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路径管理在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将23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117例。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诊疗质量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临床路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平均住院医疗费用明显下降,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与传统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发现,两组治疗效果之间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路径管理,脑梗死患者和医院获得双赢,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在其它疾病中推广。

  • 标签: 临床路径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我科对56例脑梗死患者采取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者基本治愈16例、显著改善24例、改善10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9.3%。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合理、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预后生存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科收治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53例治愈、24例患者显效、2例无效、无死亡,满意率达98%。结论护士对脑梗死患者采取综合全面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临床特点、危险因素以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从发病的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头颅CT、头颅MRI、多普勒超声、化验室生化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收治患者采用银杏达莫20ml+NS500ml静滴,2次/日,依达拉奉30ml+NS100ml静滴,2次/日进行治疗。结果基本治愈18例(37.5%),显著好转23例(47.9%),好转5例(10.4%),总有效率95.8%。高龄、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饮酒、吸烟等是患发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良好的生活习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梗死 临床特点 危险因素 治疗方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回顾病例资料,分析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在初发脑梗死的732例病人中随机抽出222例(对照组)与222例复发脑梗死病人(复发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等对比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复发组高血压伴心脏病及(或)糖尿病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伴发抑郁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我院自:995年1月至2000年5月脑梗死住院患者共754例,其中伴发抑郁69例(9.16%),对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论神经内科医师应提高对脑梗死伴发抑郁的重视,及时识别、诊断、治疗,以更好的提高对伴发抑郁的脑梗死的医疗质量。

  • 标签: 脑梗死 抑郁 诊断 治疗 神经内科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多发生于起病4d到2周,与大面积梗死、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本组60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48例预后良好,10例预后较差,2例因同时并发心衰、肾衰等死亡。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观察血压、血糖、CT/MRI,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预后。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梗死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影像学改变,以减少误诊。方法对50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梗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头痛、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头颅CT早期诊断有假阴性,头颅MRI检出率高。总体预后较好。结论小脑梗死临床特点多变,极易误诊,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部CT。病情严重者应早期外科手术,防治脑疝。

  • 标签: 小脑梗死 影像学检查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96例脑梗死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0例,女性36例,年龄在15-45岁,平均年龄27.5岁。结果发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等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但复发率低,愈合率良好。本组显效41.67%,有效58.33%。结论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仍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粘度为主,少数病因可由高脂蛋白(a)所致,积极防治可减少发病。

  • 标签: 青年 脑梗死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总结急性脑梗死103例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03例急性脑梗死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好转85例;无改善15例;死亡3例。结论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发病迅猛,病程较长,致残率高。治疗应尽快恢复缺血区的脑灌注。改善脑循环,加强脑保护,早期康复治疗,积极控制并发症,有效病因及危险因素的治疗,减少后遗症,避免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 脑梗死 治疗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梗死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我院2002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56例小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最常见而且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眩晕、小脑性共济失调。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和心脏病。60~65岁为高发年龄阶段。颅脑cT48h内阳性率32.2%,颅脑MRI确诊率100%。脑疝为主要死因。结论中老年人持续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颅脑MRI检查优于CT。

  • 标签: 小脑梗死 眩晕 颅脑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为提高青年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2005年2月-2010年6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76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及同期住院治疗76例非青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非青年组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5),而青年组高血脂发生率高于非青年组(P<0.05),非青年组基底节脑梗死发生率高于青年组(P<0.05),青年组患者有头痛、临床痊愈及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青年组(P<0.05),而非青年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较非青年脑梗死患者多出现明显的头痛,病情相对较轻、预后较好,但青年脑梗死患者作为家庭及社会中坚力量,其发生脑梗死后对家庭及社会影响巨大,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青年脑梗死的防治意识,筛查高危人群,及时干预危险因素,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青年 脑梗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2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例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88.71%(55/62),治疗后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11.29%)。结论心源性脑梗死临床主要表现为失语、肢体偏瘫、感觉障碍及意识障碍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源性脑梗死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