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肺癌中占比超过80%,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NSCLC的传统标准方案,但患者的5年生存率依然很低,不足5%。新生血管的生成在多种实体肿瘤的生长、增殖和转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使现有肿瘤血管退化,同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随着我国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不断发展和药物可及性的不断提高,抗血管生成药物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之一。共识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年版)》的基础上,由共识编写组根据近一年来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实践,整理而成共识更新版,以指导我国肺癌治疗相关的临床科室合理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学习算法在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术前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277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35例,女42例;年龄为(56±10)岁,年龄范围为33~80岁。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成像检查。227例肝细胞癌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方法以7∶3比例分为训练集193例和验证集84例。应用逻辑回归列线图,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人工神经网络(ANN)和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构建MVI术前预测模型。观察指标:(1)训练集及验证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2)影响训练集患者肿瘤MVI危险因素分析。(3)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构建及其术前预测肿瘤MVI准确性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训练集及验证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性别(男,女)分别为157、36例和78、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8,P<0.05)。(2)影响训练集患者肿瘤MVI危险因素分析:训练集193例患者中,MVI阳性108例,MVI阴性8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卫星病灶、肿瘤边界、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影响肿瘤MVI的相关因素(比值比=0.971,2.449,1.368,4.050,2.956,4.083,2.532,1.996,95%可信区间为0.943~1.000,1.169~5.130,1.180~1.585,1.316~12.465,1.310~6.670,2.214~7.532,1.016~6.311,1.323~3.01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FP>20 μg/L、肿瘤多发、肿瘤直径越大、肿瘤边界不光滑是影响肿瘤MV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680,3.100,1.438,3.628,95%可信区间为1.842~7.351,1.334~7.203,1.201~1.721,1.438~9.150, P<0.05),而年龄越大,MVI发生风险越低(比值比=0.958,95%可信区间为0.923~0.994,P<0.05)。(3)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构建及其术前预测肿瘤MVI准确性比较:①应用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指标,包括年龄、AFP、肿瘤数目、肿瘤直径、肿瘤边界,构建逻辑回归列线图,SVM、RF、ANN及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逻辑回归列线图预测模型稳定性较好。逻辑回归列线图、SVM、RF、ANN、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2、0.794、0.807、0.814、0.810和0.784、0.793、0.783、0.803、0.815,SVM、RF、ANN、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AUC分别与逻辑回归列线图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为0.731~0.849,0.744~0.860,0.752~0.867,0.747~ 0.862,Z=0.995,0.245,0.130,0.102,P>0.05)和(95%可信区间为0.690~0.873,0.679~0.865,0.702~0.882,0.715~ 0.891,Z=0.325,0.026,0.744,0.803,P>0.05)]。②应用RF、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自行筛选临床病理因素指标构建预测模型。根据指标对预测模型重要度排序,选择重要度>0.01的指标,包括年龄、肿瘤直径、AFP、白细胞(WBC)、血小板、总胆红素、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ALP和纤维蛋白原,构建RF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挑选重要度>5.0的指标,包括年龄、肿瘤直径、AFP、WBC、ALP和纤维蛋白原,构建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由于ANN及SVM机器学习算法不具备筛选指标能力,应用单因素分析结果筛选指标,包括年龄、肿瘤数目、肿瘤直径、卫星病灶、肿瘤边界、AFP、ALP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构建SVM、ANN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SVM、RF、ANN、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AUC分别为0.803、0.838、0.793、0.847和0.810、0.802、0.802、0.836,分别与逻辑回归列线图AU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5%可信区间为0.740~0.857,0.779~0.887,0.729~0.848,0.789~0.895,Z=0.421,0.119,0.689,1.517,P>0.05)和(95%可信区间为0.710~0.888,0.700~0.881,0.701~0.881,0.740~0.908,Z=0.856,0.458,0.532,1.306,P>0.05)]。结论机器学习算法可用于术前预测肝细胞癌MVI,但其应用价值尚需多中心大样本数据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无复发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续收治的接受肝移植的84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3例,女性11例,平均51岁。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术后无复发生存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预测术后无复发生存的最佳界值,以此分组比较无复发生存率。结果NLR预测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无复发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3,约登指数0.319,最佳界值为3.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米兰标准、NLR与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无复发生存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HR=2.412,95%CI:1.277~4.555)、肿瘤数目≥3个(HR=5.595,95%CI:2.023~17.531)和NLR≥3.2(HR=2.891,95%CI:1.348~6.204)是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以NLR 3.2为界值分组,NLR<3.2组(n=61)肝移植术后1年累积无复发生存率78%,优于NLR≥3.2组(n=23)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最大直径、肿瘤数目和NLR与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无复发生存相关。NLR对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无复发生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以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肝外胆管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调节机制为切入点,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肝外胆管EMT的诱导作用,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通过调控EMT来改善肝外胆管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提取和培养BALb/c小鼠肝外胆管肝外胆管上皮细胞,按照研究目的不同,将第3次传代后的肝外胆管上皮细胞分为不添加生长因子的正常对照组、添加TGF-β1诱导EMT的TGF-β1组、添加HGF+TGF-β1的HGF干预组、仅添加HGF的HGF对照组和添加TGF-β1+HGF+SU11274的HGF抑制组。用蛋白免疫印记实验检测各组上皮细胞标志物CK19、E-cad和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和S100A4的表达情况。结果蛋白印迹实验显示,对照组CK19、E-cad、α-SMA和S100A4的表达量分别为1.31±0.02、0.90±0.05、0.70±0.07和0.81±0.04。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上皮细胞标志物CK19 (0.75±0.05)和E-cad (0.66±0.06)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同时间质细胞标志物α-SMA(1.47±0.05)和S100A4 (1.49±0.06)蛋白表达水平上升,组间比较,各项细胞因子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GF-β1组比较,HGF干预组CK19(1.20±0.05)和E-cad (1.12±0.06)蛋白表达水平上升,同时α-SMA (0.71±0.04)和S100A4 (0.82±0.07)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组间比较,各项细胞因子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GF干预组比较,应用HGF抑制剂SU11274后,HGF抑制组CK1 (0.81±0.05)和E-cad (0.99±0.06)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同时α-SMA(1.25±0.05)和S100A4(1.03±0.07)蛋白表达水平上升,组间比较,各项细胞因子间,除E-cad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可诱导肝外胆管上皮细胞发生EMT,HGF可通过调控TGF-β1诱导的EMT来改善肝外胆管纤维化。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评价含异体角质形成细胞(KC)和成纤维细胞(Fb)的细胞膜片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以聚氨酯生物膜为载体构建含人异体KC和Fb的细胞膜片,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2016年4月—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Ⅱ度烧伤创面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阳性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拟入组40个急性Ⅱ度烧伤创面,选择的单个创面≥10 cm×10 cm且≤5%体表总面积(TBSA),将创面均分为2个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细胞膜片组和常规治疗组。细胞膜片组创面内层覆盖细胞膜片、外覆无菌植皮纱布,视创面愈合及渗出情况于治疗开始后每1~3天更换外层纱布,每7天更换1次细胞膜片(即该组换药)。常规治疗组创面内层覆盖混合磺胺嘧啶银霜的纱布、外覆无菌植皮纱布,视创面渗出情况每2~3天更换内外层纱布。分别于治疗5、7、10、14 d,计算2组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换药总次数、治疗期间创面感染情况;首次换药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伤后6~12个月,随访创面瘢痕形成情况。观察安全性指标包括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对数据行Wilcoxon秩和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制备的细胞膜片直径约8 cm,每片面积约49 cm2,含2层或3层KC和Fb。(2)共入选43例患者,其中3例脱落。完成治疗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57岁,烧伤总面积为2%~26%TBSA。(3)治疗5、7、10、14 d,细胞膜片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Z=4.205、4.258、3.495、2.521,P<0.05或P<0.01)。细胞膜片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7(6,8)d,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的11(7,14)d(Z=4.219,P<0.01)。细胞膜片组创面换药总次数为1(1,2)次,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的6(4,7)次(Z=5.464,P<0.01)。(4)31例患者细胞膜片组创面在首次换药前即已愈合,9例患者细胞膜片组创面首次换药疼痛评分为1(0,1)分;4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创面首次换药疼痛评分为2(1,3)分。40例患者2组创面完全愈合前均未见有明显感染发生。试验结束后,9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6例患者细胞膜片组创面与常规治疗组创面均未见瘢痕形成,细胞膜片组创面颜色与正常肤色一致,仅见常规治疗组创面少量色素沉积;3例患者细胞膜片组创面仅有色素沉积,而常规治疗组创面瘢痕形成明显。(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波动主要随烧伤病程演进及创面愈合自行缓解,未见明显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与异常表现。结论含异体KC和Fb的细胞膜片可减少Ⅱ度烧伤创面换药次数、加速创面上皮化、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换药疼痛;由于其加速创面上皮化进程,可能有利于减轻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临床应用简便、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64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2型糖尿病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69名为正常对照组。按踝肱指数<0.9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无下肢动脉病变组及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各项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PTL4及VEGF浓度。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及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病变组血清ANGPTL4浓度分别为(44.78±15.15) μg/L与(47.46±10.43) μg/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52.87±12.74)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VEGF浓度分别为(340.98±76.18) ng/L与(314.83±75.30) ng/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82.58±81.44)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与无下肢动脉病变组比较: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血清ANGPTL4浓度低于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病变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组血清VEGF浓度高于2型糖尿病无下肢动脉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合并糖尿病且糖尿病病程>10年(OR 4.594,95%CI 2.540~8.311,P<0.001)、空腹血糖>8 mmol/L(OR 2.353,95%CI 1.023~5.416,P=0.044)、糖化血红蛋白>8%(OR 6.442,95%CI 2.874~14.441,P<0.001)、VEGF升高(OR 3.745,95%CI 1.566~8.953,P=0.003)是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而ANGPTL4的升高(OR 0.154,95%CI 0.064~0.372,P<0.001)可减少2型糖尿病发生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结论ANGPTL4为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保护因素而VEGF为危险因素,两者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其发生、发展。
简介:摘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称血管通透性因子,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以及增加血管的通透性。此外,VEGF家族还与淋巴管生成、炎症反应、造血作用以及神经保护作用等有关。在缺血、缺氧或氧化应激等情况下,VEGF可以通过增加组织灌注、抑制细胞凋亡、刺激神经再生等方式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因此,VEGF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治疗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另一方面,抗VEGF疗法在眼部病理性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中可能会导致相应的不良反应。就VEGF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和眼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就近年中国细胞学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概述。从宫颈细胞学、细针穿刺细胞学、浆膜腔积液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阐述,对细胞学中出现的新技术的应用进行简要概括。该文对现阶段的中国细胞学的发展进行一个相对系统的回顾,总结细胞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所发现的新进展,为细胞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早期炎症标志物表达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接受化疗的NSCLC患者86例为NSCLC组,另选本院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82名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炎症细胞的分布差异。采用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不同临床参数及化疗后不同T细胞亚群和炎症细胞水平患者的生存期,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CLC组患者CD3+ (71.31±6.02比68.22±7.09)、CD4+ (40.20±5.79比36.61±7.11)、CD4+/CD8+ (1.49±0.37比1.30±0.56),CD8+ (28.43±6.37比31.79±9.88)均降低,而PLT (229.73±58.84比211.32±54.18)、淋巴细胞计数(LY) (1.67±0.61比30.01±8.45)及淋巴细胞百分比(LY﹪)(25.65﹪± 6.87﹪比30.01﹪± 8.45﹪)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Kaplan- 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及不同TNM分期的患者生存期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D8+T细胞≥31.8﹪、CD4/CD8 < 1.2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 < 3.16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 <197的患者生存期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伴远处转移(HR = 9.310)、TNM分期ⅢB-Ⅳ期(HR =1.059)、CD8+T细胞< 31.8﹪ (HR = 2.697)、NLR ≥3.16 (HR = 1.887)及PLR ≥197 (HR = 2.869)是影响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 0.05)。结论外周血CD8+T细胞、CD4/CD8比值、NLR及PLR水平是影响老年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评估老年NSCLC患者化疗预后的简易生物标志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新生大鼠高体积分数氧(高氧)肺损伤炎症的影响。方法将72只新生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组、高氧+低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L)]组、高氧+高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H)]组。BPD组、高氧+EPO(L)组和高氧+EPO(H)组新生大鼠暴露于850 mL/L氧气中,高氧+EPO(L)组和高氧+EPO(H)组分别于高氧暴露后1、3、7 d给予800 IU/kg、2 000 IU/kg rhEPO皮下注射,对照组和BPD组注射等量9 g/L盐水。实验开始后3、7、14 d记录各组体质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其肺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变,检测肺组织放射状肺泡计数(RAC)。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肺组织磷酸化NF-κB(pNF-κB)、抑制蛋白(IκB)及Caspase-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1.BPD组新生大鼠14 d时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18.97±3.21) g比(27.97±2.3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高氧+EPO(L)组和高氧+EPO(H)组新生大鼠体质量[(24.16±2.15) g、(26.04±1.97) g ]均显著高于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结构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PD组3 d肺泡间隔有少量炎性细胞渗出,7 d更为明显,肺泡腔有渗出,14 d出现肺泡数量减少,肺大疱形成,间隔增厚,RAC明显减少(5.50±1.29比14.33±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氧+EPO(L)组和高氧+EPO(H)组新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RAC值在14 d均明显高于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免疫荧光结果显示,BPD组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荧光强度增强,给予EPO处理后可减少NF-κB p65阳性细胞数目,荧光强度减弱。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PD组pNF-κB p65及Cleaved Caspase-3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κ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PD组比较,高氧+EPO(L)组和高氧+EPO(H)组pNF-κB p65及Cleaved Caspase-3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κB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BPD组IL-1β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氧+EPO(L)组和高氧+EPO(H)组IL-1β表达则显著低于B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PO能通过NF-κB途径抑制细胞炎性反应,减轻高氧诱导的肺组织凋亡,对新生大鼠高氧肺损伤起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白癜风发病机制复杂,黑素细胞缺失是核心。目前认为除黑素细胞自身缺陷外,表皮和真皮细胞群的功能异常及其与黑素细胞的交互作用对白癜风的发病同样重要,充分而准确地了解不同病期白癜风皮肤全层细胞、组织的病理生理状态,对认识和治疗白癜风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黑素细胞及相关细胞群在白癜风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脓毒症大鼠肠损伤时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的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3月龄,体重200~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脓毒症组(Sep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盲肠穿孔结扎的方法制备大鼠脓毒症模型。2组术后均以生理盐水进行液体复苏,右颈静脉留置静脉营养管进行肠外营养支持。于术后12、24、48和72 h(T1-4)时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取肠系膜淋巴结和结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Treg细胞及Th17细胞百分比,ELISA法测定结肠IL-17、IL-23、TGF-β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Sep组T1时Treg细胞百分比降低,T3,4时Treg细胞百分比和T2-4时Th17细胞百分比升高,T1-4时结肠IL-17和IL-23含量、T3,4时TGF-β含量和T2-4时IL-10含量升高,T2时TGF-β含量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大鼠肠损伤的机制与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失衡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受照脑胶质瘤细胞U251是否可通过在未受照神经干细胞(NSCs)中产生旁效应从而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干性及分化等特性。方法将细胞分为NSCs组、NSCs+U251组(与U251共培养的NSCs)和NSCs+受照U251组(与10 Gy X射线照射后的U251共培养的NSCs)。采用插入式小室共培养U251和NSCs。通过细胞计数、测量神经球直径等方法评估NSCs增殖、成球能力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Nestin蛋白的表达评估NSCs干性维持能力的变化;检测Tuj1、GFAP蛋白的表达、测量分化后神经元细胞的树突数目、轴突长度以及胶质细胞突起终端数、突起长度等评估神经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NSCs+受照U251组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NSCs+U251组(t=2.52, P<0.05);NSCs+受照U251组的Nestin阳性率和成球能力明显低于NSCs+U251组(t=-3.50, P<0.05);NSCs+受照U251组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t=6.09, P<0.05)分化的比例和程度也明显低于NSCs+U251组。结论受照胶质瘤细胞可通过电离辐射旁效应显著抑制未受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干性和分化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DHA)通过氯离子通道抑制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DHA抑制LNCaP细胞增殖,并确定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配制的浓度梯度为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40.000、80.000、160.000 μmol/L DHA溶液,并按实验设计加入含有LNCaP细胞的96孔板中,在酶联免疫检测仪490 nm处测量各孔的吸光度(A)值;全细胞膜片钳:检测DHA激活LNCaP细胞氯电流以及氯通道抑制剂4,4’-二异硫氰酸基-2,2’-二苯乙烯磺酸二钠(DIDS)和5-硝基-2-(3-苯丙胺)苯甲酸(NPPB)抑制LNCaP细胞氯离子电流。依次用0、±40 mV、±80 mV电脉冲刺激细胞,每个刺激间隔时间为200 ms,每个周期间隔为4 s。开始刺激后的10 ms收集和测量电流。通过将电流归一化到膜电容来确定电流密度。组间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DHA能够抑制LNCaP细胞增殖,其抑制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DHA抑制LNCaP细胞增殖的IC50值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在用DHA处理LNCaP细胞24、48、72 h后,其IC50值分别为(51.34±1.49)、(24.98±2.07)、(22.79±1.38) μmol/L[n=3,t=17.901(24 h比48 h),t=24.349(24 h比72 h),P<0.01]。此外,DHA也能激活LNCaP细胞氯通道产生氯电流,在80 mV电压钳制下,LNCaP细胞的电流密度增加至(48.30±7.52) pA/pF,被激活的电流可被氯通道抑制剂抑制至(6.35±2.47) pA/pF(DIDS)和(9.25±2.09) pA/pF(NPPB)[n=3,t=9.180(DHA比DIDS),t=8.666(DHA比NPPB),P<0.01]。结论DHA能够抑制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其抑制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DHA也能够激活LNCaP细胞氯离子通道产生氯离子电流,且激活的氯电流能够被氯通道抑制剂所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