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重症脑梗死患者在亚低温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在我院接受亚低温技术治疗的重症脑梗死患者共计88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两组。对照组中44例接受常规脑梗死亚低温治疗护理;观察组中44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观察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睡眠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重症脑梗死患者在亚低温治疗期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神经功能和睡眠质量,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综合护理运用于急性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颜色球随机抽取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2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6例作为评估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对比组与试验组,每组28例。对比组应用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整体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比较两组护理后的肺部感染各项指标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的各项评分及指标均低于对比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急性重症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接受常规重症监护室护理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可切实改善其肺部感染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鼻饲饮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2月,对 92例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鼻饲饮食护理。随机分为对照组 46例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 46例接受预防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10.9%和 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预防和护理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鼻饲和饮食并发症有助于减少便秘、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和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总结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进行降颅压、脱水、降血压、降血糖治疗、降血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脑心片辅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均发生变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步长脑心通辅助治疗糖尿病脑梗死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对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有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预防脑梗死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且在同期选择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常规组。两组研究对象均给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两组颈动脉内径、斑块检出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颈内动脉颅外段左侧是(5.00±0.06)mm和右侧是(4.00±0.12)mm、颈总动脉左侧是(4.01±0.03)mm和右侧是(5.42±0.07)mm,常规组颈内动脉颅外段左侧是(5.33±0.08)mm和右侧是(5.42±0.03)mm、颈总动脉左侧是(7.81±0.13)mm和右侧是(7.80±0.22)mm,研究组颈动脉内径要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在常规组中检出31块斑块,在研究组中检出119块斑块。常规组扁平斑块检出率为9.24%、溃疡斑检出率为26.05%、软斑检出率为47.06%;研究组扁平斑块检出率为58.06%、溃疡斑检出率为0.00%、软斑检出率为25.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利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以有效预防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及早制定治疗方案,进而减少脑梗死发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失眠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脑梗死特点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收治的首次发病的217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对其进行评分,根据AIS的得分将患者分为脑梗死失眠组(总分>6分)和脑梗死非失眠组(总分≤6分),分析脑梗死患者失眠的发生与人文因素、血管危险因素和脑梗死特点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失眠的发生率为61.8%(134/217),失眠组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月收入、职业状态、抑郁、高血压、糖尿病、血管支配范围、梗死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日常生活量表(BI)评分和失语方面与非失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抑郁、NIHSS评分、BI评分、失语与脑梗死失眠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结论年龄、抑郁、NIHSS评分、BI评分和失语是脑梗死患者发生失眠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