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栏目特邀主持人:汤哲声1967年2月15日清晨,带着无尽的遗憾与未完的心愿,“国内唯一妇孺皆知的老作家”张恨水先生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恨水先生是作为“文学奇观”而存在的——以一己之力,一生留下三千余万言的煌煌巨作,读者对其中很多作品的热情近一个世纪而不衰.中国现代文学史一直以精英文学作为主流话语,有别于精英文学的张恨水也就成为了一种“文学史困惑”,正如杨义先生所说:面对张恨水,现代文学史的写作“长期面临着盖好房子才去找地皮的尴尬”.张恨水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触发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诸多深层次问题,文学观念、文学史写作、文学研究方法……都随着张恨水研究的深化得到反思、关注和调整。
简介:<正>七月初在京举行的第四届华北五省市文艺理论研讨会就当代文艺界的若干问题交换了意见。关于探索性文学:不少同志认为,目前探索性文学日益受到冷落,反映出探索性文学自身存在不少缺陷。一些作家由于一味模仿西方现当代作家、作品,其作品重外在技巧,不仅显得生硬,还处于低层次,而且缺乏内在的生命力。有的同志指出,文学不可能不表现自我,但一部作品如果太注重自我表现,而缺乏历史价值,也同样不会是好小说。关于通俗文学:不少同志指出,通俗文学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它的发展应当引起充分的注意。现在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通俗文学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不少作家与批评家
简介:当一名称职的科技编辑不容易,当一名合格的广播科技编辑更难。究其原因,一是广播科技编辑需要文理两科知识兼备;二是广播科技宣传需要摆脱抽象的概念、枯燥的数据、乏味的符号,才能提高科技广播节目的可听性。近几年来,有许多广播科技编辑坚持不懈地苦练同枯燥作战,与通俗为伴的基本功,在实践中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一般来说,听得懂的话,在书面上肯定是通俗的。但书面上看得懂的文字,不一定都听得懂。我们办科技广播节目的目的是向听众介绍科学知识,提高广大听众的科学文化水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广播科技编辑在一篇稿子编好后,总要亲口念一念,亲耳听一听,先过自己的"上口"与"入耳"这两关,以便让听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在处理一些技术名词、专业术语、数字符号较多的稿件时,按照听觉特点去分析听众心理,掌握听众思路,字字斟酌、句句推敲,为听而改,为听而编,尽力扫除收听过程中的语言"障碍"。科技稿件中往往离不开数字符号,必要的数字符号当然是应该保留的,但有些稿件中数字堆砌,
简介: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实践性”的课程性质,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践行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是目前教师们关注的问题。随着中外通俗音乐逐渐融入大众生活,特别通俗歌曲受众广传唱高,更具有当代特点,深受中学生喜爱。因此,立足于音乐课程标准对高中音乐鉴赏课教材里的中外通俗音乐做更详细的解读,以及实践教学的创新研究,对于优化完善我国高中音乐教育有着一定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