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双轨式结合,在胃肠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胃肠外科轮转的37名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其进行CBL+PBL双轨教学模式培训,通过出科考核及问卷调查两种方式,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评价学员的教学效果。结果学员出科考试成绩CBL+PBL双轨教学模式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P<0.05)。调查问卷结果提示CBL+PBL双轨教学模式明显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L+PBL双轨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胃肠外科轮转的住院医师综合能力,但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简介:摘要我国医师资格考试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是考查行医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临床各专业技能与临床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参加执业医师考试人数明显增加,但总的通过率却在逐年下降。本人作为一名妇产科学教师,在近年来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和探究,寻找有效、科学的教学模式,来逐渐提高医学生助理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漏诊原因。方法筛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非心肌梗死,体检健康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调查者均接受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图形表现研究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结果心电图检查对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准确性为63.13%,敏感性为56.25%,特异性为70.00%,并且对于冠脉病变程度诊断准确性与漏诊患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在检测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均较低,临床漏诊率较高,并且在漏诊原因分析中与冠脉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自动分诊系统,对患者就诊流程进行改进,以方便患者就诊,提高治疗安全和工作效率。方法根据我院治疗室的业务需求,由软件部开发自助治疗分诊系统,作为研究应用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实施工具。流程再造中,不断优化和改进自助治疗分诊系统和就诊流程细节,形成系统和流程达到完美契合的体系。选取流程重组前来我院就诊的1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择流程重组后来我院就诊的1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平均排队时间Wq变化。结果观察组平均排队时间Wq1、Wq2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治疗室治疗流程改进后,大大简化了就诊流程,有效缩短了患者排队时间,显著提高了就诊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研究基于信息平台支撑下的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管理模式。方法选取某社区退休及贫困妇女86人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宫颈疾病防治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信息平台支撑下的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管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对象CIN病变检出率以及有效就诊率。结果观察组对象CIN病变检出率以及有效就诊率等,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且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信息平台支撑下的宫颈疾病防治双向转诊管理模式应用之后,能够显著提升诊断和治疗妇女宫颈疾病的水平和质量,且能为防治宫颈疾病提供科学的临床医学,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某三甲医院2014-2018年恶性肿瘤新发首诊住院病例的疾病分布特点,为恶性肿瘤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医院2014-2018年间共94611份恶性肿瘤出院病例的病案首页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本次共纳入24377例新发首诊恶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3.8±15.1岁,患者数量逐年增长(F=80.7,β=302.0,t=9.0,P<0.05);其中男性15695人,平均年龄为54.8±14.7岁,女性8682例,51.9±15.6岁,男性平均年龄高于女性(t=14.1,P<0.05);5年间恶性肿瘤构成比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肝癌、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与结肠癌,男性为肝癌、肺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胃癌,女性为乳腺癌、甲状腺癌、肝癌、肺癌、宫颈癌,不同性别恶性肿瘤构成有所不同;患者年龄集中于40~59岁,此年龄段患者恶性肿瘤构成与总构成基本一致,<40岁患者数量相对较少,且恶性肿瘤构成有较大差异,白血病、淋巴瘤、皮肤癌以及脑癌等患者例数较多。结论该医院收治恶性肿瘤患者数量逐年增长,且不同性别、年龄恶性肿瘤构成存在差异,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恶性肿瘤的防治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不同中医证型胃癌相关蛋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32例,依据不同中医证型分为实证组17例与虚证组15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血清进行蛋白提取与分离,采用蛋白组学技术筛选其相关蛋白,并分析蛋白组学技术在中医证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血清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表现具有明显差异,虚证患者的血清电泳检测出(1408±14)个蛋白位点,实证患者血清电泳检测出(1407±12)个蛋白位点,且焦磷酸酶1、犯醌蛋白1、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热休克蛋白90β在虚证患者中的表达显著强于实证患者。结论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胃癌患者其中医辨证分型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对临床中医治疗具有确切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率随年龄的相应变化,以期使消化科及内镜中心医生对结肠镜下各类疾病的检出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消化科内镜中心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受检者中符合标准的病例(共3650例)作为研究群体,以青中老年年龄组为变量分析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等疾病检出率的相应变化。结果结肠癌、直肠癌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检出率中年组、老年组高于青年组(P<0.01)。溃疡性结肠炎的检出率青年组高于中年组、老年组(P<0.01)。缺血性结肠炎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5)。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老年组高于青年组、中年组(P<0.01)。结论结肠癌、直肠癌、结肠息肉、直肠息肉的检出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溃疡性结肠炎青年人检出率较中老年明显高,缺血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