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长期移居高原大学生正性、负性情绪的主观体验和加工特征。方法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高原组(成年后移居海拔3 658 m地区满2年的58名本科生)与平原组(从未到过高原的58名本科生)状态焦虑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PANAS)评分以及对正性、中性和负性三类情绪图片效价、唤醒度评价的差异。两组状态焦虑、抑郁阳性检出率进行χ2检验,SAI、SDS和PANAS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高原组状态焦虑、抑郁阳性检出率(67.24%,56.90%)及得分[(44.45±8.57)分,(50.12±10.11)分]皆高于平原组[46.55%,32.76%,(40.19±9.58)分,(44.64±9.17)分,χ2=5.06,8.12,t=2.52,3.06,均P<0.05]。高原组正性情绪得分[(28.16±5.39)分]有低于平原组[(30.28±6.51)分]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P=0.059)。SAI,SDS,PANAS得分两两呈中度相关(r=0.69,-0.52,0.67,-0.62,0.53,均P<0.01)。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轻度负相关(r=-0.27,P<0.01)。正性情绪与抑郁相关度(r=-0.62)大于与状态焦虑的相关度(r=-0.52,t=2.57,P<0.05),负性情绪与状态焦虑的相关度(r=0.67)大于与抑郁的相关度(r=0.53,t=1.71,P<0.05)。高原组对中性图片的效价评分[(3.06±0.20)分]高于平原组[(2.99±0.20)分,t=2.01,P=0.047]。结论长期移居高原的大学生易产生状态焦虑和抑郁,以抑郁为主、焦虑次之,并表现出对中性刺激加工的正性偏向。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长期酒精注射中毒模型,探讨长期酒精摄入对小鼠小脑皮层苔藓纤维-颗粒细胞感觉信息突触传递的影响机制。方法20只6~8周龄的健康雄性ICR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酒精摄入组(酒精组),每组10只。酒精摄入组每日腹腔注射浓度为20%的酒精,对照组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周期均为28 d。注射结束后,在小脑的Crus Ⅱ区清除头皮及肌肉组织,去除颅骨,剥离硬脑膜,利用气体喷射装置在同侧触须垫30 mm处给予吹风刺激,寻找最大反应部位后,在小鼠脑表面灌流NMDA受体阻断剂[D-(-)-2-amino-5-phosphono-valerate,D-APV]、代谢性谷氨酸受体1阻断剂(JNJ16259685)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每种药物灌流20 min,两种药物之间用人工脑脊液充分灌流直到波形恢复,期间通过膜片钳技术,记录小鼠小脑颗粒层电位波形的变化特点。采用Clampfit 10.3软件和SPSS 22.0软件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予吹风刺激后酒精组小鼠颗粒层场电位反应的潜伏期(11.8±0.7)ms较对照组(10.1±0.2)ms显著延长(t=-8.041,P<0.05),N1的振幅(1.2±0.1)mV明显小于对照组(0.6±0.1)mV(t=-12.728,P<0.05)。与对照组比较,酒精组小鼠颗粒层场电位反应抑制性成分P1波形上升时间[(4.4±0.2)ms,(3.2±0.2)ms]、持续时间[(12.1±0.5)ms,(10.3±0.2)ms]、消退时间[(7.8±0.2)ms, (6.9±0.2)ms]、波形下面积[(7.3±0.2)ms,(4.3±0.2)ms]均显著升高(t=16.100,-11.840,-11.673,-35.576,均P<0.05)。而两组小鼠刺激结束反应波形Roff波的振幅、波形半宽值、波形上升时间和衰减时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9,-0.910,-0.789,1.462;均P>0.05)。当酒精组小鼠脑表面灌流JNJ16259685时,给予的5个吹风刺激诱发场电位的振幅较给药前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小鼠脑表面灌流D-APV后,吹风刺激诱发的场电位P1的振幅[(42.3±1.5)mV]较给药前[(101.1±0.9)mV]及洗脱后[(100.1±2.2)mV]均显著降低(t=106.762,-69.605;均P<0.05),P1的波形下面积[(42.6±1.3)%]较给药前[(100.6±1.6)%]与洗脱后[(97.6±2.2)%]也显著减小(t=88.862,-67.791;均P<0.05),且N2/N1比值(0.3±0.1)较给药前(0.4±0.1)与洗脱后(0.3±0.1)也明显降低(t=2.242,2.121;均P<0.05)。对照组小鼠脑表面灌流NMDA后,P1的振幅[(110.7±3.2)mV]较给药前[(100.1±0.9)mV]与洗脱后[(102.0±1.7)mV]显著增加(t=-10.173,7.669,均P<0.05),P1的波形下面积[(127.9±3.5)%]较给药前[(100.0±3.1)%]与洗脱后[(115.0±5.3)%]显著升高(t=-18.698,6.447,均P<0.05),而且N2/N1比值(0.5±0.1)较给药前(0.3±0.1)与洗脱后(0.3±0.1)也明显增高(t=-5.669,5.669,均P<0.05)。对照组小鼠脑表面灌流NMDA受体阻断剂D-APV后,面部吹风刺激诱发的场电位与给药前及洗脱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酒精摄入显著压制MF-GC兴奋性谷氨酸能突触传递,增强小脑皮层GABAA受体介导的抑制性反应,抑制性成分的增强依赖于NMDA受体,但不依赖于1型代谢性谷氨酸受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对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长期复发及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预防治疗中心数据库中回顾性收集1999年12月至2014年12月2 778例原发性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病例的资料,中位年龄47岁(范围:21~91岁)。根据发病年龄将患者分为≤40岁组(677例)与>40岁组(2 10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两组局部复发率、无远处转移动生存(DDFS)、无病生存(DFS)及乳腺癌特异性生存(BCSS),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复发及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40岁组和>40岁组的激素受体阳性比例(490/677比1 581/2 101,χ²=6.981,P=0.030)、腋窝淋巴结阳性比例(314/677比713/2 101,χ²=34.966,P<0.01)、T1期比例(301/677比1 160/2 101,χ²=37.660,P<0.01)、接受新辅助化疗比例(413/677比1 010/2 101,χ²=34.272,P<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102个月。≤40岁组和>40岁组10年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比1.6%,P=0.147)。≤40岁组和>40岁组10年DDFS率分别为90.6%和95.3%(P<0.01),10年DFS率分别为86.5%和91.1%(P=0.001),10年BCSS率分别为91.0%和93.7%(P=0.105)。年龄不是局部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淋巴结状态(阳性比阴性,HR=2.73,95%CI:1.94~3.84,P<0.01)、年龄(≤40岁比>40岁,HR=1.73,95%CI:1.24~2.42,P=0.001)、肿瘤最大径(>2 cm比≤2 cm,HR=1.61,95%CI:1.14~2.28,P=0.001)是DDF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激素受体状态(阳性比阴性,HR=0.54,95%CI:0.39~0.74,P<0.01)、淋巴结状态(阳性比阴性,HR=2.94,95%CI:2.12~4.07,P<0.01)、肿瘤最大径(>2 cm比≤2 cm,HR=1.45,95%CI:1.05~2.01,P=0.025)是BCS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40岁与>40岁乳腺癌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局部复发风险相似,前者长期生存劣于后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意识障碍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高压氧科220例行PICC置管术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0例患者中42例发生PICC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CRI),发生率为19.1%。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在年龄、昏迷程度、基础病、卧床时间、单次置管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0岁、意识障碍程度深、患糖尿病(基础病)、卧床时间>3个月、单次置管反复穿刺及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为发生PICC术后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冠疫情后时代急诊监护室长期的探视管理策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急诊EICU自2020年3月1-31日收治的2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急诊监护室长期探视管理策略对其进行管理,对比管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及对急诊监护室探视管理的满意度。结果:急诊监护室收治的22名患者中,死亡1人,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的21位患者中,发放试卷21份,收回21份,有效回访率100%,满意度90分以上17人,80分以上4人;管理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管理前,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冠疫情后时代,对急诊监护室患者采用云探视模式管理,不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性情绪,还能提升其对探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在当前的空中交通流量预测方面,应当有一个长期规划,这样才可以科学地对机场进行空管,同时也为以后的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在目前的空中交通流量预测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能完全控制的问题,尤其容量和管制因素方面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在实际的管理中,流量会随着经济发展而增加,但是这种增加不是无限制的,要与Logistic模型吻合,所以应当根据流量和未来发展趋势,建立Logistic模型,从而有效地确保预测更加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慢性病长期输液患者静脉损伤情况的发生,分析原因,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收治的内科慢性病患者,共70例。在治疗期间,患者需长期输液治疗。护理期间,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体位指导、穿刺部位皮肤护理、输液情况观察等各项基础性护理工作。另外,强化患者输液期间的护理观察和护理干预,将其用于其中的35例患者护理中,归为观察组,其余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归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静脉损伤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损伤发生率较另一组,对应数值明显降低,组间差异较大,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加强输液观察、强化护理干预,促使护理人员的行为操作更加规范,各项护理细节得到控制,将其用于内科慢性病长期输液患者护理中,可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又能保证患者的输液安全,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并发症与护理体会。方法: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而实验组的患者则接受优质导管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依从性、并发症情况和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了优质导管护理后,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的依从评分显著提高、并发症(过敏反应、感染、导管阻塞)的发生率更低、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导管护理可以使血透室的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显著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着优秀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0例(4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先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后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联合23 G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眼压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1周、1、6及12个月的眼压依次为(18.1±7.6) mmHg、(13.8±4.1) mmHg、(12.4±3.8) mmHg、(15.8 ±4.3) mmHg,均低于术前的(43.4±5.3)mmHg;(1 mmHg=0.133 kPa)(F=8.31,P<0.05)。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0.0%(32/40),条件成功率90.0%(36/40)。32眼手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4眼需要加用降眼压药物控制。有2眼浅前房,以散瞳、高渗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引流管阻塞1眼,经引流管冲洗后恢复;前房积血1眼,用药后吸收;玻璃体积血2眼,经玻璃体灌洗及激光光凝后恢复。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植入Ahmed青光眼引流阀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糖尿病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较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12例产科凶险性前置胎盘手术患者采用摸球法分组,对照组6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中6例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分析不良妊娠结局情况和新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前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更少且产褥感染率更低;新生儿平均体重和Apgar评分更合理(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阻断腹主动脉治疗植入性前置胎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接受择期剖宫产手术治疗的68例植入性前置胎盘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奇数)与对照组(偶数),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持续性阻断腹主动脉,观察组接受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间歇性阻断腹主动脉,记录并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分别于新生儿出生后1、5 min使用Apgar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新生儿身体状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切除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动脉血栓、下肢感觉障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7.87±1.34)d]短于对照组[(8.87±2.43)d],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血栓发生率(8.82%,3/34)及下肢感觉障碍发生率(5.88%,2/34)均低于对照组(41.18%,14/34;44.12%,15/34),P均<0.05。结论植入性前置胎盘患者经间歇性阻断腹主动脉治疗获益明显,可降低动脉血栓发生率及下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出院。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10月间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患者62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分成各有31例的参照组与实验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以及综合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较低,与参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