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关于汉代自耕农经济,已有专文记述,这里想着重根据汉简中的一些资料,试图进一步探讨分析汉代自耕农经济的具体情况,不当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一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是:自己拥有小块土地,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从事劳动,自己占有劳动产品。在汉代,这种自耕农经济突出表现为一家一户拥有小块土地,进行个体生产,男耕女织,以农为主,耕织结合,基本上自给自足。自耕农是土地所有者。汉代自耕农一家一户拥有和耕种的土地,大体是多少呢?让我们看看有关资料:《史记·陈丞相世家》:“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有田三十亩,独与兄伯居。伯常耕田,纵平使游学。”
简介:摘要汉代孝道经过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先秦浓郁孝文化的铺垫以及汉武帝以降“儒学独尊”的强化,在整个汉代尤其是东汉,孝文化大兴,孝道观念成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形成都从不同程度折射出它的影子。
简介:木俑源于战国楚地。汉代木俑集中出土于四个区域,以甘肃为代表的河西地区,以四川、两湖和江苏为代表的南方地区。其中江苏地区出土木俑以扬州、淮安、宿迁、连云港市域为主,类型多样,有仪仗俑、侍俑、伎乐俑以及动物俑。其所代表的文化传承、内涵以及文化属性显示出楚文化的重要影响。江苏汉代木俑制作延续了楚国木俑制作方法,分别是整木雕刻和拼接。木俑线条刻画上,江苏木俑整体偏圆润,楚俑线条方硬。在发饰、服饰等方面,江苏木俑也与楚俑表现出明显差异。在木俑组合与墓主身份上,西汉早、中期木俑以兵士类仪仗俑为主,侍俑为辅,有一定数量的乐舞俑;中晚期以生活类俑为主,舞俑、乐俑基本消失不见,部分汉墓仅出现动物俑。楚俑"镇墓兽"职能在汉代木俑中已经淡化,但不同地区的随葬木俑在随葬位置上具有一定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