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气道患者在重症ICU中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根据两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和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上比对照组要短,对比差异显著;根据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对比上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0%和70%,表面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比较满意,P<0.05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人工气道患者在重症ICU中的护理效果比较积极,有助于患者早日摆脱病痛;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内科危重症患者72例进行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老年内科危重症患者72例进行调查分析。72例患者有心血管疾病32例,脑血管急症有24例,呼吸系统危重症10例,急性中毒有4例,消化系统急症有2例。为72例老年患者进行危重症急救,观察急救的效果。结果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影响因素中,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急症都是引起患者危重症的主要疾病,同时患者就诊时间的及时性,也是影响内科老年危重症的因素,如果疾病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病情延误,影响治疗的效果。结论老年内科危重症主要以心血管疾病,脑血管急症以及呼吸系统危重症最为常见,因此要做好老年患者心脑血管以及呼吸系统的防治工作,降低老年危重症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上为了防止病人因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确保病人安全,特别是神经内科病人常有躁动、谵妄等精神症状,临床上常采用普通布制约束带通过束手、束脚、束胸、束肩达到制动的目的。控制病人危险性行为的发生(如自杀,自伤,极度兴奋冲动,有明显攻击行为),避免病人伤害他人或自伤。防止高热、谵妄、昏迷、躁动及危重患者因虚弱、意识不清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确保患者安全。约束性措施既是一种强制性的护理方法,也是一种保护性的护理行为,但在约束保护过程中,易对患者造成伤害,引发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与实施,“举证责任倒置”也使临床工作者们如履薄冰。如何对重症患者进行有效的保护性约束不仅仅是重症安全护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基础护理的难题之一。确保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探讨危重症患者使用约束带过程中的护理和注意事项。我院神经内科2015年1月对收治13例烦躁病人采用保护性约束的方法进行约束,结果13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未发生坠床、意外拔管、自伤和皮肤异常、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并且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随即抽取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产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根据病因制定相对应的护理预防措施。结果200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现象,占29%,其中引发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为患者原疾病史、血液滞缓,静脉壁的损伤和高凝状态等。详细掌握患者的发病史,重视患者的卧床护理工作,鼓励患者加强下肢活动,能够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加强早期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实验室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建立判断发生死亡的风险评分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其中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病例数据用于建立死亡风险模型,2014年1~6月的病例数据用于模型的验证。以入住PICU首次血清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乳酸、WBC计数、血糖、心肌酶谱(CK、CK-Mb、LDH、Mb)、PCT、CRP检查结果作为分析指标,通过受试者特征工作(ROC)曲线,筛选出曲线下面积(AUC)〉0.7的实验室指标,确定各项指标的最佳界值。以Logistic回归分析各项实验室指标对预后的影响,以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各项实验室指标的β值作为原始赋分,同时对β值取整后作为简化赋分,建立风险模型并验证,考察不同总评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362例数据纳入死亡风险模型的建立,男230例(63.5%),女132例,年龄(24.0±14.8)个月,死亡25例(6.9%);验证数据共171例,男111例(64.9%),女60例,年龄(24.3±13.5)个月,死亡11例(6.4%)。1血NT-proBNP、乳酸、WBC、血糖、心肌酶谱和PCT的ROCAUC均〉0.7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乳酸、WBC和血糖是死亡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30.67(3.64~258.68)、5.22(1.22~22.33)、10.04(2.12~47.53)和10.56(1.88~59.27)。3WBC〉16.5×109·L-1、血糖〉7.8mmol·L-1、NT-proBNP〉10ng·mL-1、乳酸〉3.2mmol·L-1、NT-proBNP1.3~10ng·mL-1分别赋2.31、1.65、3.42、2.36和1.98分,简化赋分分别为2、2、3、2和2分。4使用原始赋分和简化赋分,以验证数据预测死亡的ROC曲线AUC均为0.99;简化赋分以4分为界值时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6%。结论4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简化赋分对预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预后有较好价值,总评分≥4分的患儿应引起高度重视。
简介:中图分类号R7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41-01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接收的88例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相关因素和呼吸衰竭预后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呼吸衰竭预后情况和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的时间呈负相关关系,即患者发生重症肌无力的时间越长,呼吸衰竭的预后质量越差;患者发生的合并症中,呼吸衰竭预后情况和肺部感染有关系,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呼吸衰竭预后质量越差;呼吸衰竭预后情况和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没有关系(P>0.05)。结论重症肌无力伴呼吸衰竭患者会由于患病时间的增加,呼吸衰竭预后不良的可能性会随之增加;重症肌无力伴发呼吸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肺部感染,因此必须加强防治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肺部感染,以此提高呼吸衰竭预后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人受感染的发生率、在临床上的特点以及所采取的护理方式。结果在这随机抽取的100例重症感染患者中,有17例(17%)是在院内感染的,其中主要是脑出血患者和脑梗死患者,患者受感染的部位主要有呼吸道和尿道;引发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引发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住院时间长、使用抗生素的时间以及创伤性的医疗操作。结论神经内科在院内受感染的机率较高,必须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手术操作应规范、提高病人活动区域的环境条件、减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采用的抗生素应合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患儿呼吸道管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呼吸道护理管理,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7%,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儿的呼吸道管理临床应用效果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儿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诊的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地塞米松,而后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80%,p<0.05;在腹痛消除时长、住院时长以及相关指标恢复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12.5%,对照组为47.5%,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通过地塞米松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的有效率,及早的缓释相关疾病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中症状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提供临床护理以事实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同期于我院重症呼吸内科监护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加用24h的强化综合护理。治疗且护理告一段落之后对其临床效果及检查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治疗结束之后实验组病患的血气试验指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实验组患者中死亡病例7例,总体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患者中死亡病例13例,总体有效率为78.33%。结论对重症呼吸内科患者密切观察,并对其实施24h强化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总体有效,减少死亡、病情延误病例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