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四肢骨关节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所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40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CT影像,为螺旋CT的薄层扫描结果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表面阴影显示、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三维图像重建,并观察其具体表现。结果经过MPR、VRT及SSD等技术的处理,重建的三维图像中可见骨折线的清晰走行、骨折断端的移位程度以及碎骨片的大小。其诊断准确率为100%,无漏诊。结论为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后行MPR、VRT、SSD、MIP等技术处理,可以获得清晰的骨折影像,临床可以借此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处理技术 四肢骨关节骨折 影像学诊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实施无痛护理技术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收集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通过奇偶法将80例手术患者分配到两组对照组、观察组,40例为一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实施无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量表)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01±0.91分(观察组)、3.82±0.87分(对照组),可见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要低于对照组,而且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50%(观察组)、27.50%(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中应用无痛护理技术有助于提高手术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术后能够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应用。

  • 标签: 手术室 无痛护理模式 护理质量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收集100例早期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在纳米碳示踪剂引导下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通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疗效、血清IL-17和IL-10水平。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实验室IL-17和IL-10水平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淋巴示踪剂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有缩短术中时间,利于病灶定位的作用,并能很好地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的清扫。

  • 标签: 纳米碳淋巴示踪剂 直肠癌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直肠癌患者160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1、2、3、4组,每组分别40例。1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腹手术,2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3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4组患者进行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对比四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恢复情况方面,3、4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1、2组;3、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1、2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2组为15%,3组为12.5%,4组为12.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腹腔镜 开腹手术 快速康复技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手外伤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5年01月01日至2017年11月02日,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处理措施);并对两组手外伤感染患者的创面修复疗效、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观察且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75.56%,P值小于0.05,统计学差异较为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数据,P值小于0.05,统计学差异较为明显。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缩短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并且还能减少感染几率,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手外伤感染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接受全脑全脊髓放射治疗时的体位固定技术。方法此文分析资料是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本医院收入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11例患儿,全部患儿的体位固定技术均采取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分析患儿放疗之前及之后各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和体位误差。结果患儿行全脑全脊髓放疗之前及之后的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移动范围分别是0.1mm-0.5mm、0.1mm-1.0mm、0.1mm-1.0mm,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纵向方向体位误差分别是(0.3±0.1)mm、(0.3±0.1)mm、(0.3±0.1)mm。结论对全脑全脊髓放疗的儿童采用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的体位固定技术呈现较优临床效果,能够明显减少体位误差,提升体位固定准确性。

  • 标签: 儿童 全脑 全脊髓 放疗 热塑膜联合发泡胶垫体位固定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VSD技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植皮术联合修复深度烧伤创面的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深度烧伤提供新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烧伤科接诊的74例深度烧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患者意愿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采取VSD技术和植皮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6例)在植皮术后使用一般敷料包扎使创面封闭。治疗后,总结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并对比分析两组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以及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评分(4.15±1.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级别优良率为7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阳性率(7.89%)明显低于其对照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543,P=0.0007);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89%vs44.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410,P=0.0003)。结论修复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采取VSD技术和植皮术结合的方法比传统的植皮术后使用一般敷料包扎使创面封闭的方法疗效显著,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时间,缩短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并且植皮存活率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VSD技术 植皮术 深度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用于头颈部放疗前后血管弹性检测的相关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42例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放疗时间2.5-3周(放射剂量26-30Gy)、放疗结束时(放射剂量50-60Gy)、放疗后3月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检测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测,统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变化率(△D)、血液与颈动脉壁应变率比值(A/B)。分析A/B、IMT、△D变化情况。结果A/B在放疗期间随放疗剂量增加而增加,△D在放疗期间放射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放疗后3月均保持与放疗结束时相对稳定。结论头颈部肿瘤放疗患者颈动脉弹性在早期下降,随放射剂量的增加,下降程度越明显,且该变化至术后3月未见明显改善。

  • 标签: 超声弹性成像 头颈部肿瘤 放疗 颈动脉 血管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训练技术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30例,采用呼吸训练护理技术,观察2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比值。结果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比值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呼吸训练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慢阻肺患者的护理质量,预防肺功能进一步恶化。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训练 肺功能指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四肢骨关节骨折影像诊断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8月诊治的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42例进行影像学诊断分析,患者均经过X线和多层螺旋CT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于隐匿性骨折检出率为62.5%,X线平片检查未检查出隐匿性骨折,多层螺旋CT相比X线的检出率有着统计学数据差异(P<0.05)。结论在四肢骨关节骨折的影像学诊断中,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发挥了积极的影像学诊断价值,能够提升隐匿骨折的确诊率,对于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四肢骨关节骨折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应用于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中发挥的作用。方法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86例肝脏肿瘤患者,在常规磁共振平扫的基础上,采用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对患者实施扫描,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肝细胞癌患者的ADC值与肝转移瘤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肝血管瘤患者(P<0.05);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患者ADC值均明显低于肝囊肿患者(P<0.05)。结论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够为肝脏良、恶性肿瘤的临床鉴别提供良好参考依据,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腹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肝脏肿瘤 鉴别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中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124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于综合方式模式中,在实施前后予以问卷调查,对比实施前后居民情况。结果实施后居民疾病知晓率等相关指标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2016年6月收缩压为(120.55±6.24)mmHg、舒张压为(76.55±1.93)mmHg,2017年6月分别为(120.7±7.56)mmHg、(74.7±3.66)mmHg,实施后研究对象的血压水平略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应用于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的效果显著。

  • 标签: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综合防治 健康管理 疾病管理技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技术在分析胚胎停止发育(以下简称胚胎停育)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中的应用,探讨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导致胚胎停育与胎儿性别、患者年龄间的关系。方法:收集324例临床诊断为胚胎停育患者的流产绒毛组织,采用MLPA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与胎儿性别及患者年龄间的相关性。结果:在324例胚胎停育患者中,检出绒毛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共68例(20.99%),其中常染色体三体33例(13-三体12例、18-三体6例、21-三体15例),常染色体缺失3例(13-单体1例、21-单体2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32例(45-XO15例、47-XXY13例、47-XXX1例、47-XYY3例)。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组与染色体数目正常组间的胎儿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绒毛染色体数目正常组[平均年龄(32±6)岁]、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组[平均年龄(34±7)岁]、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组[平均年龄(28±6)岁]3组患者的年龄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PA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检测手段,用于检测胚胎停育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导致的胚胎停育与胎儿的性别无关,但与患者的年龄有关,胚胎常染色体数目异常组的孕妇年龄大于染色体数目正常组及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组。

  • 标签: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 胚胎停止发育 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 绒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全自动气囊仿生助产仪分娩技术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将全部产妇分成两组,100例对照组产妇选择常规方式进行分娩,100例观察组产妇则选择全自动气囊仿生助产仪助产分娩技术进行分娩,对分娩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会阴侧切率和产后出血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的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全自动气囊仿生助产仪分娩技术能让产妇的产程有效缩短,让产妇出血量和痛苦有效减少,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对产后抑郁进行有效预防,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自动 气囊仿生助产仪 分娩技术 产妇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FTS)治疗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4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联合FTS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联合FTS治疗,对比2组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首次通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长于试验组,其术中出血量多于试验组,2组间表现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选择腹腔镜下手术联合快速康复技术治疗,有利于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快速康复,可作为理想的治疗模式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 标签: 直肠癌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快速康复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宫腹腔镜联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研究临床疗效。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中选取44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4年1月~2015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4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2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宫腹腔镜联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壶腹部及伞端梗阻率、壶腹部及伞端梗阻再通率、峡部梗阻率、峡部梗阻再通率、间质部梗阻率、间质部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患者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实验组患者1周内性生活频率、1年内妊娠率、2年内妊娠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宫腹腔镜联合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输卵管性不孕 宫腹腔镜 辅助生殖技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0例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我院收录治疗的60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胸腹部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容积重现等技术对其进行三维重建,根据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二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情评价、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的定位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应用价值
  • 简介:实验考核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标准化实验考核是公正、客观、科学考核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临床微生物学基本技术进行标准化考核,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基本技术,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

  • 标签: 临床微生物学 实验考核 标准化实验考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开放手术与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接收的66例脊柱结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3例,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以及化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结核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微创技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患者出血量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结核 传统开放手术 CT引导 经皮微创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轴扫技术 腹部CT 辐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