生存,其中82例未发现肿瘤复发;3例复查发现肝脏转移,带瘤生存;1例发现肝、肺转移,带瘤生存。结论混合入路在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末端回肠悬吊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住院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Dixon);B组行Dixon加预防性末端回肠造口术;C组行Dixon加改良末端回肠悬吊术。比较三组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天营养学指标,外周血电解质浓度,住院总费用,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方式对营养物质及电解质的吸收利用未产生显著改变。B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缩短(F=0.004,P<0.05),二次手术率(100.00%)与A、C组的3.33%(1/30)相比显著升高(χ2=81.562,P<0.001)。A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各1例(6.67%),B组发生造口相关并发症2例(6.67%),C组发生吻合口瘘1例(3.33%),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4,P=0.809)。结论改良末端回肠悬吊术操作简单,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能有效降低造口还纳手术率,减轻患者因造口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二次手术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