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生活事件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ifeEventsScale,LES),采用病例对照方法,以SCL-90测试筛选的心理障碍者60人作为病例组,按1:2配比,分别选与病例同专业,同班级,同性别,年龄相近(相差≤2)、地域相同经SCL-90测试各项指标正常的学生120人作为两个配比组,进行生活事件调查。结果病例组经历的生活事件中“学习时间和条件的变化”,“学习困难”和“小额借贷”排在前三位,病例组经历三项以上(含三项)生活事件影响的人数比例显著大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的生活事件有“失恋”,“中额借贷”、“学习困难”和“财产损失”。结论通过探讨相关的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影响,为建立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了一定价值的背景资料。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筛查方法,并建立应激诱发心理危机和应对缓解心理危机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调查”(SLSI)、“抑郁发作诊断指标”(DEP)和“危机应对方式”(WCW)检测大学生13154例,对样本作多元层次筛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4层次筛查检出具有“高生活应激、严重障碍、抑郁发作和自杀倾向”核心因素的大学生心理危机38例(0.3%),并筛出无此4项核心因素的1835例(14.0%)为对照组;大学生生活应激源(挫折、压力、变化)和应激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是诱发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5);危机应对积极方式(处理问题、控制情绪)是缓解心理危机的保护因素(P〈0.01),应对消极方式(期望、逃避)则是处理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心理危机4项核心因素是多元筛查的主要鉴别依据;大学生生活应激或应对方式对心理危机具有诱发或缓解效应;本预测模型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检测筛查和预测干预提供了研究参数。
简介:心理痛苦严重危害个体的精神健康和生命安全,成为肿瘤护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多模态感知技术通过多模态信息进行人机交互,有效地帮助计算机识别和预测个体的心理问题.文章从多模态感知技术在心理痛苦的辅助识别、辅助预测和辅助干预等方面的应用现状以及在心理痛苦管理中的不足和建议进行综述,以期为推进多模态感知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智能化运用提供思路和方向.
简介:目的探讨高师贫困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关系,为高师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04名贫困生和196名非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1)高师贫困生的客观支持显著高于非贫困生,人际信任、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支持总分的差异不显著。(2)高师贫困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不存在性别差异,人际信任、支持利用度存在年级差异,大一学生的人际信任显著高于大三学生,大一学生的支持利用度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学生。(3)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4)不同社会支持水平的高师贫困生人际信任差异显著,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人际信任度越高。结论高师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客观支持差异显著,人际信任、支持利用度存在年级差异,社会支持对人际信任有显著影响。
简介:目的研究卒中人群中患者健康问卷-15(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15,PHQ-15)的信度和效度。方法对107例门诊复查的卒中患者分别进行PHQ-15、Beck焦虑自评量表(BeckAnxietyInventory,BAI)、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9,PHQ-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RatingScale,HD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RatingScale,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12(theSelf-reportSymptomInventory,SymptomChecklist-12,SCL-12),分析PHQ-15应用于卒中患者的信度、效度。信度检验用克朗巴赫α系数;用条目和总分的相关系数评价内容效度,用SCL-12与PHQ-15的相关性评价效标效度,用BAI、HDMA、HAMA、PHQ-9与PHQ-15的相关性评价结构效度。结果(1)PHQ-15克朗巴赫α系数为0.811,提示该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2)15项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275~0.763(均P〈0.001),提示该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3)PHQ-15的效标效度为0.768(P〈0.001),提示该量表效标效度良好;(4)PHQ-15与BAI的相关系数为0.602(P〈0.001),与PHQ-9的相关系数为0.654(P〈0.001),与HDMA的相关系数为0.769(P〈0.001),与HAMA的相关系数为0.793(P〈0.001),提示该量表结构效度良好。结论PHQ-15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可作为门诊评价卒中患者躯体化症状的良好工具。
简介: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初产妇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2组产妇的产后心理状况、睡眠质量比较。结果:对2组产妇护理后的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评分(SDS)进行比较,显示观察组更佳(P〈0.05);并且观察组产妇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比较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初产妇心理状态,并且产妇的生命质量也能得到改善,整体护理的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胰腺癌术后的应用效果及睡眠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心理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27例,评估2组心理状态、疼痛感、睡眠质量与护理效果。结果:2组护理前心理状态、疼痛感与睡眠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AS、SDS、VAS与PSQI评分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胰腺癌患者术后采取心理护理能提高其睡眠质量,缓解心理应激反应与术后疼痛感,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借鉴。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完美主义心理特点及与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本病例对照研究中,选取65例符合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及65例按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进行配比的无精神障碍的志愿者,用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在完美主义总分(90.05±17.48)分VS(68.01±10.23)分、担心错误(24.46±7.40)分vs(12.38±5.07)分、行动的疑虑(14.89±3.79)分vs(8.26±3.03)分、父母期望(12.45±4.24)分vs(8.76±4.01)分、退避(0.61±0.26)分vs(0.27±0.24)分、幻想(0.49±0.24)分vs(0.32±0.15)分和自责(0.56±0.26)分vs(0.29±0.14)分上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求助(0.33±0.14)分vs(0.52±0.23)分、解决问题(0.28±0.13)分V8分(0.59±0.27)上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完美主义总分与退避、自责正相关(r=0.58,0.48,P〈0.01),与求助、解决问题负相关(r=-0.55,-0.55,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可能比正常人更追求完美,更多使用不成熟的应付方式。
简介:目的:探究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命质量和睡眠状态的影响,旨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39),其中观察组接受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4周后的抑郁水平(HAMD)、睡眠质量(PSQI)以及生命质量(SS-QOL)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情绪控制良好,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干预前为(58.63±4.17)分,干预后为(36.97±5.68)分,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干预前为(57.65±5.04)分,干预后为(42.31±5.43)分;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1.01±0.45)分,睡眠质量(1.05±0.47)分,睡眠效率(0.52±0.17)分,总分(2.58±0.77)分,对照组患者入睡时间(1.52±0.47)分,睡眠质量(1.31±0.38)分,睡眠效率(0.71±0.20)分,总分(3.13±0.81)分;观察组患者的SS-QOL评分较高,其中家庭角色评分(3.58±0.34)分,社会角色(3.41±0.27)分,自理能力(3.91±0.31)分,思维(3.73±0.33)分,总分(15.67±1.03)分,对照组患者家庭角色评分(2.91±0.33)分,社会角色(2.87±0.30)分,自理能力(3.02±0.22)分,思维(2.93±0.29)分,总分(12.03±0.96)分。结论:抑郁状态是影响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抑郁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命质量水平,临床上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评价互动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来自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所属社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实验组进行互动干预模式的健康管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调查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干预后除遵医嘱服药维度外,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互动干预模式进行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控制水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