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量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中用于老年病人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6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0例,观察麻醉效果。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腰麻用0.5%布比卡因1.5ml。对照组常规硬膜外麻醉。结果两组间感觉阻滞显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运动阻滞显效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A组明显快于B组,经t检验表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讨论腰—硬联合麻醉,小剂量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保留了脊麻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也便于调节麻醉平面,防止麻醉平面过高,经硬膜外导管追加局麻药可弥补单纯脊麻阻滞时间不够的情况。此种方法麻醉效果可靠、生命体征稳定、消除或减少病人痛苦、便于外科操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炎麻醉中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效果。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2016年5月-2017年10月90例阑尾炎麻醉患者分组。对照组用左旋布比卡因麻醉,观察组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阑尾炎麻醉效果;低血压、低心率等并发症发生率;切皮、切除和缝皮时疼痛程度;牵拉反应发生程度和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阑尾炎麻醉效果和对照组相近,P>0.05;观察组低血压、低心率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切皮、切除和缝皮时疼痛程度两组相近,P>0.05。两组牵拉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程度相近,P>0.05。结论阑尾炎麻醉中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的效果比较,后者可更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但两种药物麻醉效果相似。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芬太尼对骨科手术术后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下肢骨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术毕均行PCIA。PCA配方A组芬太尼1.2mg+0.9%生理盐水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250mg+芬太尼0.5mg+0.9%生理盐水至100ml。C组术毕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氟比洛芬酯200mg+芬太尼0.5mg+0.9%生理盐水至100ml。计录术后4、8、12、24h(T1—T4)的VAS评分。记录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术后24小时之内B、C组,恶心、呕吐、头昏、嗜睡发生率明显减少。与A、B组相比T1、T2时C组VAS评分明显降低。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毕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A中氟比洛芬酯2mg/ml+芬太尼0.005mg/ml,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0.75%布比卡因同0.75%罗哌卡因在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方法进行麻醉,进行相同剂量注射,硬膜外麻醉用药均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甲组患者82例,采用罗哌卡因进行神经阻滞;乙组患者80例,采用布比卡因进行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完全神经阻滞维持的时间及运动神经恢复的时间,对生命体征、术中不良反应及麻醉平面。结果甲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完全神经阻滞时间明显差于乙组患者,(P<0.05)。对生命体征的影响、不良反应及麻醉平面均能满足手术要求,(P>0.05)。甲组术后运动神经恢复时间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腰麻及硬膜外联合麻醉中,使用0.75%罗哌卡因麻醉安全性可靠、麻醉效果及麻醉平面能达到手术要求,术后运动神经恢复时间短。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奈比洛尔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以及不同动脉对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氯沙坦舒血管效应的影响。方法将16只SHR随机分成奈比洛尔治疗组(奈比洛尔8mg.kg-1.d-1灌胃,n=8)和SHR组(灌胃等量蒸馏水,n=8)。以同周龄的雄性正常血压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对照(n=8)。给药8周后,无创法测定尾动脉收缩压,处死动物后取胸主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股动脉,观察氯沙坦((10-7~3x10-4M)舒血管效应的变化。结果与SHR组相比,奈比洛尔可明显抑制SHR血压升高(152士27)mmHg比(203士36)mmHg,1mmHg=0.133kPa,P<0.05。SHR组不同动脉(主动脉,肾动脉,股动脉)对氯沙坦的最大舒张效应(Emax)小于WKY组(P<0.05),但奈比洛尔可增加SHR组主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股动脉对氯沙坦的Emax(P<0.05),同时奈比洛尔降低颈动脉对氯沙坦的EC50,而对主动脉、肾动脉和股动脉的EC50则无显著影响。结论奈比洛尔可增加SHR血管对氯沙坦的舒张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找到可控的方法,能够及时预防和治疗急性卒中后感染。方法将2009年3月-2011年4月住院治疗的急性卒中患者进行了相关因素的调查,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筛选得出相关危险的因素关于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的,然后据单因素分析方法结果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结合,拟定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方法,调整相互间的影响因素,发现了影响急性卒中后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急性卒中后感染率为18.4%,主要发生部位呼吸系统占到12.2%及泌尿系统占到9.4%;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分析显示出血性卒中、年龄≥79岁、卒中后早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卧床、基线Barthel指数(BI)<49分、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14分、基线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GCS)≤7分等7项因素,是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在允许值内,有意义(P<0.05)。结论导致急性卒中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发生率也很高,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危险因素、特别是可控因素,这个样可以及早的发现患者并预防其发生和恶化。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表柔比星联合 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20例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 10例)和治疗组( 10例)。对照组采用 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表柔比星联合 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住院治疗总时间、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达到90.0%,高于对照组的 50.0%;出现不良反应 4例,少于对照组的 9例; 住院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表柔比星联合 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大幅度改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水平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等效剂量的地佐辛、芬太尼、吗啡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疗效。方法90例择期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芬太尼组和吗啡组,每组30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毕连接持续镇痛泵,以视觉模拟评分方法评价镇痛效果,并观察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术毕4、12、24、48h时点VAS评分A组和C组低于B组(P<0.05),三组间下肢运动阻滞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C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出汗等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及B组(P<0.05),A组与B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左旋布比卡因应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急诊剖宫产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单胎行急诊剖宫产术的12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组BF组)和对照组(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各62例,两组产妇均在左侧卧位下于L2~3间隙用针内针方法行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BF组药物为0.75%布比卡因1ml+10%葡萄糖0.5ml+芬太尼25ug;B组0.75%布比卡因1ml+10%葡萄糖0.5ml+注射用水0.5ml,留置硬膜外导管备用,观察各组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BF组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B组(P<0.05),BF组硬膜外追加药物次数明显低于B组(P<0.05),BF组低血压发生率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腰-硬联合用于急性剖宫产手术,起效快能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比卡因-吗啡用于臂丛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6年3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80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只使用布比卡因治疗。治疗组为布比卡因-吗啡混合溶液。分别观察其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与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结果在麻醉起效时间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阻滞完全时间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与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做上肢手术的临床臂丛麻醉中,布比卡因-吗啡混合溶液治疗效果明显,适于在临床应用。
简介:目的探究CSEA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了2014年3月~2015年6月来我院选择剖宫产的产妇180例,随机将产妇分为三组,分别为观察A、B和C组,每组患者60例.观察A组使用0.5%布比卡因1.9ml,注射剂量为10.0mg;观察B组使用0.5%布比卡因1.9ml,注射剂量为7.5mg;观察C组使用0.3%布比卡因1.9ml,注射剂量为6.0mg.对比三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麻醉效果评价,三组患者的低血压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A、B、C组的手术用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低剂量组(观察C组)的麻醉后胎儿娩出时间显著长于其它两组(P〈0.05).观察C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运动障碍时间、阻滞平面均显著长于其它两组(P〈0.05);恢复时间则观察C组显著短于A组(P〈0.05),但显著长于B组(P〈0.05).高剂量组(观察A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患者分娩后无头痛和其他不良反应,新生儿的Apgar评分平均都在7分以上.结论CSEA用中剂量进行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明显,起效快,效果明显,手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较少,对新生儿无显著影响,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用西比灵片及复方丹参滴丸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选98例椎-基底动脉不足患者随机分2组,分别以口服西比灵片及复方丹参滴丸为治疗组(50例)和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为对照组(48例)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用西比灵及复方丹参滴丸能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液流变,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疗效好,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是临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剖宫产术后行静脉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单纯地佐辛组、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和对照组,进行术后镇痛评分、镇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与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的镇痛评分、镇静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单纯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发生率均低于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且无尿潴留和皮肤瘙痒发生。结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