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是针对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的分析。主要的方法是选择66例脑卒中患者,把他们随机的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33例,实施半年后进行疗效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康复组的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对照组实施的临床治疗知识进行很普通的基础护理,但是康复护理则是进一步的进行康复护理。经过半年的治疗得出的结论就是神经内科护理中治疗脑卒患者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他们的治疗有明显的帮助。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脑卒中 康复护理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中耳炎患者手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水平段(鼓室段),避免术后面瘫的发生。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中耳炎患者46名,共50耳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颞骨CT平扫+三维重建,术前仔细阅片。手术方式包括鼓室探查术、鼓室成形术、乳突改良根治术和听力重建术。术前估计面神经在水平段和垂直段暴露的几率,结合术中所见,总结术中如何保护面神经水平段的操作要领。结果术中发现面神经水平段暴露13例,乳突段(垂直段)暴露2例,术后出现短暂面瘫1例,出现短期头晕的患者8例,术后无永久性面瘫患者。结论在慢性中耳炎手术中面神经有较高的暴露几率,面神经水平段的暴露几率较其他部分偏高,掌握保护面神经的操作要领,才能有效的保护面神经,避免面瘫并发症。

  • 标签: 慢性中耳炎 面神经 临床解剖
  • 简介:目的:探讨中耳胆脂瘤伴面神经受累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由本文通讯作者主刀完成、随访时间大于6个月的因中耳胆脂瘤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对术中发现的面神经受累情况进行分析。入选的90例(92耳,其中双侧2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44例;左侧44耳,右侧48耳;平均年龄38岁6个月±13年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年5个月±2年10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颞骨薄层CT(水平位+冠状位)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行面神经骨管重建。手术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式,术中探查并记录从膝状神经节至乳突垂直段下端面神经骨管完整性,同时对术前伴有面瘫的患者行面神经减压。术前术后均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92耳病例中,27耳(29.3%)在术中探查时发现面神经骨管部分破坏或缺失,其中位于膝状神经节+水平段(G+H)2耳(7.4%),水平段(H)19耳(70.4%),水平段+垂直段(H+V)3耳(11.1%),垂直段(V)3耳(11.1%)。4例(4耳)术前伴发面瘫,行开放式乳突根治及面神经减压术后6个月内,面神经功能逐渐改善。术前面神经功能正常的86例(88耳)中,83例(85耳)术后面神经功能正常;3例(3耳)在术后4-7d出现逐渐加重的迟发性轻度面瘫,最严重时达2-3级,发现后立即取出松解术腔填塞的碘仿纱条、予口服激素及维生素B12等对症处理,3个月复查时面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正常(HB1级)。结论中耳胆脂瘤伴面神经受累以水平段面神经骨管最为常见,术前高分辨CT对于预判面神经骨管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术前伴发面瘫时应尽快手术并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乳突根治术腔填塞不宜太紧以避免压迫裸露的面神经,术后�

  • 标签: 中耳胆脂瘤 开放式乳突根治术 面神经骨管 面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疗法治疗发病3个月以上的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0例,心理暗示疗法和五位一体疗法联合治疗,对照组70例五位一体疗法治疗,连续治疗15天。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76.2%,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发病3个月以上的神经性耳鸣哟常规治疗联合心理疗法疗效更显著。

  • 标签: 心理疗法 肾精亏虚型 耳鸣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出血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1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脑出血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对照组采取胞磷胆碱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4天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7天及治疗后14天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4天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7天及治疗后14天的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出血 神经生长因子 疗效观察
  • 简介:1病例报道初产妇,22岁。因孕足月腹胀痛伴见红1d于2009年11月5日10时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9年2月1日,预产期2009年11月8日,早孕反应轻,整个孕期无头晕、心悸等不适,不定期孕检均未显示异常。孕足月腹痛伴见红1d,无阴道排液。既往体健,无手术及药敏史。查体:T36.7℃,P80次/min,R19次/min,BP120/80mmHg,神志清,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隆,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情况:骨盆各径线测量均无异常,耻骨弓偏低,宫高32cm,腹围102cm,头先露,固定,宫口开0.5cm。化验结果:血、尿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及血糖均无异常。B超检查结果提示:BP8.6cm,HC31cm,FL6.9cm,AC35.2cm。入院诊断:G1P0,孕39+4周,单胎、活胎,左枕前位,先兆临产。入院后经8h试产,宫口开全1h后拨露,当胎头娩出后发生肩难产,助产者推压宫底,接产者暴力向外牵拉胎头,胎儿娩出,新生儿1min阿普加评分6分,5min评分10分,但右上肢肌张力差,未见活动,体重3600g。产后第3d产妇出院时新生儿右上肢垂臂,考虑为臂丛神经损伤。出院后新生儿先后到北京、上海经2次手术才基本康复。

  • 标签: 肩难产 新生儿 臂丛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之间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即普通护理组和优质护理服务组,从而对比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恢复;有利于消除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郁闷、焦虑、易怒的不良情绪反应;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论优质护理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有益于神经内科患者的恢复,有益于患者与医务人员更好地沟通,缓解医患关系,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神经内科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飞利浦iU-22彩超仪对35例颅内病变患者进行病灶定位和切除范围的判断。结果35例患者术中病灶均定位准确,其中21例镜下全切除,4例功能区胶质瘤行次全切除,5例脑脓肿显著缩小,5例脑出血血肿清除满意。讨论术中超声技术可实时显示病灶部位与范围,有助于病变切除和减少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超声 神经外科手术 术中影像
  • 简介:随着颅底肿瘤手术技术的重大进步,颅底外科学亦日趋成熟.成像技术的发展,如磁共振和具有三维重建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们多颅底解剖学的理解,并能精确的描绘肿瘤的轮廓.导航技术的发展则进一步提高了接近肿瘤的精确度,使安全切除变的更加容易.光纤和内镜的发展又为医师提供了不同解剖区域的视野.与开放颅底手术技术发展的同时,内镜手术也开始出现,并在过去的25年里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大多数的鼻腔和鼻旁窦的良性炎性疾病均采取内镜方法这里,对经由鼻腔可到达的的中央颅底肿瘤也可采用内镜切除手术,它们的生理特性允许这样的内镜切除.从这个意义上说,内镜颅底外科是颅底外科的新的前沿.

  • 标签: 神经内镜 颅底外科 手术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识别不同类型脊髓神经元参与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我们采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鼠的脊髓片,进行形态观察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结果表明荧光标记神经元为中小型中间神经元,其胞体位于脊髓中央灰质第VII层、VIII层和中央管细胞群(X层),其细胞的静息膜电位为-63.5±1.5mV,这些神经元没有自发放电,但当一个去极化电流脉冲注入细胞可引起神经元的兴奋,发放动作电位,并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发放动作电位的频率也增加,部分神经元表现出L型钙通道电流,这有助于理解脊髓中间神经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 标签: 绿色荧光蛋白 脊髓中间神经元 运动调节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细胞瘤(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侵袭性强,治疗敏感性差,预后不好。神经胶质细胞瘤的发生是体细胞中基因突变不断积累的结果,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及细胞周期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能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肿瘤细胞的受体、生长因子、染色体、抑癌基因及癌基因等的变化,并根据以上检查了解肿瘤细胞的分化、生长速度、转移侵袭性、及对抗化疗和放疗的可能性等相关信息,在指导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神经胶质细胞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瘤 分子病理学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地处中国南方沿海的钦州市围产儿神经管缺陷(NTDS)的相关因素。方法按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的要求,对2010-2013年钦州市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出生的303596例围产儿监测,并对神经管缺陷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神经管缺陷60例,NTDS总发生率1.98/万,年度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降幅达57.14%,其中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发生率分别是0.99/万、0.79/万、0.2/万;围产儿NTDS的发生率城镇为0.59/万,乡村为2.15/万,男性为1.93/万,女性为2.03/万;产妇年龄别发生率<20岁组的发生率最高3.21/万,25~岁组的发生率最低1.51/万;产前确诊的构成比是68.33%,产前B超诊断的比例68.33%;产母初中及以下人群的构成比占91.67%。结论2010-2013年钦州市围产儿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应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及初中以下毕业低学历人群的神经管缺陷干预工作。

  • 标签: 围产儿 神经管缺陷 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脉冲射频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带状孢疹后遗神经患者6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脉冲射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脉冲射频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效果明显,能够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脉冲射频 神经病理性疼痛 治疗疗效 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刀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针刀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颈部牵引加针灸、推拿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5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显效4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7%。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针刀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且明显减少治疗时间,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刀 推拿治疗 牵引
  • 简介:由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承办的“脑血管病与神经免疫进展研讨班”将于2014年8月21—24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研讨会聘请国内资深的神经科、病理科、影像科专家,对近年脑血管病(含大脑皮质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神经免疫疾病[含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抗体相关脑炎、神经脱髓鞘病等]、颅内占位病变影像鉴别诊断等进行专题讲座,并进行论文交流及疑难病例研讨(可携带病例资料现场答疑)。

  • 标签: 神经免疫 脑血管病 N-甲基-D-天冬氨酸 深静脉血栓 神经脱髓鞘病 颅内占位病变
  • 简介:摘要自噬是一种细胞内的降解过程,神经元中的自噬障碍能导致成团蛋白质的聚集和神经退行性变,药理学上的诱导自噬能增加细胞内成团蛋白质的清除,比如亨廷顿蛋白突变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动物和细胞模型中诱导自噬能改变其病理特征。因此,自噬对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疾病转归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自噬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多发性周围神经炎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治疗,34例患者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进正确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快痊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性骨关节病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例神经性骨关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检查,其中行MRI检查患者有3例,行病理穿刺活检的患者3例。结果X线诊断结果显示,本研究选取的12例患者中,5例患者表现为典型增生,5例患者为吸收型,2例患者为混合型;本研究中行脊髓MRI检查的患者有3例,结果证实均存在脊髓空洞症。结论神经性骨关节病诊断的首选方法是X线片,同时MRI诊断是其诊断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

  • 标签: 神经性骨关节病 X线 MRI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腰椎爆裂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下腰椎爆裂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的患者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X线复查均示骨性融合,后突畸形矫正,椎体高度恢复至正常的80%~90%.所有患者均具有社区内行走功能.结论腰椎后路手术治疗下腰椎爆裂骨折并马尾神经损伤,椎体高度及行走功能恢复良好,效果肯定.

  • 标签: 马尾神经损伤 下腰椎 爆裂骨折
  • 简介:乳腺癌的发病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严重威胁着全世界女性的健康。在美国,每100位女性中约有12人会患乳腺癌[1]。在中国,乳腺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比例也高达7%~10%[2]。在这种大环境下,研究自然聚焦在乳腺癌的治疗和疗效上。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已成为国内外大部分学者公认的标准乳腺癌治疗模式,其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仍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1]。随着人们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手术不断进行改良,以期给患者带来高质量的术后生活。但不管选用何种术式,不少患者仍抱怨术后腋窝及上臂内侧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术中损伤或切断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nerve,ICBN)与这一现象的发生有关,笔者复习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肋间臂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