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学方面的研究结果提示,血液方面的异常可能是脑血管病,尤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针对这些变化,我们观察了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系统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脑梗塞 凝血酶 血液学
  • 简介:【摘要】 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给予康复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工作。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工作后提升了康复率,减少了恢复时间,控制了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护理 出院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梗死患者60例,收治时间为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并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强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评分、Karnofsky预后评分和GCS评分。结果观察组脑梗死患者护理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评分、Karnofsky预后评分和GC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采用强化护理,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还能增加患者Karnofsky预后评分和GCS评分。

  • 标签: 强化护理 脑梗死 常规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北京市顺义区医院101300)摘要目的对65例脑梗死患者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行探讨,为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65例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脑梗死患者的MRI特征表现。结果有56例患者经MRI检查发现T1加权项低信号,边界清楚,其中4例患者有T1相高信号。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此56例患者均被诊断为脑梗死。共发现病灶数103个,以基底节区、丘脑、内囊为主。MRI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6.2%,不同OCSP分型患者的MRI诊断准确率无显著差异。有5例患者在发病6h之前得到诊断,有58例患者在发病6~12h得到诊断,2例患者在发病12h后得到诊断。结论MRI对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益的信息依据。

  • 标签: 脑梗死 MRI 诊断 分析 信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讨论脑梗死的临床护理措施及体会从而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经诊断明确的68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68例脑梗死患者均采取临床护理方法,观察实施临床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及时积极的救治及有效的临床护理,68例脑梗死患者中痊愈39例,显效20例,无效5例,死亡4例,临床护理有效率为86.76%。结论脑梗死患者多合并有心脏病、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史,因此在积极治疗脑梗死的同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临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中针对脑梗死复发患者采取的护理干预,分析其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进步提供必要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6月份至2011年6月份收治的87例脑梗死复发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我院采取的护理措施,研究护理成效;结果在患者住院期间,我院提供全面护理干预,87例患者的疾病症状得到显著环境,临床体征明显缓解,护理效果十分良好;结论针对脑梗死复发患者,提供包括病情观察护理、心理疏导、并发症防控、康复训练、生活与饮食护理在内的全面干预,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维护患者生命健康,有着十分积极的预后效果。

  • 标签: 脑梗死复发患者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71例经CT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科于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共对66例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进行了家庭护理指导,通过做好脑梗死病人康复期家庭护理工作,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

  • 标签: 脑梗死 康复期 护理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以来我院治疗的5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尼可林针0.75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松龄血脉康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局部脑血流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松龄血脉康胶囊 尼可林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CT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40例,分别使用CT以及MRI诊断,对比CT以及MRI诊断结果。结果在CT以及MRI诊断结果对比方面,CT诊断的病灶发病时间以及病灶大小高于MRI诊断,同时诊断耗时少于MRl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CT影像学诊断的速度快并且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CT MRI 病灶发病时间 病灶大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护理措施。方法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与护理的效果显著。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心理干预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841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进一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在北京平谷医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841例,回顾性分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根据研究需要设计标准的脑梗死患者登记表.结果841例患者中男女之比为2.021,男性好发于64-75岁,女性好发于70-79岁;患者既往史中高血压患者552例(65.6%),糖尿病患者138例(16.4%),高血脂症262例(31.2%),吸烟病史446例(53%).患者初发症状主要为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714例,头晕、头痛84例,意识障碍43例;首发脑梗死病人当中可见,多发梗死病灶较多见,其中前-后循环供血部位同时累及的最多为466例(55.4%);单发梗死病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最易受累为171例(20.3%)结论脑梗死以老年男性为主,常有高血压病史及吸烟史,患者初发症状以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头晕、头痛为主,多部位供血区同时受累常见,单发梗死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最容易受累.关键词脑梗死;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中图分类号R73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64-01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梗死其他名称缺血性卒中,中风,卒中,病因和发病机制由于脑血栓形成的病因基础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因而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是发生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脑梗死并发症的轻重,跟病灶部位和病灶大小有直接关系。当皮层部位受累时会有癫间发作,精神、情感障碍等并发症。当传导束受累时,会有肢体无力、感觉异常等并发症。当脑干部位受累时,会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甚至意识障碍等并发症。当发生严重的脑干受累时,并发症稳定后会进入植物状态,对于脑梗死并发症,除了进行积极的治疗外,还需要做好护理措施,患者才能更早的康复。

  • 标签: 脑梗死 病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重要性。方法分析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资料,并对其归纳和总结,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各35例。结果从本组患者常规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中,观察组35例中17例临床治愈,15例临床好转,1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对照组35例中6例临床治愈,11例临床好转,8例死亡,10例自动出院。结论早期的康复护理在患有急性脑梗塞的病人中,语言,运动和其他功能恢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早期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脑梗死病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应当加强日常护理,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降低再次复发的可能性。本文对影响脑梗死病症复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具体的控制干预方法,希望为进一步降低脑梗死二次治疗等情形发生率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脑梗死 复发 影响因素 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指导,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出院l、3个月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在出院l、3个月时的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护理中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