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心困生”的教育,是高中班主任诸多管理工作中最为棘手的一项任务。一方面,由于存在“心困”问题的很多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且在思想认识、心理表现上个性很强,以致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必须坚持因人而异原则;另一方面,由于高中阶段学业压力很大,加之部分“心困生”在学习基础、思维理解、认知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缺憾与不足,而学习方面的问题,必然会对这些学生的自信产生一定影响,这也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基于此,班主任应从做好对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的了解入手,通过对学生心理动态、思想变化的全方位、深层次兼顾,来探寻改进与应对策略,以确保帮扶、引领工作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来促进“心困生”的心理阴霾化解,帮助其带着自信、阳光开启全新认知旅途。
简介:聊城,昔日的东昌府,坐落于广袤的鲁西平原绿荫环绕的古运河畔。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聊城就已“筑城屯兵为齐要地”,不少诸侯争霸于此。洪武初年,置东昌府建城池,燕王朱棣靖难之师,曾力战于城下。古称聊城“居天下之胸腹”,“战守必资此处”。质朴、豪放、英武、粗犷的聊城人,以酷爱武术且功底深厚而著称,故聊城享有“武术之乡”的美誉。颇有盛行的武术流派中,主要有少林、二郎、查拳、八卦、梅花、大小洪拳等,多达20余拳种。其中,查拳起于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冠县张尹庄;潭腿源于五代之际的临清龙潭寺;二郎拳兴于宋代桐城;梅花拳于明末清初传于阳谷;肘捶始于道光年间的临清。还有冠县的滑拳、腿拳、母子捶、八卦钩镰剑,东阿的孙膑拳等等,都属于稀有和罕见的拳种。至清末,演练拳棒,习武自强之风风靡全区,仅茌平县拳场即多达800余处。据史料载,聊城地区自清顺治三年(1646)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共考中武状元1人,武探花1人,武进士89人。
简介:学点武术好,这是句说了等于投说的话题,它太古老了,直白而浅显的道理人人都明白。之所以再说这句话,是因为今日,真正的传统武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人们对武术的关注和热情在慢慢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