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椎间盘突出是指位于脊柱的椎间盘突出到其正常位置之外的情况。椎间盘是脊柱中的软骨结构,位于相邻的椎骨之间,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它由一个外层纤维环和一个内部凝胶状的核心组成。椎间盘突出通常是由于椎间盘的退化,受伤或受到过度压力所致。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纤维环破裂,使核心物质压迫或接触到周围的神经结构。椎间盘突出可能发生在脊柱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的是颈椎和腰椎区域。那么针对颈椎间盘突出的康复护理,需要重点注意什么呢?下面就从疾病的症状开始了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中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将其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参照患者42例接受常规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以及生活指导等,研究组42例患者在参照组治疗的同时为其开展常规康复训练。两组患者采用JOA腰痛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腰痛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一个月时,研究组评分升高,但组间差异仍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三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腰痛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总体恢复效果为92.86%,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76.19%,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功能锻炼能够更好地保障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效果,长期坚持锻炼,疼痛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较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用力学原理探讨腰椎间盘突出与脊椎滑脱的内在关系和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选择6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椎滑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手术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治疗;非手术组采用骨盆牵引结合推拿复位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34例患者术后行X线片检查,显示椎体全部为骨性融合,术前滑脱的椎体在术后完全或基本复位,无切口感染及其它并发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患者出院时手术组优良率为97.06%,非手术组优良率为67.65%,手术组优良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6个月后随访结果显示,手术组优良率94.12%,非手术组优良率52.94%,手术组优良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具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和脊椎滑脱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手术治疗保持了脊椎瞬时旋转中心的正常应力范围,维持了脊柱各方向近期和远期的力学稳定性,能取得很理想的近远期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嵴间线与腰椎间盘突出(LDH)节段的相关性.方法在腰椎平片中回顾性评估髂嵴间线的高度,并根据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四组髂嵴间线高度在L4上段及以上者为A组;在L4下段者为B组;在L4-5椎间隙者为C组;在L5及之下者为D组.比较各组中突出节段的差异.结果1.髂嵴间线越高,L3-4椎间盘突出率越大;髂嵴间线越低,L5-S1椎间盘突出率越大.2.L1-2和L2-3椎间盘的突出率与髂嵴间线的高度无关.3.无论髂嵴间线的高低,均为L4-5突出率最大.结论髂嵴间线是影响L3-4和L5-S1椎间盘突出的重要解剖因素.L1-2和L2-3椎间盘的突出与髂嵴间线高度无关.髂嵴间线不是L4-5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髂嵴间线;X线片;节段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48-01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中应用MRI与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研究,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治疗以及诊断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30日期间,接受治疗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患者需分别接受MRI以及CT检查,并将检查的与患者手术后确认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中证明,MRI检查的准确率为94%,明显高于准确率为73%的CT检查结果。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诊断工作中,对患者采取MRI检查法,其准确率要较高于CT检查,但MRI检查用时较长,且医疗费用较高,临床在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方法选择,借此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以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