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以及依达拉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联合七叶皂苷钠。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接受治疗前ESS分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天观察组患者ESS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显著高很多,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天,观察组患者ADL增分率相对于对照组患者高很多,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进行治疗,能够取得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患者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文化程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再发脑梗死相关知识认知状况,及通过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脑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6月和2012年7-12月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216例和200例,设计问卷,进行电话调查。结果通过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再发脑梗死的相关知识。结论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对再发脑梗死的相关知识的认知起了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8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59例,稳定斑块组48例,易损斑块组74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性质.结果易损斑块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396.26±126.84)μmol/Lvs(353.75±126.25)μmol/L,(325.77±94.08)μmol/L,P<0.05].血清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1).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6,95%CI:1.002-1.101,P=0.002).结论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易损斑块形成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随机纳入治疗组(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和对照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15d;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7d;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指标1.治疗7d和治疗结束后第3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临床疗效比较;3.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d及治疗结束后第3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1);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比较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入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中心的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住院号单双数的随机化原则分入阿司匹林治疗组或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片,0.1g·次-1·d-1,口服或鼻饲.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片,75mg·次-1·d-1,口服或鼻饲.其他治疗原则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ASA)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予以处理.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后21d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ifedRankinScale,mR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的所有出血、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脑梗死再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两组病死率;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及治疗总费用、药物费用、药占比.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21d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21(4)比0~15(3)(z=-4.826,P=0.000),氯吡格雷组0~15(7)比0~14(3)(z=-3.086,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1dmRS评分较入院时也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5(3)比0~6(2)(z=-3.240,P=0.001),氯吡格雷组0~5(4)比0~6(2)(z=-2.547,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21d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再发率、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
简介:目的观察长春西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活血化瘀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长春西丁注射液20mg稀释于生理盐水中,每天1次,连续14d。于治疗前和治疗14d后检测血清hs-CRP、IL-6及ET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14d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14d后血清hs-CRP、IL-6及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春西丁注射剂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及ET水平,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进入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9例,其中有49例患者有明显的认知障碍,将这49例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另外40例患者认知正常,将这40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以及生活习惯等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与脑梗死障碍的关系。结果观察组49例认知障碍患者,心脏病的相关性评分为0.45,糖尿病相关性评分为0.34,高血压相关性评分为0.51,肥胖相关性评分为0.14,血脂相关性评分为0.24,过渡饮酒相关性评分为0.05,吸烟相关性评分为0.09,呼吸道感染评分为0.13.对照组40例认知正常患者,心脏病的相关性评分为0.11,糖尿病相关性评分为0.14,高血压相关性评分为0.33,肥胖相关性评分为0.02,血脂相关性评分为0.09,过渡饮酒相关性评分为0.03,吸烟相关性评分为0.06,呼吸道感染评分为0.08.结论患者的既往史,伴发症,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血脂,过渡饮酒,吸烟以及呼吸道感染与患者的认知障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浙江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住院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的应用现状,分析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应用不恰当的原因,并探讨其对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意义。方法对浙江8家基层医疗机构的215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统计分析未正规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的原因。分析自初发脑梗死至调查时应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的情况及其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结果未正规服用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的原因中,因用药出现不良反应而停药的最高,占40.43%,其次为从未被建议服用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28.37%,存在用药禁忌症17.73%,服用其他药物10.64%,患者自行减量2.84%。结论浙江地区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存在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应用不足的现状,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可有效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从2007年07月~2013年06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所入选病例分为疏血通治疗组17例(A组)、奥扎格雷治疗组17例(B组)、疏血通与奥扎格雷联合治疗组17例(C组),治疗周期均为两周,治疗时均同时对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并配合针灸理疗等治疗手段。对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C组在总有效率方面疗效显著,与A组、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在神经功能缺损变化评分方面与A组、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治疗两周后复查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疏血通联合奥扎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应用于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